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0,19(11):51-52
茂名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验收鉴定。该项目采用了大动态、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应用了CDMA、SDH等通信技术,建设了4个地震观测台站和一个台网中心。利用VPN技术。共享周边台站数据,使得参与定位的台站达到8个,提高了茂名市的地震监测能力。该项目采用GL-3A/B型直流电源对仪器设备供电,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 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 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 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的区域出现大量地震事件集中分布的现象。这些事件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南部以及秦岭-大别造山带附近的断层带。经过对定位台站的抽样分析和对定位事件地震波形的仔细人工确认, 验证了这些被扫描并定位的事件的真实性。通过慢度分析, 获得所定位事件的面波传播视速度, 绝大部分事件对应的视速度在2.5~5.2 km/s之间, 与地震面波群速度相符。所定位的地震事件可用于补充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地震目录, 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波形拟合来分析其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3.
提出虚拟地震台阵双差测深法。通过多道互相关,测量密集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SsPmp波与Ss波到时差的差值,然后求解最小二乘意义下每个台站SsPmp波与Ss波的到时差。该方法利用台阵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到时差测量误差,有利于准确地估计地壳厚度。将该方法应用在模拟数据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计划”台阵数据上,测量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声信号能否作为一种可靠的地震前兆信号, 设计一种基于压电薄膜的地声传感探头, 用于地震监测。该探头支持0.1 Hz~7 kHz宽频段地声信号采集, 电压分辨率为19.073 μV, 幅值一致性误差小于5.5% (0.47 dB)。该探头通过盐雾试验、随机振动及包装跌落等6项可靠性测试, 并应用到包括川滇国家试验场的178个台站的地声监测中。现场观测表明, 震中周边的台站能够捕捉到地震前后的地声信号。  相似文献   

5.
大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数据跟踪分析中的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有相同观测手段的台站在数据跟踪分析中提供参考实例,对异常核实中排查地震前兆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地震局是甘肃省兰州市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建有数字化测震台站4个。讨论了兰州市地震局测震台网的监测现状,根据台站背景噪声值计算了该台站具体监测能力,结果显示兰州市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较弱,ML 3.0以下地震很难准确定位,通过共享甘肃省区域测震台网和邻省测震台的实时数据,达到了提高地震监测的目的,充分发挥兰州市地震台网的作用。根据现有台站和接入共享台站计算得到了兰州市地震局测震台网最新的监测能力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围绕地震台站会商工作需求,为实现地震会商报告自动化产出及应对地震快速应急服务,依托Datist地震数据专家系统,从数据层、分析处理层、图表绘制层及报告编制展示层4个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出发,分别从测震监测、电磁监测、形变监测和流体监测4个模块编制多个不同功能的节点组合,最后,通过系统整体集成完成了台站地震会商报告自动化产出系统研发,实现了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下载,数据的处理与加工,会商报告图表的绘制,多种格式会商报告的生成及报告的推送等功能的自动化。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台站地震会商报告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程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今后开展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自动化、流程化、定制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地震观测受到的干扰日趋严重,地震监测是分析预报的基础,而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观测资料的质量。近年来,因地方政府的民生工程建设,盐城地震台的观测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台站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就盐城地震台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干扰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2017年8月8日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Ms 7.0级地震事件, 分析AETA地震前兆监测设备上地震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 四川地区已安装的36个台站中, 有13个出现相关异常, 其中9个台站为密切相关。在异常台站中发现一种与日升日落几乎同步的电磁扰动均值波形(称为SRSS波), 有11个台站在震前出现该波形。采用 PCAETA算法对这11个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得到九寨沟防震减灾局AETA台站(104.25°E, 33.26°N)的波形震前震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条带, 2017年8月12日至11月20日冕宁防震减灾局AETA台站(102.17°E, 28.55°N)的AETA波形也出现震前异常条带。结果表明, AETA设备可在地震发生前捕捉到多点的密切相关的前兆异常, SRSS波的条带异常现象是比较明确的临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省自贡市西山公园斜坡上8处强震台站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2次环境噪声测试并采用水平/竖直向谱比法(HVSR)和标准谱比法(SSR)分析该斜坡场地效应,并与汶川地震监测数据对比,探究采用环境噪声在表征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噪声HVSR平均谱比曲线分析较好揭示了斜坡台站场地放大效应的峰值频率,且和SSR分析结果共同揭示了该斜坡顶5~#~7~#台站场地放大效应较明显;而1~#~4~#台站场地放大效应并未随海拔高度增加产生明显变化,且2种谱比分析对比显示其放大峰值频率范围相近,放大系数差异不明显。对比环境噪声和地震监测数据显示,两者HVSR平均谱比曲线在场地响应卓越频率上的拟合度较高,但在方向效应上的拟合度不具代表性,且地震数据平均谱比放大系数大于环境噪声。采用环境噪声表征斜坡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其峰值频率耦合性较好,而场地放大系数仍需参考地震监测数据或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记录的震动图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震动强度速报工作,利用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据研究地震动强度衰减中地震事件内部(intra-earthquake)的不确定性.通过台站实际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残差分析,提出了利用台站数据对缺少台站地区理论估计值的对数偏差校正方法.研究分析表明,线性偏差校正方法对系统偏差校正的效果不显著,与使用汪素云2000年回归的我国东部峰值加速度(PGA)衰减关系的结果相当;针对特定震级的地震不约束R0(近场饱和因子)拟合的衰减关系,由于近场台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R0过大,衰减关系对近场地震动参数缺乏控制;对数偏差校正方法的结果与固定R0拟合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结果大致相当,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速报中缺少台站数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理论估计值的系统偏差校正.最后以2010年3月4日中国台湾屏东6.4级地震为例,比较了点圆和点椭圆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残差及震动图的分布形态,说明衰减关系模型对震中地区地震动参数估计值的分布影响较大,并利用对数偏差校正方法快速生成震动图展示了该校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北安河和密云两重力固体潮台站位于北京地区,在唐山地震震中的西北方向,距震中约160公里。对两台站自1976年1月1日至9月16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首先用别尔采夫方法求出了重力仪的零点飘移曲线;然后用勒卡拉兹方法求出了主要半日波和主要日波自1月16日至9月2日的每日的重力潮汐因子,并对唐山地震前M_2波重力潮汐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利用重力固体潮资料予报地震的观测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天水台及邻区台站地磁矢量磁力仪FHD产出的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与台站500Km范围内Ms≥4.5级地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Ms4.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多次出现至少两个台站(震中距500Km)在同一天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超过阈值的现象。初步探究了适用于天水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的异常定量指标,对异常的分布与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地磁异常的敏感地区,为天水台今后以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 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18—1970年的世界台站震相报告, 对该时期发生在亚洲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测量。使用1918—1970年《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和到时差, 对该时段338个7级以上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 得到其中316个地震事件的可靠定位。使用1933—1970年ISS和EHB Bulletin的P波初动数据, 对该时段244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 得到其中209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丰富了亚洲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18—1970年仪器记录早期近现代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 并提供一种研究近现代地震的可行方法, 对开展其他地区或其他震级范围的仪器记录早期近现代地震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国杰 《甘肃科技》2014,(14):51-53
目前地震属性研究大多数仅局限于定性分析阶段,特别是在沉积相研究中,根据钻井资料的标定来验证地震属性的变化是否与已有的地质认识一致。旨在寻找一种对地震属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地震振幅的定量分析,尽量减少地震解释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地震属性的应用效率。实际应用也证实了该方法能够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迭代叠加法分离震源谱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通过迭代叠加法计算震源谱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 分离出的震源谱与台站项无关, 但是包含与事件?台站位置分布非均匀性有关的路径项影响, 这种影响将关系到拟合震源谱求取应力降的正确性。通过基于实例的数值计算, 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理论推断。最后, 对如何正确地应用迭代叠加法计算应力降进行了讨论, 给出可行的正确获取地震应力降的研究方案, 为更准确地利用地震台网资料获取震源信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网高压线路的投入运行,对地磁观测造成了较大范围的干扰,这种干扰需要通过预处理进行解决。该文根据地震地磁观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理,结合蒙城地震台的观测数据,从台站提供的地磁干扰资料着手,研究由于直流线路影响地磁观测数据的特点。通过对安徽蒙城地震台的地磁观测(GM4磁通门磁力仪)的高压直流输电的干扰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对高压直流干扰的预处理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