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4-54
药物灭螺是消灭钉螺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用的灭螺剂,但其难溶于水,使用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该药的应用,现有的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虽其溶解性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氯硝柳胺新剂型的研究”课题,拟研制氯硝柳胺新剂型以解决氯硝柳胺使用困难的问题,并提高杀螺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面积环改生态灭螺血防综合治理技术及其费用~效果关系,为政府提供新的血防措施和策略。方法:引进外资、承包管理;环改10万余亩残存钉螺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分块围堤水产养殖);按水系建筑“隔阻沟”防止钉螺扩散;在围堤端口建护栏防止传染源进入;纵向收集螺情、病情、血防开支、农业收入等资料,统计分析其费用~效果关系。结果:2007年查螺5758878m^2,2008年查螺5515090m^2,均未发现残存钉螺及钉螺扩散现象;进入易感地带的人次减少97.77%,耕牛进入为零;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为零;每年血防支出减少158.8万元(血防投入减少80.20%);产业调整后每亩增值399元(亩产收入增加78.25%);2008年经市考核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通过综合治理之后,药湖血吸虫病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此项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血吸虫病内湖地区,甚至血吸虫病大湖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1):61-61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建国后历经几十年艰苦防治,至今仍是严重的农村公共卫生问题。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阻断血吸虫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此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灭螺药物是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简称50%可湿粉,下同),其使用方法主要为喷洒法或浸杀(泡)法,均需要大量水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60-60
宜昌楠是华中地区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是樟科楠属常绿乔木植物。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于1985年从湖北乡土树种野生宜昌楠开始选育,经过近20年的培育筛选出的楠属园林栽培新树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长江大学的具体指导下,荆州市森生苗木研究所大力开展了宜昌楠配套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59-59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王临虹教授牵头负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检测参比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同参与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及综合预防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7-68
中药材从田间生长以及采集后不及时干燥或贮存不当或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善,可能污染各种真菌并产生有毒真菌毒素。由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潜在威胁及其控制手段与方法的欠缺,真菌毒素对中药品质、安全性以及国际化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承担、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中药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分析及检测技术标准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8):54-54
场发射显示器(FED)是显示效果、功耗和工作温区等综合性能最为优越的一种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纳米线冷阴极材料的出现,使FED克服了制作成本上的劣势,从而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十五”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真空微电子研究所在863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85重点项目和陕西省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包括碳纳米管在内的纳米线冷阴极阴极的FED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远程心电、血压监护系统将有源高抗干扰心电信号检测技术、自适应变速线性充气血压测量技术与远程通信、地理位置定位、大容量数据存储、智能心电、血压监测分析等技术进行整合,研制成功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人体心电/血压监护、动态心电/血压分析和心血管健康评估服务产品,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内外科技园区政策法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从湖北省科技园区的立法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湖北省科技园区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创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税收政策法规的创新与完善、科技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创新与完善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乃至全国科技园区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食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我国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扣押、销毁、索赔、终止合同等现象十分突出。顺应形势要求,立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中欧食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主持,农产品加工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同承担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4-45
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个旧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1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云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19A14—3)“社区HIV/AIDS综合干预模式研究”,旨在通过社区参与性研究,在一个城市社区和一个农村社区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历光推没灭术意义探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历光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以唐一行《大衍历》为界枳发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以唐一行《大衍历》(公元728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74-74,77
2011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九州通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恩施九州通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了湖北省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地道药材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的构建”。该项目主要以黄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黄连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优化与升级研究。修改完善黄连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建立黄连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20000亩黄连规范化种植基地及配套设施,构建集研究、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0-50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基于语料库的数字化辞书编纂平台研制”是国家863计划“中文信息处理基础应用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是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大规模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以语义计算理论为核心,以数字化典范辞书为出发点,利用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辞书的知识获取、自动生成、检查检测、审核评价等技术和集成化的辅助操作平台,突破传统的辞书编纂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辞书编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布拉酵母菌作为新型微生态制剂,具有提高肠道有益菌的活性、抑制病原茵生长,保持并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茵群的平衡等特性,能显著提高畜禽免疫力及生产性能,增进动物健康并改善肉质,尤其在防治畜禽腹泻及抵制禽流感等病毒入侵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布拉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理,并通过喂养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根宝丰”是一种具有营养、抑茵功能的新型土壤调理剂,其在预防十字花科根肿病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防治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档优质稻是近年来新诞生的概念,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是我省育成审定的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原名润珠537,2004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中5号”正式推广。其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荣获2002’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是当前进行无公害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采取“科研+企业+农户+基地”模式的进行产业化开发累计推广面积40多万公顷,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并荣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3):50-50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新型系列温室的转化和推广。由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负责推广新型系列温室的各阶段的全面工作。目前,我国温室在技术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大量成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各类型温室在使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本转化项目面对不同生产对象,完善并推广了6大系列的新型温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41-41
该项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辽宁省植物保护站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草莓、蔬菜、花卉等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