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全球化泛指多领域间的更多联系、破除疆域、协调合作,其中包括法律的全球化。我国现有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法律全球化的需要,一是要加强培养高端精英型法律人才,主动参与法律全球化进程,争取全球治理下的中国自主性与话语权;二是要完善各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更好地服务于转型期依法治国的需求;三是要更新法学教学手段,强化法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从而增强法律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法律执业正在经历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对此很多法域已经作出了反应,并且取得了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成就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国际律师事务所。香港在法学全球化教育方面为中国内地提供了具有一定的有价值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也遭到了一定的批判,但是也为我们在内地现有条件下如何顺应法律执业全球化从而进行法学全球化教育提供了思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法律人是否优秀。培养以批判性思维为突出能力是法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法学教育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提问教学、对谈教学等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和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之成为构建中国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律思维是各国法律人,从全球背景出发,运用其理性逻辑思维,对国际法律问题的一种观察、思考。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这也要求我们的法律思维对此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才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法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具有运用法理和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法律专门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法学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的工程。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什么规格、标准、类型的人才,其核心是法学本科素质教育的涵义和培养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标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通过案例互动教学法、双语复合教学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法律实务技能与满足国家涉外经济法律政策需要相结合,解决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务等问题,实现法学教育与涉外法律实务的衔接,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8.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几个视角: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与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和要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矛盾的根源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趋同化.师范院校法学专业年轻化之现象,决定了其法学本科教育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生源、创新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自身独具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正显现着其迅猛的势头,各国法律制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法律工作者应具有全球意识、树立世界眼光、正确把握法律的趋同化与国别化的关系,积极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2.
法学教育模式作为法学教育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然而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部分内容已不能与现代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相适应,不符合法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期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法学本科分层分类教育新模式。该教育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培养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法律人”为目标,操作程序上更加重视学分制下学生培养的多元化、层次性和阶段性,实现条件方面更加彰显质量考评机制的革新、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导师的科学选聘以及对学生的分类、分层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现代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全球化"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创新的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理念,即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质量评价观和素质教育观等。  相似文献   

14.
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当代研究的新视点之一,也是社会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教育对象的思路,以期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普法教育观念,提高公民统计法律素质,增强教育有效性。要从普及法律常识向全面提高公民统计法律素质转变,增强教育目的要素的有效性;要从行政指令式、群众运动式和统一答卷式向常规化、制度化转变,实现教育方法要素的有效性;要从政府推进型、数字"政绩"型向改善法治环境、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转变,提高教育情境要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75-78
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德育在我国仍未跳出传统德育的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以一种新的哲学视角——主体间性观照我国德育,使德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形成主体间性德育,使我国德育走出徘徊,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意识差等问题,提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应注意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转变法制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营造学校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学生不良情绪等途径,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推进带来了许多全球化问题,这些问题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考察全球化的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始终构成了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与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布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资本问题是考察全球化问题的关键,价值观问题则是反应全球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视角。人类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改变对自然的征服、利用态度,努力构建一种合理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