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促进青年一代海洋学者间的交流,加速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家,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系列"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每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以学科前沿为主,兼顾国家需求,促进海洋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第三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2.
筑梦三极     
《大自然》2020,(1)
正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常被人们统称为"地球三极"。北极是一片冰雪覆盖、陆地环绕的海洋,南极是一块冰雪覆盖、海洋包围的大陆,第三极是一座常年冰雪覆盖的高山。冰雪之下偶尔露出一片海洋、一块陆地和一丝生命气息,时刻提醒着我们:地球上仍有我们知之甚少的世界。三极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踏上南极大陆、到达北极点,还是登顶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和探险者们都付出了艰  相似文献   

3.
生存空间决定大小为什么所有地球生物不可能要长多大就长多大?科学家认为,陆地和海洋两个"生物金字塔"的差异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谜底。比如,大洋里的最大动物是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生养我们的地球母亲的"体温"一路上升,开始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据统计,在过去的200年,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了o.5℃,相当于我们人类发"低烧"了。有科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地球平均湿度将上升1.5~4℃,即即将"高烧"不退。那么,地球"发烧"有哪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发烧"?怎样给地球"退烧"呢?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们,一起来为地球把把脉吧。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超过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因此我们把地球称作"蓝色的摇篮"。然而数千年以来,人类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却缺乏对海洋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并不比对星空的了解更多。随着海洋科学的蓬勃发展,这一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愈发认识到,保护包括海洋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从太空中观望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洋,在蔚蓝色的海洋包围之中可以见到棕色的土地,地球既显得充满生机,又宁静和谐,好象一切从来就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然而现代科学证实,地球的表面在数亿年前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它始终在运动之中。科学家解释说,地球表面就象是一个裂了缝的巨大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6,(4)
正地球主要的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地表总面积的70.8%;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地表总面积的29.2%。地球表面大部分由海洋覆盖着,地球也因此被称为"蓝色星球"。在浩瀚的洋底,绵延着巨大的洋中脊。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着神奇的海底磁条带,记录着地球的秘密。地球年龄的记录者现在的研究证明,地壳是逐渐冷却而成  相似文献   

8.
里特 《青年科学》2009,(6):20-20
地球上是否就只有我们人类一种智慧动物呢?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海洋深处的某些地方,可能生活着一些智力高度发达的生命——海底人。海底人究竟有没有呢?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在世界有些地方,确实曾有过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邑然我们已经知遭地球内部有浪多水,地球内部的岩石大多是潮湿的,甚至以岩浆的形冠涌动看。但是,日本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的研究表明,地球内部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潮湿,地球内部储存的水要比地球上所有江河湖泊和海洋加起采的水还要多。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英国著名科学家、加的夫大学教授钱德拉·威克拉马辛赫得出惊人论断,人类不过是从外太空迁居地球的外星人。这位科学家表示,新研究得出的发现能够压倒性地支持人类起源于地球以外区域的观点。身为天体生物学家的威克拉马辛赫指出,第一批"生命种子"在38亿年前从太空驾临我们的地球。外太空的微生物搭乘彗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知道,不同于南极地区有大陆,地球的北极地区主要是散布着浮冰的海洋——北冰洋。最近,科学家证实了在远古时期曾经存在北极大陆。他们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岩石样本,发现北极大陆不仅存在过,而且与别的大陆"合并"过两次。岩石圈首次合并是在数十亿年前。北极大陆当时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在约7.5亿年前彻底解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2日,"雪龙2号"从上海起航,前往地球的最北穹顶开展高纬度冰区地球物理探测作业,在此之前,东经90°以东区域的探测仍是一片空白.尽管国外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留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本次科考的首席科学家助理,丁巍伟与其他12名来自海洋二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征战北极.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7,(2)
正2017新年伊始,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已在南纬60°、西经60°附近海域,开展了为期45天的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此次远航也是这艘科考船的南极"处女航"。"海洋六号"南极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指出:"人类之所以高度重视极地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极和北极都最为‘敏感’,也最为单纯,它们也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的地球村,金融危机的冲击波仍在来回冲刷着全球,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动荡和愈加不稳定的"后危机"时代。在各国都忙于自救的这一特殊时代,大国的发展战略都在不断调整,其中有两大战略最为显著,一是海洋战略,二是太空战略。在地球陆地资源已经被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6.
叶清 《厦门科技》2013,(2):48-49
从遥远的年代起,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就以她美丽而深邃、富饶又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人类。尤其地球陆地越来越显得如此狭小的今天,海洋更是一个诱人的天地。然而,今天当我们在马路上随便问一个行人:"我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少?"大部分人都会脫口而出:960万km2。倘若再问一句:"我国的海域面积有多大?"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张口结舌。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1):1-1
正"绿色革命"密集的农作方式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地球大气。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过去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季节波动升高了约15%,平均季节性波动正以每年0.3%的速率增加。"我们看到的是‘绿色革命’对地球新陈代谢造成的影响。"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教授、VEGAS主要开发人员曾宁(音译)说,"我们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逐渐改  相似文献   

18.
<正>身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人类在过去的很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妈多少岁。真够糊涂的。为了搞清地球的年龄,几百年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观天探地,奇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终于算出地球的真实年龄为——抱歉,不小心按了128倍快进,差点儿剧透了结局。让我们倒回开头,来到18世纪,从一个名叫布丰的科学家和他的"红烧铁球"说起。红烧铁球18世纪时,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地表则不凉也不烫。于是,科学家们猜测,地球就像煮熟的鸡蛋,本来里外一样烫,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蛋白(地壳)先变凉,然后才轮到蛋黄(地心)。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一组在海洋底部钻探取样的科学家说,他们已经找到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一说的证据。“我们已经获得可靠的证据,”国际海洋钻探队的负责人理查德·诺利思说。为了寻找有关小行星的证据,他们已经在大西洋底部进行了详细的钻探研究。钻探队发现了三种能证明6500万年前一小行星撞击过地球的样本,其中包括一个被科学家称为“火球层”的褐色薄切片,它被认为含有那颗小行星的成份。“这些绝妙的能证明撞击事件的沉积层,以前从未在海里被发现。”诺利思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可以完全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71%,海洋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存在着给沿海人民带来的特殊灾难——海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