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佛教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后,对蒙古族古代音乐文化的影响,并阐述了蒙古族佛教音乐文化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3.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4.
九华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千年传承,已然成为一种特定的九华山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时影响着九华山佛教音乐的传承。九华山佛教音乐作为汉传佛教音乐的一种,被应用于各种宗教仪式中,随着时间的积淀,其对民俗文化和传统音乐开始渗透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就九华山佛教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各种音乐形式展开调查分析,试图在佛教文化的视域下探究其音乐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音乐审美是音乐美学最广泛的一个范畴,也是整个音乐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论及的是基于藏传佛教哲学——佛教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等之上形成的佛教音乐观,并由此试图揭示藏传佛教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汉唐音乐传入大理白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白族音乐与汉唐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周边国家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来说,佛教虽然产生于古印度,但是在我国却是有着广泛的、影响深远的宗教。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主要就体现在生活习惯上、武术、医学、文学、雕刻、绘画、书法以及音乐等方面,特别是在封建时期,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佛教思想的巨著,比如文学上的《西游记》,音乐上的《鱼山梵》,还有就是在绘画中的莫高窟壁画。该文为了简析佛教壁画之美,就以壁画中的典范莫高窟壁画为代表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刘凤 《科技咨询导报》2009,(10):248-248
五台山佛教音乐保留了大量的古代音乐的信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是非常宝贵的中华民族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这一宝贵的遗产,做到保护、传承、发展三方面和谐统一,为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儒、道、佛对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章论述了儒家仁学、道家美学及佛教中的“虚”和“顿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早在汉朝时就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唱诵就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唱诵介于佛教的赞叹与念唱之间,是寺庙中的僧人每日早晚的必修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寺庙主要唱诵内容之一的〈普庵咒〉,其旋律的发展手法、音乐表现形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佛教唱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汶上宝相寺的太子灵踪文化节中佛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同场域内共存现象为例,对以宝相寺为主体的文化节中多元音乐的并存现象进行描述,然后从历史考证的角度、佛经的角度、功能性的角度对其存在进行考证和探析,进而理解这种多元并存现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仪式音乐包括郊庙燕射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三大支系,是国家礼制和宗教仪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音乐中具有特殊功能的几个品种。郊庙燕射音乐俗称“雅乐”,形成于周代。在以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的古代中国,它的功能是很明显的,即作为政治和法律的补充,体现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但在佛、道二教之中,音乐功能的问题便要复杂一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弃绝色欲的佛教为何在新疆佛窟壁画中保留了大量女裸体?甚至其中不贬大量具有挑逗和引诱的性感画面呢?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并在三个方面介绍了新疆佛窟壁画中的女人体艺术。  相似文献   

14.
客家十番音乐曾经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但在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的21世纪,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的现状如何?还有20世纪中叶的繁荣景象吗?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十番音乐的保护、传承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端现.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发现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音乐活动,偏离了音乐,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音乐课堂中"音乐"在哪里?我们的孩子学到"音乐"了吗?静下心来思考,我觉得目前我们的音乐课堂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以来,全国大部分高师院校音乐系(学院)便相继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这打破了高师院校只培养师资力量的一贯传统,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把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特征?如何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如何合理的安排就业?本文针对当前高师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弘一大师的佛教艺术,虽广泛涉及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等多种体类,但其美学品格却是统一的,即在华严学圆融思想的指导下,融通西洋与东方、人文与佛道、净土与般若、空性与实相,从而在圆成妙有的艺术形式中寄寓缘起性空的佛家义理.在此,西洋美学观念的融入并未改变弘一大师佛教艺术的中国品格,反而化归于后者,并愈加张显出后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3月10日,在围困法身寺的第23天,泰国当局宣布撤离围寺军警,恢复法身寺正常活动。为擒拿法身寺前住持探玛察唷法师,泰国当局出动上千军警,耗费数十日,最终却自动撤离、无果而终。宗教乎?政治乎?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与佛教渊源极深,从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到今天的曼谷王朝,佛教始终都具有事实上的国教地位。作为“黄袍之国”,佛教在泰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除泰国南部穆斯林之外,泰国可  相似文献   

19.
预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佛教格言(引自《未来五十年大趋势》)世界将往何处去?未来的世界如何运作?这始终是未来学者和国际关系的恒久话题。  相似文献   

20.
谈爱芳 《科技信息》2010,(24):I0382-I038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结果。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同异互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白居易的审美理想及其人类理想来看,所谓"儒教饰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养其寿。"白居易的审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诗歌和音乐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