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13等统计软件对新疆博斯腾湖周围白刺植物下土壤总碱度、盐离子含量以及盐离子间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为8.47(平均值),呈碱性。在0~15cm土层盐分含量2.775%,15~45cm土层盐分含量4.506%,45~70cm土层盐分含量3.096%;不同深度的盐分含量依次为15~45cm>45~70cm>0~15cm,各阴离子含量为 SO42->HCO3->Cl-,而CO32-在实验中未检测到,阳离子含量为K++Na+>Ca2+>Ma2+。在0~15cm土层Ca2+与K++Na+达极显著正相关,Ca2+与HCO3-呈显著正相关,Mg2+与Ca2+、K++Na+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HCO3-、Mg2+呈显著反相关;在15~45cm土层Ca2+与K++Na+达极显著正相关,HCO3-与Cl-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SO42-、HCO3-、K++Na+呈显著正相关;而在45~70cm土层Ca2+与K++Na+呈显著正相关,SO42-与Ca2+、K++Na+、Mg2+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特征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新疆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土壤盐离子含量、土壤总碱度与离子含量的关系以及盐离子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对该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该地区土壤pH值大于8(平均值为8.4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荒地区0~15 cm土层盐分含量最大,平均值达到12.36%;耕地区0~15 cm土层盐分含量2.28%.土壤阳离子主要以Ca2+ 、Mg2+、K+、Na+为主,土体中的含盐量为 K++Na+>Ca2+>Mg2+,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盐量为SO42->HCO3->Clˉ,而 CO32ˉ在实验中未检测到.荒地土壤中0~15 cm的土层SO42-与K++N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从而进一步说明该区土壤盐渍化为硫酸盐型.该区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的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拉玉尔滚河上游河谷为研究区域,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该河谷土壤盐分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的全盐、Cl-、SO2-4、Mg2+及K++Na+含量的变异系数CV≥100%,属于强变异性;p H值、HCO-3及Ca2+含量的变异系数CV100%,属于中等变异性;(2)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及偏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盐渍化程度以极轻或轻度为主;(3)土壤p H值呈弱碱性,整体空间变化微小,研究区较低海拔的土壤中全盐和K++Na+含量远超过其它盐分离子,且二者含量变化趋势近似一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中各盐分离子含量微小,趋于稳定;(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全盐、SO2-4、HCO-3及K++Na+是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4.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怍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溃化地进行两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为9.18,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同3月份比较,5月份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及pH呈上升趋势.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Cl^-〉CO3^-〉SO4^2-〉HCO3^-,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以0cm-20cm为例对盐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3月份和5月份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湿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相似文献   

6.
北京玉渊潭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景观水体的水化学特征,选择北京玉渊潭为例,分别对丰水期与枯水期湖水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玉渊潭湖水偏弱碱性,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 3-、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 3--Ca2+型.枯水期离子浓度低于丰水期,但离子含量序列一致均为:HCO 3-〉SO42-〉Ca2+〉Na+〉Cl-〉Mg2+〉K+.Gibbs图解得出玉渊潭主要离子来源于上游河流的岩石风化过程,表明即使是大都市的河流及湖泊,流域内的岩石风化仍是控制河水主离子成分的主导因素.相关分析得出玉渊潭水体中Cl-、NO 3-、SO42-、NH 4+和Mg2+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各种含氮营养物质的存在表明玉渊潭水体已经受到污染,主要由上游农业生产地区化肥的施用、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物引起.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城市表层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城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建成区和郊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全盐量、可溶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郊区未利用地、郊区农用地、建成区土壤全盐量均值依次增高.不同土壤类型全盐量变异系数范围为0.691~0.715,属于强变异强度,离散程度较大.Cl-,Na+,Ca2+,SO2-4含量较高,尤其是SO2-4;在0.01水平上,土壤全盐与Cl-,SO2-4,Ca2+,Mg2+,Na+呈显著正相关,与HCO-3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Mg2+,SO2-4,Ca2+3个离子是表征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等级划分标准评价,确定研究区土壤为非盐渍化土.  相似文献   

8.
以阿其克苏河下游河岸带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中养分、盐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其克苏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呈碱性;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含量较低,同时呈现中等变异;不同土层的盐分含量差异显著,表层含盐量远高于其他土层,表聚现象明显.通过土壤中总盐与可溶性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盐含量与Cl-,HCO-3呈高度相关;Ca2+与Mg2+和SO2-4呈高度相关;Mg2+和HCO-3呈高度相关;SO2-4与K++Na+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长江口水体主离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2008年长江口徐六泾江水样品中主要离子(Ca2+,Mg2+,Na+,K+,HCO32-,SO42-,Cl-,NO3-和SiO32-)含量的月观测,以及对2008年9月长江下游调查,研究发现,长江河口水体主要离子浓度与径流呈现很好负相关关系,季节变化明显,但主离子浓度季节差异小于径流量的季节差异.河口水体中K+,Na+,Ca2+,Mg2+,Cl-,SO42-,NO3-,总硬度/总碱度有上升趋势,尤其以SO42-和总硬度/总碱度的上升趋势显著,SiO32-,HCO3-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引起近年来长江口水体主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工业排放、环境酸化、循环盐和三峡蓄水等.  相似文献   

10.
以滇东典型煤矿区不同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8月采集水样42组,运用 Piper 三线图、Gibbs 图、因子分析以及离子比例系数法,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pH均值为8.42,呈弱碱性,TDS变化范围为140~828 mg·L?1,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从HCO3?Ca过渡为HCO3?Ca·Na、HCO3?Na和HCO3·SO4?Ca·Na型;地下水pH均值为7.55,呈中性,TDS变化范围为60~620 mg·L?1,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型;矿井水富集Na+和SO42?,水化学类型为HCO3?Na、SO4?Ca型。研究区水体水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水体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 HCO3?还受到硅酸盐岩溶解的影响;SO42?来源于石膏的溶解和煤系地层黄铁矿的氧化,而Na+则受采煤废水排放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总体上,地表水主要受矿业活动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农业活动的影响,而岩溶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有限。提取了研究区地下水3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2.06%,分别代表碳酸盐岩溶解和矿业活动、硅酸盐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盐与养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格局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析测定及对比分析,得出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植被覆盖降低太阳辐射植被斑块土壤温度小于裸地斑块土壤温度,形成以植被斑块为中心的"冷岛";植被斑块土壤水分呈反"S"型曲线分布并形成以荒漠植物梭梭植株为中心的"湿岛";不同斑块土壤总盐含量均呈"正S型"曲线分布,植被斑块形成以梭梭植株为中心的"低盐区"。(2)土壤中盐分以硫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钠为主,土壤八大离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大部分离子浅集表聚,少部分向土土壤深处迁移。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表层土壤含盐量,以及盐分组成和积盐厚度等是研究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盐渍土野外调查、采样和土样化学分析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总体含盐量较高,且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Cl-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89.95%,阳离子含量以Na 为主,占阳离子总量85.72%.盐分组成为钠型盐氯化物占优势,主要的可溶性盐为NaCl,其次是Na2SO4和CaCl2,MgCl2位居第三.对该区域表层土壤给出了由电导率预测Cl-、Na 和土壤盐分含量的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可靠,可用来快速、经济地模拟和预测该地区的土壤Cl-和Na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鼠湾-何家庄的工业园区发展,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地下水作为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该地区地下水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2019年在黄鼠湾-何家庄河谷区采集29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要离子浓度关系图等方法,对地下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阳离子为钙(Ca2+)、镁(Mg2+)、钠(Na+)。优势阴离子为碳酸氢(HCO3-)、硫酸根(SO42-)、氯(Cl-)。(2)研究区水化学类型分为三类。HCO3?Cl-Ca?Na?Mg类、HCO3-Mg?Na?Ca类均分布在研究区上游。HCO3?SO4-Mg?Na?Ca类分布于研究区中游与下游。(3)阳离子受蒸发浓缩、岩石风化与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阴离子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研究区Na+、K+、Cl-主要来源于岩盐与硅酸盐的溶解, Ca2+、Mg2+、HCO-3、SO2-4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Ca2+、Na+受到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过高的K+、Na+、SO42-与人类工业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于2012-2013年的四季分别在桂江流域采集水样,每次采样分别取15个样品,通过研究发现流域内水化学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桂江流域四季pH值介于6.32~8.87,平均值为7.61;EC变化在18~379μs/cm之间,平均值为170μs/cm;SIc变化范围为-4.04~0.98,平均值为-0.74;桂江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2)Ca2+,Mg2+,HCO-3和SIc在流域的变化特征相似,总体呈现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特点.由于工农业活动的影响,SO2-4和NO-3在桂江流域上游和中游的部分支流相对较高.Cl-,Na+和K+总体上看中下游较高,是由于大气降水和下游砂页岩的影响而成.(3)桂江流域河水主要离子在冬季含量最高夏季最低,秋季和春季其次,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较多,河流中溶解的主离子被大量雨水稀释,冬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重金属累积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采用田间调查取样方法,在北京市典型再生水灌区(通州新河灌区),对再生水灌溉和井水灌溉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采用ICP-AES光谱仪测定土壤重金属(Cu、Ni、Pb、As、Cd、Zn)质量分数w、采用DX 600离子色谱仪测定盐离子(Ca2+、Mg2+、Na+、K+)质量分数w.结果表明,再生水灌区比井灌区土壤盐离子w显著增加,增加程度w(Na+)w(K+)w(Mg2+)w(Ca2+),且土壤中Ca2+、Mg2+、Na+在土层40~80cm、140~180cm累积较多;再生水灌区与井灌区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AR)垂向变化趋势一致,再生水灌区各取土层SAR显著高于井灌区,平均是井灌区的5~6倍,但仍处于作物适宜范围之内.尽管再生水灌区重金属(Cu、As、Ni、Pb、Zn)在土层140~200cm略有累积,但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或Ⅱ级,且再生水灌区与井灌区在0~140cm的土壤重金属w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水质简分析需要测定水中Ca2+、Mg2+、K+、Na+、Cl-、SO42-、CO32-、HCO3-这8种离子,虽然项目少,但要求快而及时准确,本文主要论述水质简分析时指示剂及pH值对滴定法测定常见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民勤青土湖区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盐渍化程度、类型以及土壤全盐和盐分离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勤湖区土壤pH 7.18~7.82,呈弱碱性,w(土壤全盐)=6.48×10-3,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土壤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土壤盐分以硫酸盐为主,其...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镁在人体中的腐蚀机理,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计算了体液中无机离子Cl-、SO2-4、HCO3-和HPO2-4在镁表面的腐蚀,并用实验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加入无机离子后,破坏了水分子的稳定结构,模拟体系的扩散系数明显增大.不同离子溶液与Mg(0001)表面的主要作用力为化学键Mg—O,其会很大程度地破坏镁致密的晶格结构,使镁的表面结构变得疏松有孔.其次,溶液中的Cl-、SO2-4、HCO3-和HPO2-4会通过孔隙进入镁结构内部,通过Mg—Cl、Mg—S、Mg—C和Mg—P间相互作用力拉大Mg—Mg的键长,使得其结构更加疏松,进一步加快其腐蚀进程.加入Cl-、SO2-4、HCO3-和HPO2-4以后,会生成氧化物MgOx H2x,使镁的腐蚀大幅度加快.加入Cl-以后,会生成HCl,加入SO2-4以后,O原子会把Mg原子拉出Mg层,Mg原子会溶入溶液,从而使镁层腐蚀.加入HCO3-以后,会生成H3 CO4.HPO2-4的加入,会生成弱酸H2 PO4.这些生成物都会对镁的腐蚀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无机离子后,模拟体系的氧化反应程度增大,增大了镁的腐蚀程度.生成物中若含有HCl、H2 SO4,其体系中镁的腐蚀剧烈,程度较深.生成物中若含有OH-,其也会对镁的腐蚀产生影响,但其生成量很少,影响程度有限.生成物中若含有H2 CO3、H3 PO4等弱酸,对镁的腐蚀作用相对较小,说明Cl-、SO2-4是引起镁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水质简分析常见离子测定中的干扰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宁 《科技资讯》2010,(17):136-136,138
水质简分析时常要测定占水中离子总量95%~99%的Ca2+、Mg2+、K+、Na+、Cl-、SO42-、CO32-、HCO3-、OH-的离子,水中这些主要离子的分类,常用来作为表征水体主要化学特征性指标,但是各离子在测定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所以对离子测定的干扰应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大型土柱脱盐实验以及淋洗前后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动态规律 ,提出了淋洗定额的参考数值 ,并对脱盐效果进行了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 :随灌水量的增加 ,土壤上层脱盐迅速 ,中、下层在盐峰过后才能进行脱盐阶段 ,盐峰的形成、下移与消失过程体现了土壤盐分自上而下逐层传递的动态特征 ;土层越深 ,盐峰下移速度越慢 ,持续期越长 ,脱盐难度则越大 ;阳离子易于溶脱的顺序是Mg2 +>Na+>Ca2 +>K+,阴离子为Cl- >SO2 - 4 >HCO- 3 ,HCO- 3 含量未减 ,反增加了 1 1 1 .8%~ 1 42 .7% ,pH升高 ,土壤肥力水平有所下降。因此 ,脱盐后的土壤培肥、土性改良及抑盐改碱等配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