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以人口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型方法探讨了山西省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并且提出了促进山西省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的几点对策,以期为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西省2005—2014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除太原市和大同市以外的其他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山西省经济发展平均水平,说明山西省缺少能够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共同发展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山西省各区域间趋于均衡,区域内经济向优势区域集中;根据K-平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将山西省分为4类地区,要大力发挥一类、二类地区的核心凝聚作用,重点扶持三类、四类地区.该结果对于统筹山西省区域发展,提升山西省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旅游空间发展相关理论,利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引力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市旅游业进行了竞争力和经济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具有显著差别,太原市、晋中市竞争力最强,且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最活跃.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与经济联系量排名具有很大契合度,太原、晋中居首,朔州、吕梁居尾.结合区域地理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即核心旅游经济圈、晋北旅游经济带、晋南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6年~2016年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山西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加,而相对差异则不断缩小.②通过G指数分析山西省内部空间特征时,2006年~2016年县域热点区域先增加后减少,冷点区域逐年减少.③从经济重心和标准差椭圆的变化来看,山西省县域经济重心位于平遥县和祁县相交界的区域,经济分布呈现南—北方向格局.④将驱动力分为经济区位差异、产业结构、发展政策和交通因素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程永静  师谦友 《河南科学》2014,(11):2360-2365
基于2006—2012年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研究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将11个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和落后.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转变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泰尔系数和均方差决策等方法,揭示了2001年~2013年山西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山西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山西旅游市际差异逐渐缩小,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山西省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山西旅游经济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因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缩小山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西省11个市2000年~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等分析方法,运用Arc GIS软件对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综合差异来看,太原市、长治市、晋中市、运城市和临汾市的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较强,而其他6市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coordinative degree model,CDM)对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2003—2013年山西省省域层面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指数为0.603~0.645,呈现"驼峰型",协调发展度的波动仅限于等级内部的微调,为"初级协调";空间上,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呈现"中心高,四周低,东南突起"的特征,中部太原与东南部晋城是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空间.同时,协调发展度层次完成了由失调、协调2层次向协调1层次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及环保门槛提高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运用魏建中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将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一个体系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所得指标对山西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王国梁教授 ,男 ,195 5年 11月生 ,山西省曲沃县人 ,中共党员 .197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地理系 ,1983年结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生班 ,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进修深造 .现任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山西省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地理教育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环境学会理事、山西省城市学会理事、全国高校人文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并兼任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地理研究》和《人文地理》杂志的编委 .王国梁教授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19项。在历史地理时期环境变迁、区域人地关系优化、资源型区域经济与城镇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并积极开展区域旅游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应用研究,为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产资源的丰裕度对区域摆脱贫困问题,使用矿产资源型区域的区域贫困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区域矿产资源丰裕度作为解释变量,并引入区域经济外向度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两个控制变量,通过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山西省外,其他5个矿产资源型区域的矿产资源丰裕度与区域贫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山西省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不利于减轻区域的贫困,而其余5个矿产资源型区域能够利用资源优势减轻区域的贫困度.  相似文献   

13.
村落地名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一个区域地名的分析研究可谓认识该区域的一把钥匙.本文以山西省介休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文献解读、实地考察、地图识读与绘制等方法解析了介休市村落地名的类型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和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4.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从时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山西省各个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总体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研究了1994年和2008年山西省各个地市的经济差异,并比较了其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交通条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交通条件的完善.山西省的交通条件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构建优势度评价模型,首先对于山西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优势度评价,分析表明太原市和大同市的交通优势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16.
2011~2020年,山西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且表现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晋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山西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个别城市;加强山西与周边地区、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协同联动效应;注重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提升山西省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省百强企业专利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山西省大企业集团在专利发展方面的缺失,提出了提高企业专利发展水平的具体建议与对策,旨在实现山西省各大企业专利发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升技术创新在科技、经济竞争中的实际效益,打造区域经济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96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选取12个基础社会经济指标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格局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并借助软件IBM SPSS 19.0对山西省2000年、2006年、2012年三年的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运用ARCGIS软件对全省各县域得分进行分类可视化表达,结合各等级质心点即各等级经济重心的空间位移轨迹,揭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状况.结果表明:(1)山西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全省整体发展较好的县域布局呈现略微倾斜的"十"字形结构;(3)全省县域经济差异显著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4)晋北地区逐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塌陷区;(5)晋中地区发展势头较好,逐渐成为全省的经济高地.接着针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而山西省作为一座资源大省,此问题更为明显.文章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模型和耦合协调分析法对2005-2018年的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上升的态势,已经从城市化滞后的中度失调类过渡到了由生态环境滞后的初级协调类;到2018年为止,山西省各地级市只有太原市、吕梁市和晋中市的耦合协调度由失调类步入了过渡类,其他各地级市仍处于失调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山西省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对今后山西省生产力布局的改善和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