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硼酸锌和锡酸锌分别复配Sb_2O_3对软质PVC进行阻燃处理,利用氧指数测定仪和锥形量热仪研究了阻燃剂对软质PVC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阻燃剂对软质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Sb_2O_3对软质PVC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当复配硼酸锌或锡酸锌时对软质PVC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PVC/Sb_2O_3-锡酸锌的阻燃效果最好,但其烟释放比PVC/Sb_2O_3-硼酸锌略高。  相似文献   

2.
以硬质PVC发泡板材的生产工艺探析为目的,介绍了PVC发泡板材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分析了生产工艺对PVC发泡板材性能的影响等,为PVC发泡板材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VC板桩作为基坑板桩支护结构的特性及设计理论。首先阐述了PVC板桩的制造过程,对比分析了PVC板桩与钢板桩的材料性能。在此基础上,对PVC板桩的模量进行适当折减,建立PVC板桩悬臂和单支点基坑支护二维数值模型,探讨了不同支护结构形式、土体强度等因素对PVC板桩支护结构最大支护深度及最小嵌固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C板桩刚度较小,且具有蠕变性,将其应用于长期支护结构,应采用按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PVC板桩悬臂支护适用支护深度为1~3 m,单支点支护适用支护深度为1~5 m。PVC板桩最大支护深度与粘聚力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对PVC板桩基坑支护体系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PVC材料与产品对环境影响及其废物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PVC材料的生产过程、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以及PVC材料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期间可能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来减少PVC材料与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对PVC材料与产品的生产和过程和PVC废物的管理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动态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比较了钠基蒙脱土(MMT)和烷基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对PVC热稳定性和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采用Friedman法研究了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在PVC热降解第一阶段,MMT和OMMT均能提高PVC的热分解温度和减少质量损失,从而提高PVC的热稳定性;PVC和PVC/MMT(OMMT)复合材料的Ea基本相近;MMT和OMMT对PVC的热降解速度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PVc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
ACR冲击改性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分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类树脂(ACR)。以ACR作为PVC的抗冲击改性剂,通过对改性PVC的冲击强度、熔融时间、扭矩等参量的测定,考察了ACR中单体配比、乳化剂及交联剂含量对PVC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过程中PVC的加工流变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CR改性剂可明显改善PVC的抗冲击强度,同时也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正丁胺、顺丁烯二酸酐、氯化镧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分步合成热稳定剂N-正丁基马来酰胺酸镧(LaX_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并通过刚果红试验研究其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的影响,应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升温速率对PVC热解反应的影响,并根据Flynn-Wall-Ozawa(FWO)法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到PVC和PVC/LaX_3的热解活化能。结果表明:加入LaX_3后,PVC的热降解温度提高了32℃,热稳定时间提高了15 min,反应活化能增加了33.53 kJ/mol。LaX_3可以作为PVC的热稳定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PVC)是我国第二大化学树脂,随着PVC生产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产品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绿色环保的特殊性能终止剂的要求日趋强烈。本文研究了环氧植物油复合终止剂的配方及其对氯乙烯聚合效果的影响,对PVC树脂的人稳定性、光学性能、塑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PVC聚合后期加入的复合终止剂不仅能终止聚合,而且其中的环氧植物油还能原位增塑PVC,改善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加工性和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PVC/低熔点尼龙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为增容剂制备低熔点尼龙6(uPA6)与PVC共混材料,研究了SMA和uPA6的加入量对PVC/uPA6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A是PVC/uPA6体系的有效增容剂,SMA的加入能使uPA6在PVC中的分散相尺寸降低,大幅度提高PVC/uPA6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纳米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界面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粒度对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少量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使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变好,大粒径颗粒填充PVC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更好。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断面出现大量的拉丝结构。采用纳米CaCO3填充PVC可使材料产生脆韧转变,显著提高PVC复合材料的韧性;微米CaCO3对PVC基本上没有增韧作用,拉伸强度随着填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粒径越大拉伸性能下降的趋势也越大。引入了TPT方程的半经验参数B对不同粒径的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发现碳酸钙颗粒粒径越小,界面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1.
对焊喉处受拉和受剪两种受力状态的角焊缝连接件进行动态拉伸试验,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受力状态对角焊缝破坏形态、断面角度、极限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静态力学性能比较发现,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角焊缝受拉和受剪极限强度均明显提高,即动态应变率效应显著;受拉角焊缝的破坏面角度均为45°,与静力试验结果(90°左右)有显著差异.角焊缝受拉下的应变率效应比受剪时明显,且角焊缝动态极限强度增大系数随应变率的影响规律与以往文献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两种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在拉伸、弯曲和冲击载荷下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典型形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增强聚丙烯在不同外载条件下的断裂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于杰  吕禾青 《贵州科学》1992,10(2):67-72
本文对PVC在拉伸、弯曲、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VC的断裂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裂纹萌生是由较大的第二相颗粒引起的,放射扩展区内的放射花样收敛处指示着裂纹源。PVC遵循次级裂纹破裂模式时形成微坑形貌。分子链滑移取向后再破裂形成纤维形貌,脆性断裂形成岩石状花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加入各种增容剂(Compatibilizer)和采用粉末丁苯橡胶(PSBR)及经接枝、交联改性的粉末丁苯橡胶(PMSBR),研究了提高聚氯乙烯/丁苯橡胶(PVC/SBR)共混相容性的途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增容剂对软质PVC/SBR共混物的改性效果以粉末丁腈P83和丁腈-26(NBR-26)最佳;粉末橡胶对PVC的改性效果优于块状橡胶,PMSBR对软质PVC的改性效果优于以NBR-26作增容剂的块状SBR和PSBR;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四种PMSBR中,以多层乳液接枝改性的PMSBR-4对PVC的改性效果最佳,用它改性硬质PVC的缺口抗冲击强度和软质PVC的耐寒性,效果皆超过粉末丁腈P83。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谱分析表明:PVC/PMSBR-4共混材料呈良好的韧性断裂,橡胶粒子分散较均匀,相界面模糊,低温Tg升高,说明PVC/SBR的相容性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聚氯乙烯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在高分子量时,PVC呈现出热塑弹性体特征,这是由于分子构象熵增加和分子链缠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模压成型法制备碳纤维增强PVC(CF/PVC)和二维碳纤维平纹布增强PVC(CB/PVC)复合材料,并与原PVC树脂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B/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但弯曲强度有所下降;CF/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比原PVC树脂增大约10%;结合其力学破坏形貌照片,分析了碳纤维和PVC树脂相容性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干热和湿热两种条件处理二醋酯长丝(松弛和张紧状态),分析处理温度、负荷和时间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松弛干热处理后,二醋酯纤维的拉伸性能改善不明显;张紧干热处理中,纤维拉伸性能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处理温度和负荷;松弛湿热处理后再经张紧干热处理,纤维的拉伸性能改善程度较相同条件下的单一张紧干热处理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制作了16个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和4个无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并对其进行了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研究了影响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管内混凝土强度、试件不同的受力方式、有无高密度聚氯乙烯管约束、试件的高径比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提高了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增大了核心混凝土的变形能力,高密度聚氯乙烯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效果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不同的受力方式下,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区别;随着试件高径比逐渐增大,高密度聚氯乙烯管混凝土承载能力逐渐减小,可塑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EVA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冲击实验,拉伸实验,动态力学分析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EVA增容的PVC/SBS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VA对PVC/SBS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并且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