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6年~2015年忻州市14个县域的经济数据,以GDP、人口数量等相关指标作为基本测算数据,通过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标准差和在空间维度上采用量图分析法对忻州市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具体又以2009年和2013年为节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2006年~2009年缓慢增长阶段、2009年~2013年加速阶段、2013年~2015年缓慢下降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县域经济差异比较显著,主要分为三类,其中落后类型的县域最多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先进类型分布于忻州的中部和西部,中等类型主要位于东北部.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和经济政策是影响忻州经济时空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忻州市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运用量图分析法与构建指标体系对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汾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县域差异,各类型县域交错分布,有沿中部城区向外围东部、南部、西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2)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基础、区位和交通、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为了促进当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县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完备的人才引进与发展机制,共同促进临汾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模型对云南省边境县域GDP及第一、二、三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县域产业结构模式相同的在空间分布上趋于相对集中;第一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勐腊县;第二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的有贡山县、盈江县、江城县、勐海县、绿春县、金平县;第三产业对边境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腾冲县、瑞丽市、潞西市、景洪市、勐海县、富宁县;根据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分量、总偏离量将边境县城经济发展类型划分为发展优势区、发展平衡区、发展劣势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杨革  于立凯 《山东科学》2013,26(3):104-110
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2000-2011年间湖北省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局部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和荆宜城市群扩散作用明显,显著性相似区域扩大,周边区域有同步发展的势态。县域总体经济差异的缩小和典型区域的扩散效应并不能说明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循环积累作用下区域间差异可能会扩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64个县市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湖北省县域经济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欠发达型和落后型.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呈金字塔状,且空间差异明显,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和沿交通干线指向性.在对4种类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4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县域作为研究基本尺度,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发展差异指数等方法剖析1990年-2014年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并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揭示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类型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上升态势,但县域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发展水平苏南苏中苏北;根据县域经济与相邻县域的空间关系,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划分为扩散型、极化型、边缘型、传染型4种基本类型;其中扩散型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等县市;极化型主要分布在南京、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市区;传染型主要分布在苏北的大部分县域;边缘型主要分布在苏中地区扬州、泰州以及南通的县市.  相似文献   

8.
引入区位熵评价方法,对县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从空间角度统筹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耕地减少的关系.并以泗阳县为例,分别测算各乡镇的区位熵值.结果表明,泗阳县不同乡镇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成因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利用免费软件GeoDa,以福建省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具有较高产出的县域和较高产出的县域相靠近,较低产出的县域和较低产出的县域相邻;影响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品化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结构、资本的投入、工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河南省126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在建立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13.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县域的综合得分,然后运用分层聚类法进行区域类型划分,分析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一些县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福建省2015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定量探究了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并借助Arc GIS空间可视化手段,进一步分析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受到人口及政府支出、农业及用地和经济收入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各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其中,沿海一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影响因素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就每个地区而言,各影响因素作用存在强弱之分.基于此,充分发挥各地区自身的优势因素,参考其他影响因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各地区差异化发展,以便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13.
庞国锦  孟杰  马如兰  李波 《甘肃科技》2010,26(22):40-43
选择甘肃省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指标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借助GIS软件分析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缩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安徽省61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对比实验,得出5类区域经济类型,较好地揭示了县域经济间的差异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选取了人均GDP、二三产业所占比例等12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136个县域划分为发达、较发达、中等及欠发达等4种类型;发现河北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到产业结构等综合实力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发展县域农业将是河北省提高县域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县域空间差异研究中,发现了发达县域对区位、资源条件等初级生产要素依赖性强,提出了转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选取湖北省县域2001年~2012年份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采用相对发展率、锡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递减,且各地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空间正相关性也在波动中加强,这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相邻县市区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也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逐渐趋于收敛的.(3)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西低东高"、"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热点地区基本集中于鄂东环武汉城市圈,且从年份的变化来看,热点地区有向荆襄宜城市群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地区则基本位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山区,且随着年份的增加,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趋好.(4)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西北-东南格局,12年间其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且2005年~2008年的偏移速度快于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8.
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差异变量指标,选择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这四个统计学指标,通过Excel表格计算并绘制出2011年~2015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图,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各县域间贫富差距增大,形成两级分化.然后基于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对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计算,得到甘肃省2011年~2015年人均GDP Moran's I系数变化图和人均GDP Moran's散点图.从全局和局域两方面对甘肃省县域各单元间经济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GDP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体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个空间集聚区.即以酒泉市和兰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以临夏、甘南、陇南和定西等组成的经济落后地区.最后分析了县域差异变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甘肃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经济绩效与效益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率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并且具有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利用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度量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9个指标,运用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并运用ARCGIS 10.2软件将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可视化表达,对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地域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1)人均非农业经济密度、人均信息化经济密度和人均农业经济密度是影响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的三大因子;(2)按照人口经济密度的差异对其聚类分析,可知河南省县域人口经济密度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等水平区和低水平区;(3)通过对其可视化表达可以看出河南省人口经济密度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占据河南省面积的2/3,且不同区域单元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