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鄂南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宏篇巨制的结构在汉民族叙事诗中实属罕见,它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叙事诗纯熟的结构技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发展的一面在于:《双合莲》作者在叙述完整故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流传在鄂南山区的民歌小调。这些民歌小调,在整合故事情节、用铺陈艺术构建作品结构的层次感和厚重感、拓展作品的篇幅、弥补中国古代叙事诗在表现人物心理手法上的欠缺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鄂南地区民间长篇叙事诗创作的蓬勃景观,与《双合莲》结构技巧的示范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赵峻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6-117
几千年来,鄂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歌就是这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歌有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灯歌、儿歌等体裁,这些民歌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富饶的民间资源是创作的基础.鄂南民歌是鄂南人民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对鄂南民歌的旋律特征与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作为成熟叙事诗的确立,作为一个“源”,对后世的作品具有典范和启示的作用。鄂南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作为这一“源”上的“流”,对其优良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发展的一面。本文从背景、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期望借《孔雀东南飞》这一诗歌史上的坐标,确定《双合莲》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挖掘鄂南民间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40年代空前繁荣的叙事长诗创作自觉整合中西叙事诗学资源,尤其是借鉴并融合抒情诗、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技巧,大大发展了抒情化叙事、意象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叙事策略。本文将试图从"抒情化叙事"与"意象化叙事"两个层面对40年代叙事诗的叙事艺术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5.
刘兰芝被遣和焦仲卿性格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从汉末的民间口头创作到蔚成巨篇,经过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辗转相传,以及历代文人的加工润饰。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长诗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学者的高度重视、悉心研究,纷纷著文评介。因此,更为后人所喜爱。但对诗中人物矛盾的缘由及其反抗性格,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有关论著和论文中的个别议论的疑义,分辩如次,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长诗美学价值广西民间长诗有没有美学价值?它们包含哪几方面和哪些因素的美学?通过接触作品的思想、人物、艺术、语言等方面,我认为广西民间长诗是存在美学价值的,它们所包含的美学的各个方面和因素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民间叙事长歌的伦理道德观:(1)咸宁众多的民间叙事长歌是鄂南人民“集体无意识”的积淀,是人们天伦、人伦、宗教伦理等的结晶;(2)长歌是鄂南人民信仰和宗教伦理的反映,“儒释道”三教合一是鄂南主流的宗教伦理;(3)长歌是鄂南人民天伦、人伦观念的体现。长歌规范了君臣之道、为官之道,宣扬孝道,人们待人诚信、忠于婚姻等。长歌道德教化功能在于用故事代替空洞的说教以及板着面孔的训斥,另外,长歌贯于借故事述人生,借典故讲道理,借圣贤学做人。  相似文献   

8.
明王世贞赞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我国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我国悲剧美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难以计数,其中《孔雀东南飞》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爱情悲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证,粗浅地探讨我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韦庄的《秦妇吟》由于直到现代才发现刊布,故历来研究较少,使这首可同《长恨歌》相媲美的长诗在一般读者中面容模糊。本文对《秦妇吟》创作起因、流传之艰辛作了考析,并对全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作了全面评析,指出它在中国古代叙事诗中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创作《荒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荒原。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历史感”和“非个性化”文艺观。长诗隐晦深奥,内涵丰富。以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荒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长诗进行了再创造.赋予其深刻社会意义,使作品作者心灵荒原与西方社会荒原契合,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通城县小水电站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分析了小水电站建设的现状特点,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措施;最后把研究对象扩大到鄂南山区,提出在节能基础上,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是缓解鄂南山区电饥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婚嫁,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都有一套自己的婚嫁程序,鄂南地区也流行有一套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婚嫁习俗和礼仪。本文以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为例,着重谈到咸安民间婚嫁习俗中的“撒帐”仪式,文章分为三部分,一是撒帐文选录,二是撒帐后的礼仪,三是撒帐婚俗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仁·甘珠尔搜集整理,芒·牧林、陈清漳翻译的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智勇的王子喜热图》为阐释文本,对该长诗的一些特定的词句利用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进而探究该民间叙事长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作为我国古代诗歌中为数不多的长篇叙事诗,在叙事诗的创作艺术上;表现了作者白居易卓绝的艺术才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思想的影响,诗歌门类中的叙事诗并不发达.唐代以前,比较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只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寥若晨星的几首.到了唐代,才相对集中地出现一些叙事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元缜的《连昌宫词》,刘禹锡的《秦娘歌》,李绅的《悲善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在这些叙事诗中,《琵琶行》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代表着唐代叙事诗艺术乃至整个古代叙事诗艺术的最高成就.下面,我们试从叙事诗创作艺术的角度,对《琵琶行》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口头程式理论是一套严密的口头诗学的分析方法,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知识,从构形、结构和语句三个方面分析了女书长篇民间叙事诗中的口头程式特征。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女书叙事诗中的口头程式是女书之乡的女性运用当地方言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习俗惯制,是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传统叙事抒情并代代传承的一种模式、方式和规则。  相似文献   

17.
六场壮剧《白云村姑》是在壮族民间长诗《风流才子与白云村姑》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在改编创作中,改编创作者设计了溶故事性、突变性很强的剧情结构,使该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在情词与旁白上认真推敲、反复琢磨,使该剧唱词优美、真切、深刻、透彻。整部剧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叙事诗产生于下层民众情感发抒、审美体现的需要,表现下层民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彰显着他们对美、对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西北回族民间叙事诗是他们追求美、表现美、揭示美的外在形式,在审美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反映爱情婚姻悲剧的"凄美"、寄托爱情胜利的"完美"、再现英雄史诗的"壮美"。这三种美学精神集中地表现在《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歌唱英雄白彦虎》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19.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土族口耳相传的土族民间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是土族口语创作并演唱的群众口头文学形式。其用生动的形象、深沉悲壮的语言及讲唱的形式记述了穷人拉仁布与牧主的妹妹吉门索的爱情悲剧,它源于土族地区,完全用土语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