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_(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2.
用多组态Dirac- 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0, 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RCI)方法和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采用GraspVU程序,系统地研究了镁的高离化态He-like到Ne-like的KaX射线的性质,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偶极跃迁能级、跃迁几率、振子强度和线强度,以及Breit修正、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和核的有效体积效应对能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其他已有的理论和实验值吻合得很好,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刘鑫 《科技信息》2009,(34):111-112
应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1s2n(ll=d,f;n≤9)组态的能级结构和波函数。非相对论能量用Rayleigh-Ritz变分法确定,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用微扰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修正用有效核电荷数方法计算。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结果,还考虑了离子实修正和高角动量分波对能量的贡献。在能级精细结构的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还计及自旋-其它轨道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偶偶Xe与Ba同位素核的HF态及能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修正表面δ相互作用,对^116Xe,^118Xe,^122Ba和^126Ba五个偶偶核作了核变HF计算,得到长椭球,扁椭球和一些激发态的解。结果表明,在质量116-126的原子 核间存在形状过渡,且单粒子能级随质量数及组态的不同而不同。一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二价硅离子双激发干扰态3p4s^1P1和3p3d^1P1对3snp^1P1Rydberg序列能级的强组态相互作用,用多组态HRF自洽场方法计算了SiⅢ离子3snp^1P1序列能级的辐射寿命。计算结果表明该序列能级寿命随主量数n呈现非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扩展的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理论,采用“全相对论原子结构程序(GRASP2)”,考虑重要核的有限体积效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和Breit修正以及组态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类镓Au^48+的能级寿命、能级宽度、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波长与最新的实验数据及其他参考数据较吻合;能级寿命与能级宽度的关系符合海森保的能量与时间测不准原理;在类镓Au^48+的跃迁中,3d-4f是一条较强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用sdgIBM1的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三玻色子核的能谱,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能拟合比sdgIBM1多得多的能级,误差还更小,说明g玻色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证明这种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Davidson修正的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ic-MRCI+Q)方法,优化计算了BaCl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势能曲线。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计算中借助了核价电子相关和相对论效应修正,然后利用修正的势能曲线,采用LEVEL8.0程序拟合得到相应的光谱常数、振动能级和分子常数。本次计算得到的光谱数据对今后进行BaCl分子的光谱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二价硅离子双激发干扰态3p4s1p1和3p3d1p1对3snp1P1Rydberg序列能级的强组态相互作用,用多组态HFR自洽场方法计算了SiⅢ离子3snp1P1(n=3~7)序列能级的辐射寿命。计算结果表明该序列能级寿命随主量数n呈现非规则变化。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将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的方法和Dunning相关调和基函数含扩散基的大基组aug—cc—pV5Z,获得了BN分子基态(X^3∏)和三个激发态(^1∑^+,^1∏,^3∑^-)的势能曲线(PECs).利用Murrel—Sorbie(MS)函数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它们的解析势能函数(APEFs),拟合误差很小表明所得解析势能函数能够很好地再现BN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这一体系的动力学性质和构造多体势能函数提供参考.在所得解析势能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解核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得到各电子态的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水稻泛素缀合酶基因OsUbc13的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模式及其互作分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创新要点:首次对植物Ubc13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及蛋白互作研究。研究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进行OsUbc13的序列特征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sUbc13的表达模式分析;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转化烟草BY-2原生质体进行OsUbc13亚细胞定位研究(见图4);通过酵母双杂交进行OsUbc13的蛋白质互作分析(见图5和表1)。重要结论:OsUbc13编码具有15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同源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基因在水稻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内稃、雌蕊、雄蕊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根、茎和外稃中的表达量较低;低温、甲基磺酸甲酯(MMS)和过氧化氢(H2O2)胁迫处理使胚性愈伤中OsUbc1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甘露醇、脱落酸(ABA)和氯化钠(NaCl)胁迫则使愈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降低;OsUbc13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表达于质膜和核膜处;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约有20个蛋白可能与OsUbc13存在相互作用,其中OsVDAC(与细胞凋亡有关)、OsMADS1(与花器官发育有关)、OsB22EL8(与活性氧清除及DNA 保护有关)和OsCROC-1(为Lys63聚合泛素链形成及运行无误性DNA 损伤耐受机制所必需)四个蛋白经验证确与OsUbc13互作。  相似文献   

13.
高放核废物处置库T-M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地下工程受地应力、温度、水的相互影响,导致岩体力学性质的改变,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建立高放核废物处置库的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力(TM)耦合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放核废物处置库9种方案运行一百年的温度、应力、位移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在满足安全、经济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处置库间距和深度,为核废物处置库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稳定核素排列折线联系的7×7核素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参量S=2Z-N、H=N-Z的正方形核素图中,以坐标变换分析稳定核素分布之间的规律.以坐标S18、24和H5、11组成的折线为主线,在新坐标(2K,2X)系中联系出2个7×7核素区,再作平移,联系出4个7×7核素区域,这6个7×7核素区的中心坐标是(21,5)、(22,5)、(22,6)、(24,8)、(22,5)和(23,5),联系的中心核素是(32,22)、(34,24)、(32,20)、(32,16)、(34,24)和(36,26).  相似文献   

15.
根据核电设备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利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建立动态微分方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如果原始数据序列呈线性变化且还原值序列的相对误差平方和较大,则用BP神经网络对GM(1,1)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预测精度。文中以二回路辐射剂量率的预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用BP 神经网络对GM(1,1)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相比较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考察了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合硼酸盐([EMIM][BF4])和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的相互作用。采用GGA/PW91和DNP基组优化了结构,并用NBO和AIM分析了[EMIM][BF4]和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的氢键相互作用。[EMIM][BF4]离子对最稳定的气相结构表明,[BF4]-阴离子的F原子和咪唑环上C2-H2的氢键作用在形成离子对中起重要作用。[BF4]-阴离子和[EMIM]+阳离子支链发生氢键作用。[BF4]-阴离子趋向于C2-H2形成氢键,这说明,2-甲基噻吩(2-MT)、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吸附在[EMIM][BF4]上没有改变离子液体离子对的主要作用。[EMIM][BF4]和2-甲基噻吩发生π···C-H和氢键作用,而[EMIM][BF4]和正己烷(HEX)、异丁基硫醇(IBT)主要发生氢键作用。相互作用能表明,2-甲基噻吩优先吸附在离子液体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八元瓜环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测试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司帕沙星与八元瓜环体系的分析检测性能。研究表明,在司帕沙星溶液中加入八元瓜环,其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支持电解质为0.2 mol/L KH2PO4-Na2HPO4(pH6.80),富集时间90 s,扫描速率200 mV/s.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出八元瓜环与司帕沙星的包结比为2∶1,稳定常数为2.28×10^11(L2.mol-2).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体系在司帕沙星浓度为1.0×10-6~8.0×10-6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其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样品测量的回收率为98.7%-100.3%.  相似文献   

18.
4-二苯胺基苯甲醛、4-二对甲苯胺基苯甲醛和禾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甲醛分别与吡咯直接缩合得到三芳胺取代的卟啉化合物,通过MS、^1H-NMR和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所合成化合物均发出红光.与四苯基卟啉相比,Meso-(4-二苯胺基)苯基卟啉、Meso-(4-二对甲苯胺基)苯基卟啉和Meso-[4-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基卟啉的Soret吸收带红移26~31nm,荧光发射光谱红移23~31nm,并且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20、0.21和0.23.  相似文献   

19.
通过硅氢化加成及还原反应,将四烯丙基硅烷(G0)官能化,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考察不同的催化剂、溶剂、投料方式及温度对官能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流动相、床层体积及流速对硅胶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氯谱(1H-NMR)对分离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H2PlCl6-C3H7OH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溶液式投料,滴加温度和后续反应温度已控制在0和35℃的条件下,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采用石油醚为洗脱剂,在床层为φ2.5 cm×35 cm,流速为2.0mL/min硅胶柱中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总收率达到70.5%:经鉴定,产物结构完整,与理论结构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p—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p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