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拥有国内最早的车辆工程(汽车)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内燃机)和热能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内唯一的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首家汽车风洞实验室和轿车车型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发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7杭州国际高分子论坛(Hangzhou International Polymer Forum 2007,HIPF2007)于5月13-17日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3.
智能机器人与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ICIRA2008,http:#www.irobotico.org)于2008年10月15—17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HUST)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同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由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相似文献   

4.
光电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现有的理论物理、光学和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以光电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于2005年申报成功的,研究范围覆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和场论、凝聚态理论、介观物理、纳米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物理、量子光学、信息光学和分子动力学,2005年,物理学学科被列入烟台大学“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的5个优势学科(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2,(4):76-76
2012年5月12-13日,“地球生物学论坛——深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演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舒德干、焦念志、周忠和、殷鸿...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沿革和时代风貌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的前身为沉积地质研究所。沉积地质研究所是于1985年由原地矿部批准建立的我国高校第一所沉积地质学专业研究所,为我国本学科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由成都理工大学批准扩建为沉积地质研究院,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产地质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支撑点。拥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沉积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第四纪地质学)、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部级重点学科——沉积学,省级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建有“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部级开放实验室和沉积地质专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一、安徽省基础研究现状安徽省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雄厚的研发、实验载体和人才基础。截至2010年1月底,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居中部第二。另外,安徽省还有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有7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及35家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在中部地区均处于领先位次。  相似文献   

8.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由清华大学与天津大学联合组建。在清华实验区.她覆盖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这两个学科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排序评估中均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汪敏娟 《科技资讯》2013,(16):185-186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依托大学建立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体系创新的重组成部分,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具有十分必的意义。本文运用态势矩阵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外因素,结合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身特有的特点,提出了提升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专门从事茶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一份并不复杂的履历表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实验室1997年经农业部批准,被组建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鲁东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由原校级原子与分子物理重点学科(1997年成立)和原校级分子与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2000年成立)整合组建而成。实验室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在资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大力资助和支持,发展迅速,现已成为鲁东大学最重要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在成立当年获得山东省政府专项资金资助,2003年被批准为原子与分子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7月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五”重点实验室,2005年10月被批准为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10月再次被确定为“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浙江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是以浙江省固体表面反应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为基础,融合了该校在无机和有机材料方向的研究实力与优势组建而成的,2005年列入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相似文献   

13.
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开展对功能有机分子(指具有重要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应用价值或性能的有机分子)的化学与功能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涵盖五个方面:(1)合成有机化学:开展高选择性、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及有机反应和试剂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半合成及活性研究;(2)生物有机化学:应用自由基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自由基对生命调控过程的化学、生物学问题;(3)物理有机化学:开展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特别是固相及催化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4)天然有机化学:以西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发现新结构、新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西部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科学支撑;(5)有机材料:开展新型有机材料、有机一无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汕头科技》2009,(4):13-15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杨瑞春 《科技信息》2012,(20):453-453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11,(17):F0002-F0002
2011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会议在依托单位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院高技术局及武汉物数所相关领导、重点实验室全体在职人员、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回顾与思考:1984-200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历程、现状及其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建议:创新管理体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并重;吸引、聚集、培养一流人才,致力于学术卓越;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建设优秀的实验室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纤维材料"重点学科,并与纺织、物理、生物、医学等学科相交又,致力于制备新型高聚物原料和纤维新品种研究、新型纺丝工艺和成形理论研究及环境无害化加工工程等研究,创造高技术、高水平新型纤维材料.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3项.  相似文献   

19.
在宁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批准,以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建立起来的,1991年经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具有光、电、磁、热和生物活性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和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七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的直接组织下,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到2003年止,先后组建了72个实验室,其中8个实验室进行了二期建设,4个实验室进行了三期建设。在投入经费方面,累计总投入建设经费78,689万元,其中省政府累计投入24,388万元,其他各级政府投入10,648万元,依托单位投入33,666万元,依托单位的主管部门投入9,987万元。72个实验室主要分布在我省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医药卫生、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目前,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集中分布在广东地区的有关中央和省属高校、中央属科研院所和省属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部门。其中,工业类和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各为26个,医药类重点实验室20个;依托单位在高等院校的有31个,占重点实验室总数的43%;依托单位在科研院所的有38个,占总数的52.8%;相关部门的有3个,占总数的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