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究竟要不要办企业?校办企业对学校的意义有多大?关系如何?校办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认为学校究竟要不要办校办产业.应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用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中,有多少属于IT?IT产业究竟能分几杯羹?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精确数字进行回答,但4万亿带来的商机无限,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偌大的蛋糕面前,IT企业应该如何把握商机?又如何才能在政府采购招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在全球新一轮投资热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如何?该如何成长?国外的集群发展对我国有什么样的启示?我国以高校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又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本期特别关注组织了相关文章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17年艰苦创业历程,而今已孕育出葱葱产业莽林的大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缘何能坚守依托本土创新、扶植民族企业引领发展的传统魅力?这方成长于名企潜聚“谷”里的产业王国,何以能够让自己的企业立业扬帆,又如何能够令海外世界级企业安然落户?2007年12月26日,记者一行来到了素有“北方明珠”的大连,采访了大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长明。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7,(1):38-44
商务部直销管理网站相继公布了13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外资10家,内资3家,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大企业。那么,大企业获牌后,牌照要如何落地?直销市场上的内外资格局会如果变化?灰色企业会不会增多?直销监管的当务之急是什么?保健产业会受到何等影响?一系列问题萦绕着,我们需要得到答案。下面请到的专家给出的看法,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谜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郭霞 《华东科技》2011,(2):26-28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每个时代都会被烙上清晰的印记,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每一次材料的变更,都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然而不论新材料产业多么地此起彼伏,多么地受人吹捧,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企业发展和政府支持决非一蹴而就。群雄逐鹿之时,企业如何凭借其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如何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些无不考验着企业和政府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一个经济发达,但产业结构相对传统、自身科技资源基础薄弱的县城,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建设属于自己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在浙江,已经成为—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一如浙江省高新处庞保平所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浙江经济越来越面临着从传统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惯性与创新,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如何才能化解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8.
陶涛 《特区科技》2010,(6):64-67
这是个很好听的故事:在一个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创投机构投资一家企业,通过兼并整合成为行业龙头,尽享产业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高额回报。但在许多行业,行业龙头“见光”后却被挤出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这在中国并不少见。创业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众多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园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上海的产业调整与城市景观的优化。如何加快科技企业成长,如何集中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和市场服务资源,建立无围墙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早已熟悉了网络信息时代的消费环境,汽车行业亦不例外。跨国集团间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千差万剐豹个性化需求,都成为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力。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我国汽车零制造企业应如何利用信息化建立与消费者、零部件提供商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其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陶涛 《特区科技》2009,(5):48-51
让投资者苦恼的是:潜规则往往和中国的特定政策、特殊国情有关。许多产业有前景,却难以找到没有被“潜规则”过的优质企业,可谓洪洞县里无好人。有的投资者,甚至还误把企业的潜规则,当成其“行业本质”或独特的“蓝海战略”设计。那么如何找出潜规则呢?  相似文献   

12.
“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园区,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当各种绿色节能技术在国家馆、企业馆、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被运用到极致的同时,绿色建筑也成为媒体关注的行业焦点:这些超前的技术和理念能否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城市的规划者该如何去设计和演绎?而这又将带来怎样的产业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钟上仑 《广东科技》2008,(2):162-16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开放,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通过实践和沟通交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他们已经给企业文化建设予以较多的重视,不少企业还在市场竞争中打文化牌。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它有何影响力?怎样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本人有如下理解。  相似文献   

14.
“立足区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在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科技服务工作?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经过几年来的探索,我们的体会是:围绕产业提升出主意,根据企业需求做文章。认清现状确立服务方向我市的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五金机械产业经过20年来的艰苦努力,产值、销售、税利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现在全市五金机械产业已初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一次创业,开始向“二次创业”迈进,“小五金”正向“大五金”跨越。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性市场竞争,全市五金机械产业在发展中的潜在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东至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企业科技创新的亮点在哪里?如何加速东至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林平凡 《广东科技》2008,(23):72-75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来袭,广东民企大多忙于“御寒过冬”。而在一片萧索之中,深圳却绽露一丝“春意”,华为、中兴、金蝶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成为广东自主创新的“领头羊”,列入我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名单,同时也为民企开出了一道化危为机的“良方”——产业升级、自主创新。难怪1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盛赞深圳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那么,广东民企如何才能走上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呢?需要来自哪些方面的扶持与自我完善呢?我们特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教授带我们去探究一番。  相似文献   

17.
鹿城作为中心城区,实体经济多年来长期处于低、小、散状态,是摆在眼前不争的实事,这对鹿城区“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提升造成较大困扰。如何破解企业亩产提升、工业投资、企业融资、企业主培育、人才引进与用工、以及企业技术提升等诸多难题呢?在2012破难攻坚“九大行动”中,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亩产论英雄”为核心的“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带来了一缕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刘拓 《科技智囊》2012,(2):I0024-I0028
利润越来越少,很多企业在亏损中经营,更多的企业选择关门,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却活得很滋润,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个差距的产生,使我们在发展遇到瓶颈,需要所谓产业升级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靠努力?靠资金实力?人脉?恐怕今后这些都不是关键所在,想获得超额利润,当然要有超人的表现,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9.
直销产业是否仍然能引起众多传统企业的兴趣?如同2004、2005年那样的狂热?在那一批投资直销的传统企业中,为什么大部分都悄然隐退?它们退出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传统企业而言,直销是烫手的山芋,还是美丽的陷阱,亦或飘渺的海市蜃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成慧 《科技智囊》2013,(9):I0044-I0045
作为市场经济活跃细胞的一家家企业,其存活情况如何?企业的年龄层次是什么结构?什么行业更稳定,行业之别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