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关于雷达目标冲击响应极点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高阶矩的特性对经典Prony法的一种改进,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随机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它特别适用于像冲激雷达(或其它超宽带雷达)这样的低信噪比环境下的目标识别及检测。  相似文献   

2.
稀薄大气层内轻诱饵速度识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基相控阵雷达测速精度的大幅度提高,针对稀薄大气对轻诱饵有明显的减速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识别方法——稀薄大气层内轻诱饵速度识别法,并对其识别原理、识别判决准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该方法通过雷达高精度多普勒测速及轨迹估计信息,获取轻诱饵气动减速特性进行识别,避开了质阻比参数估计中动态收敛过程。最后通过典型算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含噪远距离运动目标即运动点目标图像自动识别问题,提出了利用点目标运动特性与能量辐射特性来进行目标识别的新技术途径,讨论了点目标运动轨道与速度参数以及其能量辐射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和多层前馈二阶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在微机上以三类含噪运动点目标图像识别为例,对文中有关点目标特征参数的获取与分类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含噪运动点目标图像自动识别的途径与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玫瑰线扫描双色信息融合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形扫描复合制导是当今深受国内外重视的一种制导方式。虽然玫瑰线扫描双色导引头技术已在战术地空导弹中得到了应用,但目前主要将其作为一维信号加以处理,不利于目标的识别与信息融合。本文的基本思想在于将玫瑰线扫描得到的一维波形转化为二维准成像图像,同时引入目标、背景以及诱饵的红外与紫外概率模型,采用Dempster证据理论将红外和紫外准成像图像进行融合,以提高系统去除诱饵即假目标的能力。模拟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分析作战模拟系统(WGS)与军事专家系统(ME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WGS与MES有机结合而建设智能作战模拟系统。(IWGS)的方法论,并在最后扼要地介绍了我们研制的试验系统IWGS。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双基地雷达的侦察识别方法。在分析双基地雷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双基地雷达的识别方法,简单识别法只能识别双基地雷达发射站并确定其参数;相关识别法能同时对双基地雷达发射站和接收站实现侦察识别和定位。计算机模拟证实了这两种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融合运动和立体的视差与运动估计算法。算法首先通过计算瞬时FOE,实现对每个像素处位移的MAP估计,计算关联置信度测量,然后利用位移估计从两图像序列之一计算相对深度图并导出能用于匹配两立体对图像序列的视差先验概率分布,使立体对的两图像序列匹配,确定3-D景物深度。算法可独立估计每个像素处的视差,不需关联的平滑假设。  相似文献   

8.
目标电磁散射特征信号的统计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目标电磁散射特征信号的统计复现问题,提出了一种目标特征信号统计复现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但可用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统计复现,而且适用于目标其他电磁散射特征(如目标角闪烁等),因而可较好地解决目标特征信号统计复现等一类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加权证据组合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不同等级重要信息源数据的融合问题,在证据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引入证据权的概念。依据证据权的不同对各条证据进行转化,使之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证据合成。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等级不同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中可以解决传统证据理论只能进行等级相同传感器目标识别的难题。识别实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模式及各层的逻辑功能,讨论了多媒体通信接口的组成和有关技术特征,并给出了基于接口描述语言(DSL)的有关接口描述实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有源假目标等欺骗性电子干扰的极化识别及其应用方式等问题。首先分析了有源假目标干扰和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源假目标干扰识别的可行性,提出了能够有效鉴别真假目标的系列特征参量,并设计了有源假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算法,结合实测数据,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识别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探讨了极化识别算法在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役红外诱饵弹和载机在运动特性、辐射特性上存在着差异,无法对某新型红外制导导弹进行有效干扰。把载机、烟幕弹、诱饵弹和导弹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红外对抗仿真,将烟幕弹、诱饵弹的发射时机、初始速度大小及方向与载机的正确规避相结合,不仅解决了相对飞机的高速气流对烟幕的影响问题,而且得出了机载诱饵弹与烟幕弹组合使用的有效干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末制导雷达目标与诱饵的联合参数估计和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曳式诱饵干扰条件下目标与诱饵的参数估计和身份辨识是制导雷达实现精确打击的前提条件。不可分辨角度范围内的目标和诱饵引起导引头雷达回波的干涉混叠,导致常规测量方法失效。当目标和诱饵处于相邻的两个匹配滤波采样点之间时,这些采样点所包含的信息将有助于参数估计的获取。通过充分挖掘两个连续匹配滤波采样点所包含的特征信息获得接收回波的概率分布,结合干扰形式和特点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方法从最大似然估计的角度获取目标与诱饵的对应参数,实现删除二者的身份辨识。各种条件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拖曳式诱饵对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干扰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对目标跟踪过程中,弹目之间的运动参数是变化的。为了反映这种变化的实时性,本文以脉冲多普勒(PD)雷达导引头为例,建立了拖曳式诱饵干扰条件下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模型,分析了雷达导引头速度跟踪和角跟踪的方法,并根据PD雷达导引头的工作方式,对拖曳式诱饵干扰条件下导弹攻击目标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仿真,对不同诱饵战术参数下拖曳式诱饵对PD雷达导引头的干扰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这一工作有助于在工程中能够方便地选取合适的诱饵战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副炮雷达与箔条干扰战斗使用电磁兼容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奇  姜宁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1357-1359,1410
为解决某副炮与箔条无源干扰间战斗使用电磁兼容问题,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将空城电詹兼客性分解为箔条云是否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进入副炮雷达波束进行讨论,建立了相应兼容性判断模型并编制了仿真软件。仿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准确性,对我新型舰艇无源干扰发射决策和反导火力分配决策的制定具有较大意义,并对其他类似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动辨识是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目标的微动特性与其结构、质量分布、初始状态和受力状态密切相关,将根据给定诱饵的重量、几何特性、释放初始状态等,建立诱饵进动、自旋、章动等微运动模型,对微动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推导,分析得到释放后诱饵的姿态角变化特性、自旋周期、章动角、章动角速率和欧拉角等微运动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微动模型,可以有效的对弹道导弹中段诱饵的微动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与弹头微运动特征的差异,可以有效的为弹道中段目标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空间目标ISAR成像与识别对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空间目标的雷达对抗措施,通过仿真研究了对抗条件下的空间中段目标ISAR成像与识别,分析了对抗手段对ISAR成像质量与识别性能的影响,指出对ISAR的二维压缩机理进行破坏是实施有效干扰的关键所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抗手段能有效降低ISAR的成像质量,破坏ISAR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对于增强中段突防目标的突防能力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弹道目标空间反识别措施发展态势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道目标空间反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隐身和诱饵技术虽然在减小探测距离和拖延识别时间上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现代防御系统的天基和地基探测与识别系统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累积信息的融合分析 ,仍能判别出真实目标的特征。因此 ,提倡对基于机动和近炸的双模式主动反识别技术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若干问题以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弹道目标中段雷达成像仿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冯德军  王雪松  肖顺平  王国玉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1):2511-2513,2516
对弹道目标进行ISAR成像识别是分辨真假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中段弹道目标成像仿真问题。简介ISAR成像技术后,仿真了中段弹道。研究了中段弹道目标成像,分析了在有无调姿两种情形下和不同弹道阶段对相干积累时间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形下,雷达必须适当调整脉冲积累时间和改变脉冲重复频率才能实现有效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