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我国新的土壤分类和实地调查,论述了在南五台成土条件的综合作用下,通过粘化、钙积等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山地钙积褐土、山地粘淀棕壤等五亚类、相关亚类所构成的土壤垂直地带谱,以及各亚类主要的性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与土壤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安徽淮北平原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的演变,及其相关沉积物的特征,并从成土母质,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等成土因素的差异,探讨淮北平原土壤的发育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福州鼓山两个典型剖面的土壤特性及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州鼓山两个典型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和特性,并分别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了它们的类型归属。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亚热带白浆化土壤的成土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孢粉分析、石英砂表面电镜观察和土壤微形态等手段,阐述了土体内部物质来源及成土环境的差异性、上部漂白层为多种成因堆积物,为低能化学环境;下部粘淀层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经历了高能化学环境,土体中存在粘化淀积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平顶山市地带性土壤的类型,地理分布,成土条件,形成特点,土壤剖面持征和性质,分类,利用和改良;对平顶山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壤性质的研究成果,从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城市土壤在特殊成土过程和成土环境下表现出的独特性质,并针对当前城市土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影响北京土壤元素背景值的成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影响北京土壤元素背景值的成土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为因素。分析了起主导作用的成土因素是成土母质与地貌。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对千山主要自然土壤(棕壤)不同土壤亚类中的Cr、Hg两种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千山的环境地理作了调查,共采样测定43个样点,24个土壤剖面。研究了不同亚类土壤中Cr、Hg的含量分布差异性,所有测定值都进行了数理统汁,检验了剖面表士层及低土层的t分布规律,剔除异常值8个样点。土壤背景值用算术平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表示。并根据母质类型、土壤类型、有机质累积等探讨了对背景值的影响。土壤背景值,是指不受外来污染情况下土壤的基本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土壤的元素组成取决于土壤形成条件,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及成土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不同地区发育了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土壤,因而土壤背景值也就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千山不同土壤亚类中Cr、Hg元素的背景值含量,不仅为判断该地区土壤是否遭受污染、污染程度及各土壤亚类元素含量的差异原因,而且也是评价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预报,制定环境标准,保护土壤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依据第四纪地质、考古和历史自然地理学资料,通过分析山东各类土壤母质的形成时期,推论各类土壤的成土年龄。认为一般情况下,山东土壤的年龄不大于2400年。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土壤发生及地理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成土条件与土壤类型特性、组成的相互关系,证明了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区域过渡性特点,而土壤地方性组合类型与母质和地形条件有密切的联系。为保护区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及土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共识。为了更好地增强人们保护土壤的意识,本文综述土壤的概念、作用、特点、当前中国土壤类型、当前土壤为什么会“不清洁”、土壤污染现状及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等,以期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涂土壤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并参照国内外土壤的最新分类成果,拟出海涂土壤的系列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利用这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我国海涂土壤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分类尝试。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6400-09)对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都随温度呈指数增长.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湿度与林地(桤树,柏树)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p<0.05);三种林地中,针叶林柏树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当土壤含水量<25%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湿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各季节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冬春两季各林地土壤呼吸都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后减的趋势;夏秋两季,因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各林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  相似文献   

14.
说明移土培肥工程对土壤养分变化的积极影响,为今后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提供理论支持。采取土样进行化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重庆市开县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不同采样点土壤养分-移土培肥措施响应差异分析发现:以萝卜、白菜、花生、红薯、玉米和榨菜为代表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和未采用移土培肥措施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后土壤养分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移土培肥对工程区域土壤养分变异具有积极影响,说明以移土培肥为代表的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土壤微藻改良贫瘠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自然条件下肥沃土壤中的微藻接种到贫瘠土壤中,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黑暗条件下的微藻在30d内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在光照条件下,微藻的数量在第30d以后迅速增殖,随着藻类的生长,土壤pH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且藻类数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至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微藻能改善贫瘠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上述结果可为藻类用于农业生产和沙漠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土壤退化的概念,总结了土壤退化的种类、原因和土壤(地)退化的后果;分析了我国土壤(地)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土壤退化的状况,指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山西高原被侵蚀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桂林毛村石灰土和红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林毛村作为研究对象,对石灰土和红壤背景条件下的植物根区土的元素全量、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pH值、有机质、全钙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石灰土的全钙含量较高并为红壤的3倍多,土壤pH值比红壤的高2.16个单位,尽管石灰土K、N a、B、M o和I含量比红壤的相应元素含量低,但石灰土其它元素的含量都比红壤的相应元素的含量高;植物体的大量元素,除K元素之外,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都比生长在红壤上的高,至于微量元素,除了Cu、M o,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含量较高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是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比红壤上的低;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一般都比红壤的低,石灰土的pH值与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则主要呈负相关(负相关比例为62.5%),红壤的pH值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比例为62.5%);所以由于石灰土的偏碱富钙制约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导致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起,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实施人工模拟增温和降水改变实验,2013年7月采集实验区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粒径和pH值)以及碳组分(全碳、有机碳、可提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增温显著改变0~2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增水和减水显著提高和降低0~20 cm土壤含水量,但不影响土壤温度。2)在0~10 cm土层深度,增温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水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减水显著增加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砂粒比例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10~20 cm土层深度,增水显著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3)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测定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体格局发生趋同主要是因为降水改变,而不是增温。结果表明,在未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降水持续增加的情景下,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土在经过客土法与新土源法改良后,土壤生态环境会显著得到改善.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能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通过客土法改良,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强度较高。新土法改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新土源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