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 67万hm2 左右 ,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西灌区是我省粮食主产区 ,也是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虽耕地面积仅占全省的 19% ,但却生产出占全省 3 2 %的粮食和 70 %的商品粮 ,是我省农业和经济的主体 ,“兴西济中”的要地 ,在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 ,河西地区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窗口 ,也是我国战略重点西移、强东拓西、开发整个西部地区的重点之一。1 河西灌区水资源现状及春小麦品种的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短缺是我省大多数地区小麦乃至整个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是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报道 ,祁连山雪线退缩 ,海拔 3 60 0m以下已无积雪 ;河西内陆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94% ,水资源开发接近上限 ,已属于对资源环境具有破坏性的超采范围。尽管超采地下水 ,但仍不能满足河西灌区农业生产的需要 ,水资源短缺 ,绿洲沙漠化严重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沙尘暴频繁 ,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水资源短缺 ,...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一个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贫困的不发达省份,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党的11届3中全会以来,全省紧紧围绕治穷致富,改变甘肃落后面貌这一目标,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下功夫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初步改善,加之农村政策稳定,科教兴农措施得力,农业投入不断增加,近几年天时也较为有利,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全省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1年丰收,先后登上了50亿公斤、60亿公斤、70亿公斤三个台阶,长期困扰甘肃经济发展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畜牧业正在由传统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中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年为550元。但农民收入水平连续多年居全国末位,全省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困面占20.5%,影响了奔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我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应该彻底摆脱就粮抓粮的老路子,用市场经济、综合发展、重点突破的观念来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
动态     
为了加快我省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初作出了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场农业“白色革命”的重大决策,为此,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农业“白色工程”,通过近一年的组织实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据统计,1997年全省农(地)膜覆盖推广应用面积达675.5万亩,比1996年的483.6万亩增加191.9万亩,扩大了39.7%。与露地栽培相比,粮、棉、油、瓜、菜等农作物,平均亩增产30%~50%,每亩产值增加100~500元,亩纯收入增加50~400元。通过农(地)膜覆盖栽培,全省各类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建三江分局具有农业基础条件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年提供商品粮多等综合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瞄准世界农业先进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曙光 《遵义科技》2004,32(2):61-64
南平市是福建的一个农业大市,300万人口中有70%在农村,农业是南平的基础经济,“三农”问题是南平社会的基本问题。该市所辖的10个县(市、区),有8个是商品粮基地县,素有“福建粮仓”、“南方竹乡”、“中国竹乡”之称。南平农业在福建的位置举足轻重。由于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告别短缺,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南平农业的传统优势逐步削减,原有的单一以粮林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到1998年只有0.2%,局部地区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对临湘县种粮大户(20亩以上)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粮大户是农村商品粮生产的能人,他们在协调农村经济的内部矛盾,促进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1987年,这个县在县内和县外耕种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214户,耕地40800亩,户平33.6亩,劳平15.4亩,其中在县外承包耕地4600亩,占11.3%。全年共产粮食1876万公斤,户平15453公斤,人平产粮2810公斤,收入787.92万元,户平6490元,劳平2447.2元,人平1180元,除去成本、开支,人平纯收入在800元以上。这些粮食生产大户归纳起来有四种:  相似文献   

7.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瓜果、蔬菜生产基地。运用区位商分析法研究了张掖市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张掖市的农业、牧业优势明显;进一步分析了张掖市的五县一区的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确定出了各县区的优势农业,具体阐明了张掖市及其五县一区的优势农业产业现状,认为张掖市及其各县区应大力发展各自的优势农业,健全市场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张掖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其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田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马铃薯产业不仅成为新世纪我省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而且也是我国加入WTO后我省农村经济最具优势和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汉中科技》2006,(5):6-8
1、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汉中优质米产业的建议 汉中水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稻谷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一半以上,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60%和70%以上。发展汉中稻米产业,对促进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也对本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质超级杂交稻综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是辽宁省重点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承担技术支撑的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在省内各水稻主产区建立了7700亩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的核心示范区,示范区的高产起到了明显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水稻生产迅猛发展。2006年全省杂交粳稻由原来的10万亩激增到50万亩,单产增加100公斤,总增产7000万公斤,帮助农民增收1.35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与经验 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示范引路,辐射带动,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近年来,淮北市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24个,园区总面积达4.5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以上,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相山区寇湾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1400万元,引进温室大棚,占地面积达500多亩,初步形成了园区科学规范的生产、示范、销售三大中心,让农民领略了当代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烈山区洪庄农业科技园,利用煤矿塌陷区形成的大水面及城郊结合部有利地理条件,建造无公害蔬菜等大棚示范基地500亩,还开辟出大水面养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甘肃省河西及沿黄地区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甘肃省河西及沿黄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根据全省地域特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2,(12):20-20
顺义三高示范区是1995年1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市级科技农业示范区,是植根北京传统农业发达地区,依托首都农业教育科技资源建立的北京第一个农业高科技园区。示范区规划占地7.5万亩,分6个功能区,其中中心区占地2500亩。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三高示范区得到了市科委、市农委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目前,示范区已引进资金12亿元,入区企业达到31家,建成投产的项目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近亿元。2002年,新引进项目9个,协议投资总额1.4亿元,已完成投资2690万元。企业的入驻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迄今已带动3000户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4.
陈厚民 《遵义科技》2004,32(3):8-13
小小沼气池,牵动大社会。为了发展沼气建设,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特批贵州省每年投入500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10万口农村沼气池,连续实施五年。2003年国家又开始用10亿国债资金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贵州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水稻是临沧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90万亩,占全市大小春粮豆面积的24%,产量占全市大小春粮豆总产的40%,全市绝大多数人口均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临沧市97.5%的地区均为山区和半山区,平坝仅占2.5%,立体气候复杂,  相似文献   

16.
绍兴的“三农”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619元,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4.6%。全市建成特色农业基地24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1110家,外拓农业基地710万亩,农产品加工率、农机化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良种覆盖率等都处在省内领先水平,形成了绍鸭、长毛兔、茶叶、香榧、兰花等一批国内闻名的优势产业群。  相似文献   

17.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李秀莲一、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又是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我国人口有72.5%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者占我国从业者总数的57.4%...  相似文献   

18.
赵久然 《科技潮》2005,(5):13-13
北京市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及近年来年降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紧缺越来越严峻。农业节水是永恒的主题。从节水角度规划北京的农业,应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发展设施灌溉农业,采取像以色列园艺式的高新技术节水灌溉,如滴灌、渗灌等,但因投入较大,面积不可能太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的粮田,约300万亩,均应实行彻底的雨养旱作农业,即通过抗旱作物、抗旱品种及配套的旱作农业技术,实现不需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来进行农业生产。而玉米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符合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9.
黑河市目前地方口径播种面积664万亩,(以下数据同)亩产219公斤,可垦荒原400万亩,非常适合国家提出的“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依法酌量开垦宜农荒地”的开发原则,还可以进行多种经营和龙头项目的开发。我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一是中低产田改造。目前我市亩产在150公斤以下的面积在60%左右。如果将全部中低产田改造一遍,改造后按亩增粮50公斤计算,即可新增粮食19.5万吨,如采取旱田改水田,玉米大双覆等措施,效果就更显著了。二是适当开荒扩种。全市尚有可垦荒原400余万亩。开垦后种植水田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种旱田亩…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人均耕地0.54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1.16亩的46.5%。每年大约需要从省外调进50多亿公斤的粮食,因此调整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只在耕地面积的种植比例上做文章,而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统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使农业生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像福建这样人多地少地区的农业发展更需要依靠科技与教育,拓宽思路。下面就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借鉴台湾经验,增加农产品的种类, 提高农产品质量,重视创立著名“品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