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蜉蝣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昆虫,早在3.2亿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人们通常认为蜉蝣寿命很短,朝生暮死,那么真是这样的吗?蜉蝣(Ephemerida hexagenia)是昆虫纲、蜉蝣目的动物,全世界已知2100多种,我国有80多种。蜉蝣的成虫体长3~27毫米,复眼特别大,触角很短,口器退化,根本不能进食;背上有两对半透明的、膜质的翅膀,上面有纵褶;前翅大,后翅小或完全退化,而且翅极易脱落;腹部细长,有11个环节,尾部有3条长尾毛;足细弱,不能用作爬行,只供停歇时攀附之用。  相似文献   

2.
1978年5月下旬至11月初在南京中山陵的一个小溪石块下先后采集蜉蝣稚虫10次,计采到宽基属Genus Choroterpes蜉蝣稚虫共280头,经带回实验室饲养,其中羽化为亚成虫者共18头(12♀♀,6♂♂),羽化为成虫者共55头(48♀♀,7♂♂)。宽基属是一个广布属,在我国除日人上野益三(Ueno)1928年描述过我台湾省三又宽基蜉蝣(C.trifurcata)的稚虫外,至今在国内对这一属蜉蝣还没有进行过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不少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读一些课外书。读书时,若是遇到比较关键的词语不懂,就会影响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如《十万个为什么》中有这么一句话:"池塘中的蜉蝣(fu you)或摇蚊等类幼虫是它(指蜻蜓的幼虫水虿(chai))的主要食料。"如果不理解"蜉蝣""摇蚊",那么你就不能确切地知  相似文献   

4.
提供了昆虫纲蜉蝣目中国已知16科成虫的检索表,并对重要检索特征进行了图示。  相似文献   

5.
蜉蝣命短,龟鹤延年,小草一季枯荣,松柏四季常青.生物的寿命历来是人们感到兴趣的问题.随着生产领域的开拓,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生物年龄及年代的探索和研究更日显重要.动植物的寿命,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蜉蝣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蜉蝣是一类原始而古老的昆虫。最早发现于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琥珀中,距今至少已有二亿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根据我国文字记载,早在东周(公元前625年左右)的《诗经》里就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云”的描述。西汉·刘安(公元前179—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新疆蜉蝣目(Ephemeroptera)昆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于1999-2012年,采用D型网水中采样和灯光诱集的方法采集新疆北部的布尔津、哈巴河、喀纳斯、博乐和石河子的蜉蝣目昆虫,进行采集和分类。结果显示,共采集蜉蝣目昆虫3534枚,首次记录了新疆蜉蝣目成虫6科(寡脉蜉科Oligoneuriida、褶缘蜉科Palingeniidae、蜉蝣科Ephemeridae、等蜉科Isonychiidae、小蜉科Ephemerellidae和扁蜉科Heptageniidae)、7属(小寡脉蜉属Oligoneuriella、禽基蜉属Anagenesia、蜉蝣属Ephemera、等蜉属Isonychia、弯握蜉属Drunella、溪颏蜉属Rhithrogena和假蜉属Iron)、8个种(实体蜉Ephemera supposita Eaton、东方蜉Ephemera orientalis McLachlan、江西等蜉Isonychia kiangsinensis Hsu、抚松弯握蜉Drunella fusongensis Su et Gui、三刺弯握蜉Drunellera tricantha Tshernova、贝氏溪颏蜉Rhithrogena bajkovae Sowa、斑假蜉Iron maculates Tshernova、透明假蜉Iron pellucidus Brodsky),并详细描述8个种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致倦库蚊成虫寿命的有关资料,得到一系列成虫寿命(死亡)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从模型认识其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影响其寿命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10.
宽基蜉属(Choroterpes)是一个广布属,在我国除日人上野益三(Uèno)于1928年描述过我国台湾省三叉宽基蜉蝣Choroterpes(Euthraulus)trifurcata的稚虫外,至今在国内对这属蜉蝣的稚虫仅报道了南京宽基蜉蝣Choroterpes(Euthraulus)nanjingensis一个种。作者就1980年及1985年两次在宜兴采集的宽基蜉属的稚虫经培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1.
河流沿岸环境对粤北大宝山矿废水锰污染的环境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床的开发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采选产生的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堆积的淋滤酸水,携带大量重金属离子排入下游河道,严重危害矿区及其酸水流域的生态环境。从尾砂、水体、河底沉积物、土壤以及食用蔬菜等方面探讨整个环境系统对Mn的环境响应。结果表明,河流水中高含量Mn直接源于尾砂,并受水体pH的显著影响;在高pH时,河底沉积物能够大量聚集水体中的Mn,并稳定存在。在水体pH值降低时,Mn会被再次从河底沉积物中释放出来,形成河流二次污染;土壤中Mn含量和土壤pH值有良好正相关关系;在蔬菜中Mn含量与根系土中Mn总量关系不明显,这与植物对Mn的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蜉蝣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很早就开始观察它。例如《淮南子》说:“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虫也……则亦蜉蝣之类。”《淮南子》又说:“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日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又如《本草纲目》写道:“或曰,蜉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长期以来,蜉蝣一直是短命鬼的代名词。蜉蝣真的是朝生暮死吗?还是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吧。蜉蝣隶属于昆虫纲蜉蝣目,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是一类原始而古老的昆虫,最早发现于古生代石炭纪和三叠纪的琥珀中,距今至少有两亿年的历史,因此有昆虫界的“鸭嘴…  相似文献   

13.
对在天津采集的斯氏珀蝽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包括卵、若虫和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天津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龄期的若虫识别特征.研究发现:在8月份斯氏珀蝽卵的孵化历期为5~6 d;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1.5~2 d、2~3d、4 d、7~10 d、13~14 d.成虫产卵前期为7~10 d,雌虫寿命20~30 d,雄虫寿命11~13 d.在天津每年完成2个世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蜉蝣优化算法收敛精度较低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方法 将高斯扰动和混合反向学习策略与蜉蝣优化算法进行融合,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扰动的反向蜉蝣优化算法。该算法在雌雄蜉蝣种群中通过反向学习来扩大搜索空间,增加种群多样性;在迭代过程中对雄性蜉蝣的最优个体进行高斯扰动,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结果与结论将改进蜉蝣优化算法与其他7个对比算法在14个测试函数上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蜉蝣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搜索能力和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地理区域蝙蝠蛾(Hepialus sp.)的繁殖力,比较了5个地理区域蝙蝠蛾的蛹重、成虫畸形发生率、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SGH组雌、雄蛹重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蛹重与成虫寿命无明显相关性; SGY组成虫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SGH组平均怀卵量最高为(661.82±21.02)粒,但产卵率仅为(71.70±4.81)%,显著低于其他4组,SGY组产卵率可达到(89.98±1.73)%;表明人工饲养获得的成虫在原产区可正常进行交配产卵,试验结果为低海拔室内饲养蝙蝠蛾的虫源获得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蜉蝣的体形精致而脆弱,有很特别和有趣的生活习性。在我国古代对蜉蝣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就有过不少较为仔细和生动的记载。今天我国把蜉蝣作为“朝生暮死”一词的同义语已成为沿用的习惯。在西方把蜉蝣叫做“May-fly”。  相似文献   

17.
粟芒蝇原名粟秆蝇,也叫双毛芒蝇,俗称谷蛆,学名为Atherigona biseta KarI,属双翅目、蝇科、芒蝇属;是谷子三叶期至孕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谷苗被害后,绝大多数不能抽穗,严重影响谷子产量;一般年份能造成减产10—20%,严重年份可达40—80%。粟芒蝇的主要害状是炮捻状枯心苗,因它与粟灰螟、粟茎跳甲等的害状相似,所以不被特别注意,群众常把它误认为是粟灰螟为害来进行防治,以致白白浪费人力物力,收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番茄、芝麻、黄秋葵、空心菜、南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番茄上若虫历期最长,在芝麻上最短;在黄秋葵和南瓜上发育的成虫寿命显著长于在芝麻、番茄和空心菜上的成虫;在芝麻、空心菜和黄秋葵上存活率较高,而在番茄和南瓜上的存活率较低;雌成虫在空心菜上的平均产卵量最高(648.50粒),是在番茄上的平均产卵量(95.42粒)的近7倍.  相似文献   

19.
有关秦汉简牍中的“秫米”和“黍米”的名实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梳理了传世典籍及出土文献中关于“秫”的记载,发现晋及以前农学和本草学家多认为“秫”是“黏粟”;晋以后开始出现争议;宋代及以后尽管出现多种争论,但“黏粟”仍是各家的主流观点。综合分析秦汉简牍帛书中“秫”和“黍”的相关记载,发现二者为不同的作物,不存在相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蜉蝣稚虫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南京宽基蜉(Choroterpes nanjingensis You et al.)、扁蜉蝣(Heptaniasp.)和细蜉蝣(Caenis sp.)等三种不同科稚虫的全稚虫匀浆蛋白质等电点聚焦与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蜉蝣稚虫的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的带型均有一定的差异.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都以细蜉蝣的带数最多,扁蜉蝣次之,南京宽基蜉最少,而后两者带数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