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成洪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3,(2):1-3+27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系统总结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抓基层党建工作做法,提炼形成“12345”党建工作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机制,持续强化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深落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要在制度和治理之间进行国家制度体系的法治建构。宪法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基石,为制度体系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提供根本法治支撑。宪法是坚持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规范基础,维护宪法权威能够凝聚制度共识、树立制度权威、彰显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宪法全面实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6.
王建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4):54-57
BBS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日渐突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探讨以和谐理念引导高校BBS社区的治理。针对高校BBS具有匿名性、平等自由性、非即时交互性及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本文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几点改进BBS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电商迅猛发展的今天,单纯的价格战似乎已经显得软弱无力,各大电商企业把重心放到了产品和服务上,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发展成为电子商务或物流公司的瓶颈。本文对主要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灯、电话、电视机,有了电真方便”,电气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被视作第二次工业文明的腾飞 .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智能化电器走进了工厂、家庭,用电需求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 社会各界对缩短抢修时间、快速恢复供电、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配网抢修面临着作业现场更复杂、民生关系更紧密 ,如何建设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电网,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稳定、可靠、优质的供电保障,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社区治理:问题、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英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61-65
"城中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城中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隔阂、社区外援推力有限和内源动力不足是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现社区善治,必须冲破体制束缚、积极营造社区健康发展的体制环境;培育公民社会,增强社区意识,增进社区内原动力;加强政府有效管理,努力创建生态良好、安定有序的"城中村"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0.
徐大超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5):6-11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半城市化的社区,它容纳了多重身份的社区居民、多种行业的企业组织、多重社会关系、多种利益诉求,并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多种原因使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权力"悬浮"的困境。转变治理观念、探索新的治理体制、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规范公权力的运行、重构官民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破解治理"悬浮"困境,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善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只有植根于基层,才有生命力。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得法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明确依宪治国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同时保证在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1-6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基层社区协同治理也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社区问题与落后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南京市泰山街道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提升治理能力与效率,对丰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赵秀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5)
“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但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致使许多概念与关系含糊不明,也形成不少误解甚至错误认识.笔者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关系中的概念,它与“建制镇”“小城镇“特色镇”“中心镇”“重点镇”等都有联系和区别.“特色小镇”一是指“非区非镇”的特色小镇,二是指基于“建制镇”上的特色小镇.其存在类型主要依托市区、建制镇、区镇联动、行政村四种.“特色小镇”建设不论在城镇化、基层治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未来“特色小镇”建设应避免类型化、封闭性和经济至上发展模式,从独特性、引导性和文化角度进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淑窈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1,28(2):89-96
随着法律社会化的推进以及社会秩序实现方式的转变,软法逐渐发展兴起.从理论上看,软法在理念、机制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恰好契合基层治理的需求;从现实上看,软法早已在基层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软法之治,目前少有系统的实证研究.因此,研究以重庆市社区公约为例,通过类型化的实证研究总结软法之治的典型模式与现实缺陷,并为其提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防治及其科技创新是实现增汇减碳的重要途径,已经嵌入到我国双碳的行动方案之中,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的零碳图景。从新发展理念的分析思路可以看出库布其沙漠防治经验为双碳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形成了我国治沙实践与“双碳”目标之间价值契合、行动统一与科技赋能的逻辑理路。在创新路径上,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动力来源;在协调路径上,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双碳目标提供了长效机制;在绿色路径上,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双碳目标提供了示范经验;在开放和共享路径上,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合作图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大学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大学和社区都需要面对的命题,封闭与隔膜所导致的是发展迟滞和脱节,互动与合作方能赢得相融和共进。麦子店社区是万千城市社区的一个缩影,它的真实模样和发展需求,需要所在城市高等院校的认知与衔接,它所蕴含的丰富实践和典型经验,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时难得的珍奇宝库。城市的最根本细胞是城市社区,城市型大学需植"根"社区,编织与城市之间相融互通的纽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要立足于城市,服务于社区。同时,更需深"耕"社区,注重大学与社区互动的着力度和契合度,彼此推开大门,构建互动机制、合作机制和回馈机制,铸造城市型大学与所在城市契合共进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