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尔的意向指称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塞尔提出了充分完成指称的两个必要条件:存在原则和识别原则。通过类比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施事行为和次要施事行为,塞尔把我们指称一个对象时用专名、限定摹状词等所表征的说话者意向内容区别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认为只有主要方面才对表述的真值起作用。塞尔还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讨论说话者意向对象的存在问题,这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他却没有充分关注语境的重要性,因而没有给出听话者如何正确辩认说话者的意向性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课堂中学生的解释表现和教师的解释行为的研究表明,传统教学对科学解释能力的系统培养存在缺失。美国学者提出的"论断-证据-推理"框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然而在取得阶段成果的同时,此框架的哲学基础使其后续研究遇到了瓶颈。故我们引介了科学哲学领域对科学解释的思辨,在此基础上结合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重新审视"论断-证据-推理"框架及基于此框架的科学解释培养模式。在借鉴其培养策略和测评方法的同时,本文限定了科学解释的概念范畴,建议以解释模型发展史为线索,在实证研究基础上重构科学解释能力的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信念假设指出信念的辩护性取决于认知者所持的信念。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在辩护的过程中均容易陷入无限后退的困境。从实践理性考虑,可将信念的理由归为行为。信念的行为保证即S应当知道/相信p,如果S实施与p一致的行为;但这一规则不具有逆向作用。它是对知识"三元标准"的补充而非取代。信念的行为保证旨在验证信念度,具体的运用需要区分辩护视角的"我者"与"他者",避免"第一人称错误"。  相似文献   

4.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主张,从推理而不是表征阐明概念使用,确立语言的意义,在此,推理优先于表征。通过对表征词汇的推理性阐明,布兰顿解释了语义内容的表征维度,维护了概念内容的客观性。布兰顿对推理实践优先性的强调,引发了以麦克道威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的责难与批判,由此引起是否"丧失世界"的哲学论争。本文力图表明,布兰顿如何为推理主义保留了一个"客观"的语义表征维度,从而避免"丧失世界"的指责。  相似文献   

5.
最佳解释推理(IBE)在其表述上存在很大的歧义性,这使它与归纳推理特别是贝叶斯推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立性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将IBE作了狭义、中义和广义的区分,并引入决策推理加以比较,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认证的似然推理;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条件化推理及其初始概率的确定;广义的IBE相当于决策推理,其接受规则(可爱性原则)相当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总之,IBE一旦被给予严格的表述,要么相当于贝叶斯推理,要么相当于决策推理,因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否认主体的信念、期望等心理内容对行为的解释作用,但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就是意向解释是不是因果解释。本文尝试从因果观念入手,厘清目前西方心灵哲学对此问题研究的各种思路及问题所在,其研究趋势可归结为:第一,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具备法则学特征的规律的要求逐渐被弱化;第二,因果关系在本体论上的实在地位逐步被弱化甚至消解。通过分析,最终表明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描述因果关系、属性、定律等概念的本体论图景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7.
在区分"集体性意向"和"集体拥有的意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集体意向的两种基本形态:集体信念和集体意图,认为二者都具有集体成员与意指对象的指向关系,但二者又有区别。集体信念可以化归为集体成员个体信念的合取,应归之于"集体拥有的个体性意向"。集体意图则以集体信念为条件,通过集体成员共同意愿的合作行动来实现,因而归之于"集体性意向",不可化归为个体意图的合取。要解释集体行为,仅有集体信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集体意图。  相似文献   

8.
心灵理论意指认知主体根据自己的信念、愿望等心理状态,来归因、解释、预测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能力;然而,其在哲学上却遭遇到难以逾越的"解释鸿沟",即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如何通达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因、解释和预测。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背景的实验哲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揭示了心灵理论存在的神经基础,即人类在对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进行归因、推理时,会有共同的脑区被激活。实验哲学的研究成果,为跨越这一"解释鸿沟",提供了一条助探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直接实在论"是一种由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波洛克对辩护进行了自然主义的解释之后提出的辩护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知觉印象本身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信念的理由,为我们的信念提供辩护,无需先将知觉印象变成知觉信念,然后才能为我们的其他信念提供辩护。然而,"辩护"这个概念在知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作为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使真信念成为知识的东西;二、作为一种"程序辩护",它是决定着我们是否应当持有一个信念的东西。而感觉印象能否成为我们辩护信念的理由,完全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辩护"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与默认     
我们将为德性知识论引入一种独特的默认假设(default assumptions)概念,后者一般地构成了胜任力。一个默认假设就是一个特定背景条件获得的假设,即(a)是一种相应的SSS胜任力处于适当位置所必需的,但是(b)允许不安全地处于适当位置,而且不为行动者所知。因此,行动者可能要冒一个背景条件失败的风险,以及紧接着而来的胜任力的丧失,而且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冒了这种风险。一种实用论入侵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在日常语境中能够诉诸默认假设。所以,我们的德性知识论包含默认假设之后,我们能够对哲学怀疑论进行一种全新的处理,从而为摩尔和笛卡尔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1.
知识内在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塞拉斯"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成为匹兹堡学派探讨的重要问题。麦克道尔提出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布兰顿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以实质推论为核心的概念内容说明展示出语义的经验维度。二者分别以经验与推理作为起点对内在论的疑问做出解答,为知识的确证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内在论的重访走向了一种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为德性知识论引入一种独特的默认假设(default assumptions)概念,后者一般地构成了胜任力。一个默认假设就是一个特定背景条件获得的假设,即(a)是一种相应的SSS胜任力处于适当位置所必需的,但是(b)允许不安全地处于适当位置,而且不为行动者所知。因此,行动者可能要冒一个背景条件失败的风险,以及紧接着而来的胜任力的丧失,而且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冒了这种风险。一种实用论入侵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在日常语境中能够诉诸默认假设。所以,我们的德性知识论包含默认假设之后,我们能够对哲学怀疑论进行一种全新的处理,从而为摩尔和笛卡尔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3.
文物术语通常是在使用中约定俗成的。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和同一术语在不同文物之间借用,使术语与概念的对应出现偏离。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举例剖析,并建议从术语的顾名思义性和科学性考量,明确术语和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限定术语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信号携带信息"是信号博弈分析的基本命题。该命题涉及三方面的信号研究问题:一是信号携带信息的技术论问题,即信号携带信息量的计算,由香农解决。二是信号携带信息的知识论问题,即信号携带信息的内容分析,正由知识论学者在努力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将信号携带信息问题汇聚到了概率,信号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信息量和信息内容的概率特征分析,将信号携带信息转化为了信号传输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强互惠 强互惠(strong reciprocity)系指一种超越或突破"经济人"与"理性人"假说的人类行为模式.2004年2月,美国<理论生物学杂志>发表萨缪·鲍尔斯萨缪·鲍尔斯1和赫伯特·金迪斯2的论文<强互惠的演化:异质人群中的合作>,认为人类行为具有超越"经济人"和"理性人"假设的"强互惠"行为模式,即超越"利已"动机,为公平公正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不惜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一般物理事物,心理状态通常被认为表征某物或某事态.对于心理现象的表征特征,塞拉斯认为,我们可以依据言语行为的语义学概念来解释.然而,在解释非语言动物的表征现象时,塞拉斯的观点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将提出一种行动的表征概念——身体行动是一种基本的表征类型.确切地说,身体行动具有命题式表征内容,并能够...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工程研究者们在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依旧各执一词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双方将"工程"与"engineering"进行直接对译并按照自身文化语境中赋予源出语的涵义来理解译入语,阻碍了彼此真实意图的表达。通过将两个概念重新置于各自内生历史文化场境下进行概念史考察,一方面揭示出二者在涵义上的不对称,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双方学者所坚持立场的逻辑起点。最后考证了"工程"与技术史学概念"technological system"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以态度为中介的社会约定的产物,它包含了内化的社会价值并参与了特定的伦理秩序,其经验内容和表达方式遵从并依存于文化和信念系统.情绪活动的选择性表现是具体情境中规定性的反应,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则以恰当的方式对典范场景进行评价、采取行为以及解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生理表征.情绪的“适当性”是原初情绪按照社会期望不断再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剖析"生物信息"概念隐喻解释的本质,指出分子生物学中的生物信息概念并不是生物分子世界内在意义的表达,而是科学家将符号序列作为符号存在的主体性认识的结果;认为隐喻解释作为强微观还原论的产物,其实质否定了生物信息概念在生物学中的自主性.然而,正是隐喻解释下的科学研究所引发的生物语义思考,为研究生物分子内在的符号系统、探寻生物信息的生成机制、进而建构完善的生物符号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英国主导的印度迈索尔檀香木入华,既是此前亚洲内部檀香文化传播与物质流动的产物,也是近代英国殖民扩张中全球与地方资源博弈的重要案例.双方的资源争夺促使檀香木被封为迈索尔"皇家之树".1799年,战败的迈索尔王国成为英国间接统治的土邦,英国进而控制迈索尔檀香资源.书写这段贸易故事不仅有助于呈现跨区域网络里中国、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