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件事是国务院频发的限塑令,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和使用有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6月1日起,超市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律不得"应理解为是对塑料购物袋的全面禁止,其实很早以前沈阳、北京和杭州就都曾极力推行过全面禁用塑料垃圾和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的法规,这说明我们在加强城市规划、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达成共识,但纵观各地的治理效果,我们发现,便宜的发泡餐饮具及超薄塑料袋在市场上还是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4.
自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后,塑料袋便是"人人喊打"。然而,在一片喊打声中,又有谁知道塑料袋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106岁了。这位"百岁老人"并不是从出生就不讨人喜欢,它曾经也贵为奢侈品、时尚品,也曾有过众多追随者和"粉丝团"。它方便免费,且身兼数职,集购物袋、垃圾袋、杂物袋于一身。  相似文献   

5.
吴桦 《世界科学》2008,(5):17-18
再过10多天,"限塑令"将在我国生效,届时全国将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塑料袋滥用导致的污染危害,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所以对限塑令绝大多数国人是接受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限用塑料袋方面比我们早了10多年,他们有何好的做法?限用塑料袋后有哪些可替代的备选方案?本专栏一组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者  相似文献   

6.
免费塑料购物袋之所以被广泛接受,主要在于便民。可以肯定的是,禁止免费提供之后,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方便。所以,要想让居民接受,还应解决拿什么来替代塑料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日常购物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2008年6月1日是我国“限塑令”实施首日,从那天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8.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20):2573-2589
塑料由于具有易于加工、运输和储存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增加了其进入自然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停留的可能性.环境中的塑料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作用下可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其中,生物降解既是塑料不可避免的环境行为之一,也是环境友好型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因此,探究塑料的生物降解更加具有现实和生态意义.本文首先详细总结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酶对塑料的生物降解过程,然后进一步归纳并揭示了塑料的生物降解机理.动物和植物对塑料的生物降解均与微生物和酶相关.微生物首先定殖在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然后分泌胞外酶或胞内酶将塑料分解为分子量较低的低聚物、二聚体或单体,它们可以被微生物作为碳源而吸收,最终矿化生成CO_2、CH_4、H_2O等.此外,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生物降解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塑料种类、玻璃化转化温度、表面亲疏水性等自身性质,动物、微生物和酶的不同种类和性质,以及温度、氧气含量、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同时,还讨论了塑料生物降解产物的环境行为,塑料经生物降解后产生的小尺寸碎片和低聚物以及释放的增塑剂等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毒性.最后,本文对塑料生物降解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和展望,为探明塑料的环境归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分布于水体、陆地和大气环境中,大气中的微塑料研究起步较晚,但其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更广.本文以2015年以来发表的大气微塑料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室外环境大气与室内大气中微塑料的分布、来源、迁移过程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研究表明,大气微塑料已分布于全球大气中,其分布特征与室内外环境、下垫面类型和污染扩散等环境因素相关.大气环境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少量来源于陆地和海洋中积累的微塑料.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的使用可能加重了大气中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在大气环境中可发生悬浮、沉降和扩散等迁移过程,并受到微塑料形态、风力、风向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微塑料在大气中的扩散,也称大气传输,是全球塑料循环的重要一环.目前多采用混合单质点拉格朗日集成轨迹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HYSPLIT)进行后向轨迹模拟以研究其扩散路径,主要通过统计沉降量并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估算其传输量.大气中的微塑料能够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可能通过影响热收支和水循环等因...  相似文献   

11.
田锐  吕超 《科学通报》2023,(27):3555-3558
<正>聚合物材料及相关塑料制品占据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传统的衣食住行不断拓展到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及需求日益增长[1,2].随着塑料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废旧或失效塑料的不当管理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2020年6月,由多国化学会共同组织的第八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CS3)在伦敦召开,会议发布了重要白皮书《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塑料》,提出化学在为塑料使用提供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塑料助剂是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所需要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物质,因此也常称为添加剂.加入助剂的目的是改善塑料成型性能以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或降低塑料成本.  相似文献   

13.
March  P 王守华 《世界科学》1991,13(7):33-34,54
从汽车配件到洗衣机零件,从网球球拍到宇宙空间站,工程塑料在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正日趋重要起来.这些材料就是目前市售的数量小,且价格高的坚韧的增强工程塑料.它的性质可通过改变制造条件或改变填加剂而比较容易的改变.这些塑料包括用玻璃或碳纤维强化了的特种塑料.它们正越来越多地被用到飞机机翼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其它产品上.  相似文献   

14.
电发光纤维以色列一家公司制造出了一种纤维,通电后会发光。这种纤维易弯曲,可制成各种色彩,从纤维上发出的光很均匀,使用时间超过5000小时。它们可广泛应用于制作路灯、广告牌及警示标志等。发光塑料日本最近开发出一种发光氯乙烯材料——潜光塑料。该塑料是用易透光的塑料和特殊的荧光粉制  相似文献   

15.
3-羟基丙酸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而且3-羟基丙酸与其他羟基脂肪酸形成共聚物时,可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由于已知的生物都不能天然合成聚3-羟基丙酸,所以早期研究中聚3-羟基丙酸及含3-羟基丙酸单体的共聚物的生物合成都依赖于3-羟基丙酸或其结构相关前体,如丙烯酸、1,3-丙二醇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前体物质的使用,增加了聚3-羟基丙酸的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有两条人工代谢途径可利用廉价碳源(如葡萄糖、甘油等)合成聚3-羟基丙酸,而且结构和单体比例可控的系列3-羟基丙酸共聚物也已成功合成.与使用结构相关前体相比,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已大大降低,但仍然高于石化基塑料.目前,聚3-羟基丙酸合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复合永磁材料,亦即塑料磁铁,它是由铁氧体粉或稀土永磁粉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它具有烧结磁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即:工艺性好,可以采用塑料、橡胶的生产设备,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成型加工;尺寸精度高,产品可以不用机械加工而一次成型;还可制成形状较复杂的产品,它的机械强度高,有较好的机械韧性,不易破碎,在受冲击的部位使用起来比较安全,比重较轻,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烧口以及废品,经过退磁,破碎后仍可回收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正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手段,大量的塑料制品最终成为"白色"垃圾,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为了缓解环境压力,我国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升级"禁塑令"来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 CO_2的排放量大且可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廉价、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土壤普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施加大量有机肥,可能成为微塑料污染区.对杭州湾沿岸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区54个表层土壤样品的调查研究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普遍高于透明棚膜、棚膜与地膜结合覆盖土壤,微塑料最高丰度可达1560个/kg,聚乙烯薄膜类微塑料普遍存在.进一步通过聚乙烯微塑料污染土壤暴露培养29 d的试...  相似文献   

19.
李炎 《世界科学》2011,(11):56-57
随着许多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只需按下一个按钮便可产生,3D印刷术是否意味着大规模生产的结束?从某种程度上说,3D印刷术一点也不新鲜。几十年来,它被称作"快速成型法":一种使用熔融塑料或金属粉末快速制作一次性物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昂贵的电脑控制激光,这是"打印机"的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品由于低廉和便利性,在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制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微纳米塑料(MNPs),可通过呼吸、无意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此,明确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MNPs的释放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了“食品包装及容器”“母婴用品”“医疗及防护用品”“衣服与织物”以及“其他日用品”等5类典型日用塑料制品在各自主要使用场景下MNPs的释放情况.其中,“食品包装及容器”类塑料制品的研究最丰富,主要释放出聚丙烯材质的、颗粒状的MNPs,且约70%的MNPs粒径分布在0~100μm.进一步归纳了塑料制品在机械破碎、热降解和其他作用下(光/生物降解)的释放机制.其中,机械应力(如磨损、搅拌、洗涤等)导致塑料制品发生的机械破碎,以及温度的变化(高温或冷冻)是引发塑料制品释放MNPs的主要机制.此外,深入分析了影响塑料降解和释放的关键因素,发现机械应力强度的增强、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光照(紫外光)时间的延长、微波时间和强度的增加、使用时长和次数的增多以及接触物质的成分等均会促进MNPs的释放;同时,塑料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影响MNPs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