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发育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断陷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拗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青山口—姚家期表现为弱伸展作用.从火石岭期—泉头期的整个深层构造发育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从油气主运移期与构造形成期的配套关系考虑,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根据松辽盆地深层构造演化史,认为近期的勘探重点应放在以中央古隆起带为核心的深层常规构造油气藏勘探上,同时兼顾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  相似文献   

2.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进行构造解释是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的环节,平衡剖面正演模拟可以快速,有效地检验地震解释的正确性,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同时可以动态地为形历史,为研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红建 《科技资讯》2013,(34):114-115
本文运用测井、岩性、地震资料对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区各种沉积体系的地震相模式和测井相模式,指出研究区断陷层发育四种沉积体系,分别为近岸水下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茫汉断陷九佛堂组和沙海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指出茫汉断陷不同构造上沉积体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松辽盆地发育在大陆内部古生宙-元古宙基底之上,出现在中生代火山岩带的后缘,经历了晚侏罗世地幔上隆、陆壳坳陷,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上涌、引张裂陷、晚白垩世盆地挤压、构造反转和新生代较小幅度伸展断陷多阶段的构造演化。研究表明,发生在松辽盆地的从岩石圈伸展减薄到挤压增厚再到拉伸的复杂动力学演化过程是中生代伊泽奈崎大洋岩石圈朝东亚陆缘俯冲-碰撞作用的结果,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洋壳运动方向、俯冲角度、俯冲速率的变化、俯冲带位置的迁移、大陆内部对洋壳消减了作用的响应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由于受构造抬升运动和构造反转作用影响明显,白垩系盖层沉积厚度较薄局部剥蚀严重,综合石油地质条件较差。随着区内南部榆树断陷、梨树断陷、德惠断陷等一系列断陷油气勘探取得成功以及北部绥化断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表明松辽盆地东部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缺乏对东部构造带白垩系盖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使得东部构造带整体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估存在较大制约。本文主要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并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白垩纪时期与五个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的沉积物特征研究,从而全面掌握了东部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构造特征及圈闭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平衡剖面技术在明水-绥化地区构造演化恢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平衡剖面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明水-绥化地区4条主要测线进行了平衡恢复,并计算各演化阶段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速率,从而研究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营城期为断陷强烈扩张阶段,登娄库期为断陷向坳陷转化阶段,泉头-嫩江期为稳定的坳陷沉积阶段.嫩江组沉积末期由于受到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发生构造反转,研究区中部隆升形成背斜带,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明水-绥化地区经历了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晚白垩世形成的绥棱背斜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75Ma)与太平洋板块的影响。根据火山岩年龄分布可以看出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经过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这三个大的构造旋回。在白垩纪以前,根据库拉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率及方向变化,结合盆地地层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基底拼合褶皱期、初始裂陷期、裂陷阶段、坳陷阶段、构造反转阶段、新生代小幅度伸展断陷阶段。  相似文献   

9.
廊固凹陷的拆离滑脱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廊固凹陷的拆离滑脱构造在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表现不同,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安—柳泉和大兴—杨税务拆离滑脱构造都是双向的滑动构造,牛北斜坡滑脱构造为单向的;3种方向的拆离滑脱对整个凹陷的构造格局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平面、剖面上一定的构造组合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大兴断层的翘倾作用和牛驼镇凸起的抬升作用。认为适当的坡度、一定的地层厚度和润滑层的存在是形成拆离滑脱构造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田凹陷的构造特征.方法 综合区域地质、地震等研究成果对实测重力资料进行定性及定量拟合计算,确定研究区发育地层及断层的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区山前及以南地区发育4条NWW向逆冲断裂,它们组成山前叠瓦式逆冲断裂系;和田凹陷发育的盖层为原地系统,推覆前缘断褶带内为双层结构,上部为外来系统,下部为原地系统.结论 研究区发育地层呈NWW(EW)向,局部构造主要发育于和田断裂与铁克里克北缘断裂之间;山前推覆构造由南向北依次为根带、第二冲断席、第一冲断席、前陆盆地变形微弱盖层,推覆构造在中新世一更新世期间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文昌组和恩平组层序细分的基础上,对西江主洼主干断层的古近纪活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主干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认为:1 NE向的F1号断层是区域性的控洼断层,对沉积充填及构造演化有重要作用;2多数主干断层在文昌期活动性较强,在恩平期活动较弱;3西江主洼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过渡期和热沉降期,其中初始断陷期和强烈断陷期对于洼陷的形成、扩张以及沉积充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页岩成矿区。油页岩层位主要赋存于白垩系的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中。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地层中。温湿的气候条件、大量的藻类和浮游动植物,以及介形虫、植物等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了有机物源。对松原地区油页岩的45个岩芯样品进行分析。嫩二段 TOC 平均值约为7.00%,高于嫩一段的5.80%。嫩一段的含油率平均值高于含油率为4.60%的嫩二段。青一段油页岩的 TOC 平均值为7.60%,含油率平均值为5.1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莱芜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利用平衡剖面原理结合资料分析对莱芜盆地伸展速率、主要断裂活动速率进行计算,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史。利用96口钻孔及饮水井调查数据,将盆地岩溶水系统模式划分为"顺置式"和"逆置式"两种,并从构造位置、含水岩组类型、岩溶地下水补排条件及水化学性质对比分析其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了枣园、吴小庄-双泉村2处受燕山期岩浆侵入影响形成的岩溶地下水富集带的水文地质特征;钻探结果,盆地部分地区古近系地层发育半固结砂砾岩,含水岩组兼具孔隙水及裂隙水特征,富水性好。  相似文献   

16.
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中浅层系油气聚集密切相关。其发育背景复杂,发育历史漫长,活动期次多,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系统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一是在沙河子期伸展—拉张阶段形成2条北北东向斜列展布的深层主干断裂;二是拗陷期青山口组第一段沉积末期在深层主干断裂上方的T_2反射层上形成密集分布的小断层带,此时断层带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深层断陷展布格局的制约;三是在萎缩期明水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挤压作用使得深层主干断裂发生反转,向上扩展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敖古拉-他拉哈断裂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岩芯观察、粒度分析、重矿物以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两井孤店地区泉头组四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来自东南和西南的两大水系同时对该区供应沉积物源.三角洲水下平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侧翼等沉积微相;前缘部位发育河口坝、坝间、远砂坝、席状砂等,水下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首次指出了该区泉四段不同时期各相带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为本区泉四段今后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946-6951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中亚地区西北部图兰平原上的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期、被动边缘期、裂谷期、裂谷后期、挤压期、上第三系坳陷期6个阶段,区域性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乌盆地沉积格局的复杂变迁。总体上,盆地沉积环境经历了基底期(花岗岩、变质岩)→被动边缘期,晚泥盆世-石炭纪(海相)→裂谷期,晚二叠世-三叠纪(陆相)→裂谷后期,侏罗纪-白垩纪(海陆过渡、海相)→挤压期,始新世后期-中新世(海、陆相共存)→上第三系坳陷期,上新世-全新世时期(陆相)这些阶段的演变,最终导致了盆地海相、陆相和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环境及岩石类型并存的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