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笔者统计,元代安徽籍作家共有121人,他们主要分布于广德、池州、太平、宁国、庐州、安庆、安丰7路及徽州、宿州境内。其中徽州作家数量最多,次为宁国路和安丰路作家。并且这些作家当中有以诗文名于后世者,有以散曲名于后世者,有以戏剧名于后世者,有以小说名于后世者,但从事诗文创作的作家最多,而作为元代特殊文学样式代表的“曲”,创作之人并不多,充分显示出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散曲中景、情写气图貌的特色.有的通过景物描绘把主体情感外化、物化;有的是比较客观地模山范水,展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有的是仅供主体感情评价的自在之景,作者抒何情,直言道出,不必寄寓于景;有的直接以情、意造境.景与情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情貌无遗”,使贯氏散曲具有较强的艺术魁力,同时也使其散曲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和《朝天子·咏喇叭》,是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仅有的两首散曲。这种新文体首次出现在中学生面前,使人耳目一新。散曲是元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是配合音乐而写的歌词。散曲由词发展而来,起初形式比词解放,比较自由活泼;到后来,散曲的各种曲牌也象词的各种词牌那样,形式严格而固定。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两首散曲,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有代表性。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他凭吊古迹,以“山坡羊”曲牌作了一组小令,共九首散曲,《潼关怀古》是其中一首。作者借怀古的题材,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百姓苦难的同情,抒发对历史对现实的慨叹。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散曲作品中,有几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越调·天净沙>小令,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几支曲子虽体裁相同,题材一样,但风格迥异.文学艺术与现代影视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元人对意象的排列组合艺术与现代影视蒙太奇手段颇为相似,几只描写秋天景色的<越调·天净沙>小令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格,正是得益于这种类似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元人以“唱曲”作为曲论的逻辑思维起点,对散曲的体裁,散曲的音律、内容和风格、散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用宽泛的理念把握体裁,以通俗可歌衡量作品,通过演唱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6.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元人以“唱曲”作为曲论的逻辑思维 起点,对散曲的体裁,散曲的音律、内容和风格、散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用宽泛的理念把握体裁,以通俗可歌衡量作品,通过演唱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7.
小山是北宋小令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在他所撰250余首词中,涉及“酒”、“醉”或与此相关的有112首。本拟从他的身世、性情、交往等方面探讨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代咏史散曲是我国古代咏史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国咏史诗继唐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但人们对它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元代咏史散曲兴盛的三个原因:古代咏史诗体发展的结果,元代黑暗社会和高压政策的促成,唐代“温李”诗风的影响;论述了元代咏史散曲发展为继唐之后中国咏史诗又一高峰的四个特点:作家人数众多,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风格多样;概括了元代咏史散曲思想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阐明了元代咏史散曲在中国咏史诗发展史中的地位。文章弥补了中国咏史诗研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散曲创作方面,明代女曲家的数量和人数有明显的增多,女性作家不再像元代那样是些青楼风尘女子,而出现了像黄娥和徐嫒这样的名媛闺秀,赵振铎先生赞之为:"堪称双壁".其二人的散曲风格,特别是从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质朴本色,尊护曲体;一典雅精工,类词化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10.
咏史怀古类散曲是卢挚最具个性特征、也最有价值的散曲作品.与元代其他作家不同,在卢挚留存下来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很少描绘官场的肮脏,揭露官场的险恶;更多地表现了他对朝代兴废盛衰的冷静反思,和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虚无与无常的感悟.同时,他的情志也通过咏史怀古散曲含蓄体现.流露出浓重的向往隐逸、乐山乐水的情趣.以曲写心,以心鉴史,是卢挚咏史怀古散曲表情言志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咏史怀古类散曲是卢挚最具个性特征、也最有价值的散曲作品。与元代其他作家不同,在卢挚留存下来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很少描绘官场的肮脏,揭露官场的险恶;更多地表现了他对朝代兴废盛衰的冷静反思,和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虚无与无常的感悟。同时,他的情志也通过咏史怀古散曲含蓄体现,流露出浓重的向往隐逸、乐山乐水的情趣。以曲写心,以心鉴史,是卢挚咏史怀古散曲表情言志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决定论认为万物皆有前因,但人对这种“前因”并非无能为力,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充满哲理的写作风格而著称的维多利亚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人类道德责任的决定论思想。她的决定论思想包括三方面.在小说人物塑造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经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代少数民族散曲研究在50-70年代受特殊政治气候影响形成沉寂期,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学术观念的更新以及文献资料的丰富,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作家群体的建构、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模式的转变等四个向度上的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案头化研究倾向非常严重,以及最近几年“炒冷饭”式的重复研究较多等。  相似文献   

14.
张养浩是一位恪守儒家思想道德的散曲作家,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方面有许多过人之处,而且艺术成就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创作中,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大量涌现。这类作品中的一部分,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共同特色——典雅新奇。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一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一) 纵观当前创作,语言风格的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刘绍棠的作品,描写冀中风俗人情,充溢着运河沿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与“荷花淀派”一脉相承。苏叔阳、邓友梅、陈建功等,师承老舍,写北京人、北京事,一股道地的北京韵味。“山药蛋派”继承赵树理的传统,擅写山西民情,以晋南方言为主,通俗而生动。郑九蝉等以塞外东北生活为题材,其诙谐的东北口语,使人想起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6.
性灵说溯源     
考察整个南朝文学文论,发现“性灵说”在南朝已初步形成。以范泰、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南朝作家所言说的“性灵”,是指生命本真的自然天性,包括心灵本真的自然情性。从而奠定了“性灵说”重真性情、崇尚自然与个性的核心思想。“性灵说”在南朝初步形成,佛教大乘涅架学佛性论思想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谢灵运是以“性灵”体现佛性的一个典型。南朝“性灵说”体现了对人“心”的重视,重视体现人本真情性的“心”的灵动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袁鹰同志,十七岁(1940)携着处女作《师母》,走上文学创作征程。20年后,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此后,作家不断推出他的“诗质”散文,跻身于”酿造诗境的作家”行列。八十年代,袁鹰的散文又逐步迈向“秋水”境界。本文试图考察作家散文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探究其艺术贡献。 袁鹰发表他的处女作时,还是中学生。虽然那时他还分不清自己写的是散文还是短篇小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中自觉的人生选择──路翎的文学道路刘挺生有一句话就说:“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作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P416).同时,还有一句话说,“社会化是人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的必然现象,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  相似文献   

19.
“民国史”小说是挽歌的大合唱。白先勇作为“民国史”作家,以其独特的出身与生活体验绘写精英将帅的命运走向,反映其荣耀历史与现实悲剧,唱出一曲“壮志未酬”的“梁父吟”。挽歌的悲悼情怀,闪现古今民族英魂的交相叠映,彰显人性的现世关怀,高扬传统文化和古典精神相互交响的主旋律,以接续中华文化之源的一方净土,表现其回归意识和故土情结。性格各异的将官人物丰富了“台北人”的艺术形象,代表作家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阿鲁威是元代蒙古族散曲家的优秀代表,其散曲存世虽仅19首,却体现出深厚的汉文化底蕴,有"鹤唳青霄"之誉。其中,[蟾宫曲]前九首是以屈原《九歌》拼成的散曲,别开生面,在元代散曲中绝无仅有;其他怀古、羁旅、怀友题材的散曲,豪放稳健,悲婉蕴藉,均属上乘之作。阿鲁威以学问和才华闻名当时,流传后世,被尊称为"学士东泉鲁公"、"元室文献之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