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是明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因“议大礼案”流放云南。 杨慎居滇期间,多次来昆,其中有两次住过较长时间。第一次是1531年11月,他结束父亲石斋公的丧事后,从新都回到云南,受布政高公之聘,修云南通志,馆于小西门外之武侯祠,到1537年7月还戍所,共住了六年。第二次是1546年来昆,居高蛲,一住七年,或讲学于碧峣精舍,或优游于林泉古刹。高峣是他晚年的绿洲,秀丽的山水,温和的气候,以及朋友们的关怀,使他身心得到放松。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好诗文,留传至今,成为昆明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杨慎生命的一半岁月是在云南渡过的。1524年(明嘉靖三年)以三十六岁的盛年之身被谪戍云南,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七十高龄之年回乡,还被“巡抚遣问指挥逮之还”云南戍所,直至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客死滇域永昌(今保山)。云南与杨慎的关系,不可谓不深。而在云南,与杨慎关系最深的,又莫过大理。杨慎对大理山河,寄托着深厚的感情,其《点苍山记》一文中说:  相似文献   

3.
(一) 《粤西诗载》是清人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共分二十四卷,收辑自汉至明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史文献典籍。编者汪森,字晋贤,号碧巢,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粤西诗载提要》认为“森,嘉兴人”近人叶恭绰先生《全清词钞》汪森小传也说“汪森……浙江桐乡人”但这都是不准确的。据汪森《词综序》及  相似文献   

4.
《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的套曲之一。作者睢景臣(一作睢舜臣)的生平事迹,据元人钟嗣成著的《录鬼簿》记载:“景臣,后字景贤。大德七年(公元一三○三年),公自维扬(扬州)来杭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并附录了他所作的杂剧《千里投入》、《莺莺牡丹记》、《楚大夫屈原投江》等三种。《嘉庆扬州府志》卷六十二卷《艺文·集部·别集类》著录《睢景臣词》一卷。可惜这些作品,只剩一个目录了。睢景臣之所以名列元代优秀作家之列,主要是由于他制作的套曲《高祖还乡》不仅压倒了当时“诸公”所有撷取同一题目写成的套曲,就是放在全部元代套曲中比较,在思想上、艺术上也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元词选注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河北省容成县)人.诗、文、词都为当时人所推重.至元间被世祖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以母疾乞归,老死闾里,谥文靖.他强调作诗要有师承,但应於摹拟中表现出自己的意见.他的诗虽然隐晦曲折,但在元初文人中是反映遗民思想较多的,感情也较真挚沉痛.此外也还有一些委婉地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作品.他的词虽然无此境界,但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有《静修集》和《樵庵词》行世.《全金元词》录其词35首.  相似文献   

6.
二、宋元时期许光四首许光,字觉之。《始兴县志》、《英德县志》、《连州志》作许彦先,《南雄府志》误作许彦光。始兴人。天圣三年(1025)进士,累官殿中丞,迁广东转运(副)使。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有“元祐(1086—1094年)间许觉之诗”;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又载其元祐二年(1087)知随州,均属误记。《南雄府志》、《始兴县志》都说许彦先素有文名,深明《易》学,尤工书法。《粤诗搜逸》载其诗八首。今据《广东通志》、《英德县志》、《连州志》及《方舆胜览》,录许光诗五首.  相似文献   

7.
韩元吉是南宋前期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其集稿已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南涧甲乙稿》二十二卷.关于韩集中两首题巫山图诗,四库馆臣判断失误,不仅误收了范成大的诗作,又怀疑原本属于韩元吉的诗作为他人作品,实在有澄清的必要.笔者又从一些方志中辑得韩元吉的三首佚诗,现一并录出.  相似文献   

8.
我校学报编辑部陈增杰编审新著《李孝光集校注》,已于2005年9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54.6万字。该书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2辑。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为元代重要文学家。本书在永嘉诗人祠堂丛刻十卷本《五峰集》的基础上,补辑佚文佚诗及词,增编为十五卷,加以校订评笺。“笺注着重时地交游和本事的考释,最为实用。评论多新见,成一家言。”(钱伯诚先生评语)前言论述李孝光的生平事迹、倡导浙派古乐府运动及其诗文塑造雁荡山的文学形象,都有独到的见解。书后附李孝光研究资料汇编。陈增杰编审擅长语言训诂…  相似文献   

9.
师荔扉先生姓师名范字端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于弥渡武邑乡莘野村,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安徽望江旅次。先生的一生,虽经历坎坷但饱览经史,遍历全国、又博闻强记,勤于著述。他的宏篇巨帙《滇系》等大量著述,是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他的诗是一部诗人成长史,南北交通史、社会生活史,而他的历史著作又恰似一部云南家乡的赞美诗。先生是弥渡的骄傲,云南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载经籍,最早见周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坟籍志》,波流迁播。贵州方志诸如郭子章《黔记》、《贵阳府志》、《兴义府志》、《黎平府志》、《续遵义府志》都仿正史艺文志著录书目,条流派别,间述解题,以明原委,对方志艺文猥选诗文、滥登篇章的弊病,起了补弊纠偏的作用。而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以下简称《通志》)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正部居,严断限,明根据,省重复,书虽晚出,却颇得部次之法,学者置此一册,黔中文献大体包罗。惜著录多据旧有史志,未注明存佚,漏遗舛误之处亦复不少。即以地志类为例,其所收录为元代2部,明代45部,清代148部,附录民国10部,计215部,除黔人所修外省方志及著录有误者31部,实际只有184部。而我近年考订所得,则有近四百部,  相似文献   

11.
唐圭璋先生所编《全金元词》,录词二百八十二家近七千三百首.金元词“受两宋影响,亦多可观”,但终为两宋词所掩,历代为人重视不够,选注者甚鲜.清人朱彝尊辑《词综》,仅选金元词十四家二十一首,殊觉过少.我等不揣浅陋,拟编写《金元名家词选注》一书.兹先选录从未为人注释过的金元山西作家词数首,略加疏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唐圭璋先生编的《全金元词》(1979年中华书局版)收录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的七千二百多首词作.编者采用的“词集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综合诸家,益以新辑,并据南京图书馆所藏丁氏八千卷楼写本词集和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词集校补”《全金元词,凡例》而  相似文献   

13.
《海山记》未见两《唐书》著录,不避唐讳,歌颂宦官不合唐代世情,《望江南》词是宋才有的双调,故绝不是明代《说郛》及后来《唐人小说》所认为的唐人作品,而是北宋作品,首见于北宋《青琐高议》,且未题何代何人撰。其情节、人物、制度、政治面貌多与隋史违离,并非照顾小说创作所致,可判定作者文化层次不高。所说隋代易州进牡丹20种品系,系北宋人作伪,故参以多种资料,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15.
范文正公文集、别集皆无诗余。归安朱孝臧《疆村丛书》从岁寒堂本补编录出词四首;又以《敬斋古今黈》卷三所载[定风波]一首,合《中吴纪闻》卷五所载[剔银镫]一首为补遗。共计六首,另附《范忠宣公诗余》[鹧鸪天]一首。辑为《范文正公诗余》一卷。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有[忆王孙]二首(其中“飕飕风冷荻花秋”一首,已见《范文正公诗余》),《古今词选》卷五有[意难忘]一首,皆题仲淹作,传世署名范词,尽于此矣。  相似文献   

16.
《宋史·艺文志》载有《黄庭坚词》二卷,今佚。行世者有南宋闽刻本《山谷琴趟外篇》三卷,为现行归安朱祖谋先生《疆村丛书》本所从出,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山谷词》一卷。虞山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刻本疑从之出,故仍沿旧名。明嘉靖刻甯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词同毛刻而编次前后则异。《全宋词》录《山谷琴趣外篇》,删去黄叔达〔南乡子〕词一首,得九十首;又录《豫章黄先生词》八十九首,《山谷词》一首;另从《回文类聚》、《全芳备祖》《诗人玉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杨金本草堂诗余》、《金山县志》、《京本通俗小说》诸书中各得一首,计一  相似文献   

17.
谢士鹗,字一臣,号翕潭,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清初戏曲家,撰有《情文》《种玉》《蝴蝶》等剧作,均不见著录.清詹贤《詹铁牛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卷四《处士谢翕潭先生传》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生。他是宋词的先驱者,所作珠玉词,也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在他之前,虽有潘阆、寇准、林逋、钱惟演等作词,但后人所辑潘阆逍遥词,只有酒泉子十首,其余的人,皆一至数首。与他并时而生的范仲淹、张先,他们都是晏殊的僚属,范仲淹比晏殊大二岁,虽有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那样苍凉雄劲的词,开后世豪放派的先声,但现代流传的词,不过五首;词名足与匹敌的是张先,比晏殊大一岁,晏殊的词,有一百三十余首,张先的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自《春秋》起,即含有民族偏见:“尊王攘夷”“异内外”“夷夏大防”的所谓“春秋大义”,歧视除中原华夏族(汉)之外的“四夷”。对西南地区,中原人士认为“西南外夷,种别域殊,”(《汉书·叙传》)“不毛之地,无用之民。”(《西南夷传》)视中国版图内之西南夷地区为外域。谬种流传,已根深蒂固。明代安宁杨一清云“云南荒服,前代不入版图,太祖高皇帝命西平侯沐英征服之。”(《条处云南  相似文献   

20.
明莫旦所编纂的(弘治)《吴江志》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宋人关于江苏吴江胜迹的题咏,其中不见于《全宋诗》著录的两宋诗人共49人,佚诗64首.通过相关史料,可对其中18人的生平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