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的SiO2分子基态( )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 Monte-Carlo轨线法对Si (3Pg) + OO' ( ) 和O (1Dg) + SiO' ( )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i (3Pg) + OO' ( )体系生成络合物是一个阈能比较小的反应,而生成离解产物则是一个有比较大的阈能反应,其阈能值约为200kJ.mol-1, 说明主要以生成络合物为主;O (1Dg) + SiO' ( )体系没有络合物生成,生成离解产物O (1Dg)+ SiO' ( )→O + O' + Si的反应截面比非反应碰撞产物O (1Dg) + SiO' ( )→Si + OO'的反应截面要大约两个数量级,在低能区是有阈能的反应,其阈能值约为120kJ.mol-1.  相似文献   

2.
D+CH4→CH3+HD反应的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VRT(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1 ] ,对反应D CH4 →CH3 HD进行了量子含时动力学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曲线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 .H -CH3的振动激发 ,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 ,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 ,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 .结果表明 ,SVRT模型对于精确计算某些多原子分子间的反应碰撞 ,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的势能面,运用半刚性振动转子靶(semirigidvibrating rotor target)模型和含时波包法对O(3P) CH4→OH CH3反应体系进行含时量子动力学计算,给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振动、转动及空间立体效应对该反应的反应几率和反应阈能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态的总散射截面和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4.
Sr+HF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展的LEPS势能面(PES),对处于(Ecol=12.9kcal/mol,v=0,j=0)和(Ecol=1.8kcal/mol,v=1,j=0)两种初始条件下的Sr+HF体系振动态分布函数P(v' )和反应几率函数P(b)和平均转动能分布Pv(《Ecol(j)》)进行了准经典轨线(QCT)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及相关理论符合得很好,且能给予实验以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采用Gaussian 98从头算程序包,从理论上对反应CH3CN+OH→CH2CN+H2O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几何优化分别在UMP2/6-311+G(d,p)和UB3LYP/6-311+G(d,p)水平下进行.用MP4(SDTQ)/6-311+G(d,p)和CCSD(T)/6-311G(3df,2p)方法对UMP2/6-311+G(d,p)优化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进行了单点能校正,并计算出了反应在300~2 100 K温度范围的速率常数和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6.
NO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通道从CH3O2自由基夺取氧,生成NO2和CH3O.在B3LYP/6-311 G 高基组水平上,使用Gamaioan98程序包对此反应体系的各物种进行了全优化,找到了4个单线态和2个三线态中间体、2个单线态和1个三线态过渡态,证明了2条单线态和1条3线态反应通道的存在,并阐明了反应机理,动力学研究表明,CH3O2 NO→TS3→IM4→CH3O NO2是最可行的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时波包法,在新改进的势能面上,对Cl+CD4→DCl+CD3反应进行了量子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物CD4的振动激发能显著地提高反应儿率并且降低反应阈能.转动激发的不同立体构型也能明显地影响反应几率,但对反应阔能影响较小.最后我们给出了基态的总积分散射截面,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一种测量反应体系压力变化的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操作方便,数据记录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UMP2(full)/6-31G*方法从理论上对N和NO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反应通道上所有驻点的构型参数和振动频率,根据相对的G2MP2能量绘制的势能剖面图详细给出了N和NO2的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应用经Wigner校正的Eyring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在280~1 500 K温度范围内,1大气压下该反应3个反应通道的活化热力学量、反应速率常数、频率因子.计算结果表明:N NO2→IM→TS1→N2 O2是主要反应通道,N2和O2为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床反应器系统研究了CaCO3对于SNCR脱硝效果的影响,在650℃~85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CaCO3对于NH3氧化、NH3分解、NH3还原NO反应的作用.研究了NH3,NO和O2a组分同时存在时,各催化反应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大小.采用FTIR气体分析仪测量NH3和NO组分的浓度.结果表明:CaCO3主要对NH3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个LiHH体系基态势能面,采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对H + LiH → H2 + Li及其同位素替代D+LiD → D2 + Li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计算了基态反应几率、积分反应截面、产物矢量相关性质P(?r)、极化微分反应截面以及不同振转态对积分反应截面的影响。通过对结果分析比较发现,Yuan-PES势能面具有小势垒,而Li-PES不存在势垒或势阱。基于Yuan-PES的积分反应截面略高于基于Li-PES的积分反应截面,此外还研究了振动激发对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的取向特征和定向特征的影响,以及同位素替代对其的影响;H+LiH反应的前向散射趋势较D+LiD反应更明显,且Yuan-PES的前向散射程度更高。该研究丰富了该体系动力学性质,对以后该体系的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献「1」发现在强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O2反应体系中,KMnO4的褪色速度随H2O2初始浓度的增高而变慢,本文在综合考虑体系中各类复杂反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下步加以研究,氦事求得由褪色速度表征的在对应动力关联方程,并对结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He+H2+及其同位素取代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讨论了k,k′以及j′三个矢量之间的矢量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反应的产物分子趋向于向前散射,并且产物的转动角动量不仅定向而且有较强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酿酒酵母吸附Zn2+和Cd2+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用酿酒酵母吸附金属离子Zn2 和Cd2 的生物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当Zn2 和Cd2 初始浓度为1 mmol/L时,Zn2 和Cd2 在酿酒酵母上的吸附过程进行得很快,在3 h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描述Zn2 和Cd2 在酿酒酵母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R2>0.99)。经计算得出,酿酒酵母吸附Zn2 和Cd2 的动力学参数k2分别为48 mg/(mg.min)和19mg/(mg.min),平衡吸附量qe分别为6.974 mg/g和12.77mg/g。酿酒酵母废菌体可用于处理低浓度含Cu2 和Cd2 的废水。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Pu原子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近似下,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得到PuH2分子基态(X7A1)的平衡结构为R(PuH)=0.2169nm,∠HPuH=160.34°,离解能为3.0045 eV,谐振频率为293.4140,1209.2715和1262.2149cm-1.用多体展式理论得到PuH2基态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根据该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方法研究Pu(7Fg)+H2(X1∑+g,v=J=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u(7Fg)与H2(X1∑g+,0,0)碰撞是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8.
19.
氢细菌固定CO2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批培养条件下固定CO2氢细菌的生长及底物消耗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最佳气相比为V(H2):V(O2):V(CO2)=3.5:1.0:1.0;在30℃、pH=7.0的条件下培养40h,每mL培养基菌体干质量达1.6mg,每g细胞干质量含蛋白量为718mg。菌体产率分别为Y(H2)=3.00,Y(O2)=0.65和Y(CO2)=0.54,并得到了菌生长和底物消耗模型。  相似文献   

20.
根据热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了1/2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导出了1/2级反应的无量纲参数法公式,建立了无量纲参数函数表,对无量纲参数函数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