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λ/2的阶跃阻抗谐振器(SIR)和均匀阻抗谐振器(UIR)设计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并给出了滤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调整SIR和UIR的长度和阻抗实现双通带,折叠SIR和UIR使得滤波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经仿真优化及实物制作,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工作在2.4GHz和5.59GHz,插入损耗分别为1.69dB和4.33dB.该滤波器具有以下优点: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设计和制作,可广泛应用于射频前端.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平行带线的带通滤波器,在不增加电路尺寸的基础上增强了滤波器的阻带抑制.该滤波器以平行带线进行馈电,包含顶层和底层2个完全相同的电路,两层电路中电流反相,可以认为这2个电路是级联工作的.与传统的微带线构成的相似结构和同样带宽的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具有更强的阻带抑制、更陡峭的衰减以及更小的尺寸,其中阻带抑制最大能提高近50%.仿真和测试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行带线的新型强阻带抑制带通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平行带线的带通滤波器,在不增加电路尺寸的基础上增强了滤波器的阻带抑制.该滤波器以平行带线进行馈电,包含顶层和底层2个完全相同的电路,两层电路中电流反相,可以认为这2个电路是级联工作的.与传统的微带线构成的相似结构和同样带宽的滤波器相比,该滤波器具有更强的阻带抑制、更陡峭的衰减以及更小的尺寸,其中阻带抑制最大能提高近50%.仿真和测试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对称耦合馈线结构,设计了一种通带内具有单阻带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通过调节非对称耦合馈线结构的物理尺寸,能够控制超宽带通带内阻带频率的位置,从而有效减少其他频段的干扰.利用ADS仿真软件对研究设计的超宽带滤波器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不仅具有良好的通带效果,还具有阻带位置灵活可调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结构,其中2个平行连接的λ/4开路线采用阶梯阻抗谐振器结构,来实现双波段带阻特性,耦合横截面采用城墙式的形状,使得整体结构变得紧凑、尺寸变小;仿真设计了阻带中心频率分别为0.9 GHz和2.4 GHz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具有通带内插入损耗小、阻带特...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对称T型开路支节加载的双模双通带滤波器,并对其进行了奇偶模和双模谐振器耦合原理分析。该滤波器的两个通带分别由奇模和偶模产生,且具有3个传输零点,在-25 dB以下的高端阻带达5GHz,具有高选择性和宽阻带的特性,且滤波器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非常吻合。该双模滤波器与传统滤波器相比,在相同级数的情况下,尺寸减小近一半,在工程领域非常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该天线采用渐变微带线馈电,阻抗带宽在电压驻波比(voltages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小于2时,为3.1~14.4 GHz。通过在扇形单极子天线上开弧形槽及对称双竖槽,实现了对WLAN5.5,WIMAX3.5及C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频带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阻抗特性和辐射特性,适用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多模谐振器的平衡式双通带带通滤波器。该设计合理利用谐振器和加载枝节的长度分别调节2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利用金属化通孔耦合以及谐振器之间的宽边耦合分别控制2个通带的耦合系数;通过控制馈线与谐振器以及与加载枝节之间的间距分别控制2个通带的外部品质因数,最终实现双通带频率和带宽的独立控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结构,设计了一款平衡式二阶带通滤波器,其测试与仿真结果较吻合,表明了滤波器具有较好的差模通带性能以及良好的共模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SIW)双通带滤波器. 该滤波器由2个不同中心频率、不同带宽的滤波器组成, 共用输入输出端口, 并采用矩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结构, 通过在源与负载之间引入电耦合产生多个传输零点, 从而大大提高了滤波器的选择特性.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Ku波段的基片集成波导双通带滤波器, 两通带带宽分别为220和120 MHz. 利用Ansoft HFSS建立滤波器模型并进行全波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该滤波器带外衰减陡峭, 结构紧凑. 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并联微带开路线产生传输零点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双模谐振器结构,中心频率为1.9 GHz、分数带宽为2%的改进型微带发夹式带通滤波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该类型的滤波器具有显著的上边阻带抑制特性,可以应用于高性能微波滤波器和双工器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CPW/微带复合谐振腔结构组成的双通微带滤波器设计方案.该滤波器由1个开路加载的1/4波长CPW复合谐振腔和2个短路加载的1/4波长的CPW复合谐振腔组成.该滤波器利用不连续失配理论产生了可调节刻痕阻带,采用加载短接线模拟低通滤波器改善了阻带特性.实测数据表明,滤波器在3.4~9.1 GHz(-3 dB带宽)范围内具有通阻带特性,相对带宽大于92%,带外衰减优于-30 dB,刻痕阻带的调节范围为5.5~8 GHz,与仿真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原型,应用饲置转换和Richards变换进行微带滤波器设计,得到的滤波器具有较强的二次通带抑制能力。对设计结果进行的仿真表明,滤波器3dB通带范围4.1~4.9GHz,对二次谐波处寄生通带的抑制大于50dB。本文的设计方法简单高效,具有通用性;得到的微帝滤波器结构小巧,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加载T型枝节的单元开环双模谐振器的双模频率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模双带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多个传输零点,显著提高了通带的选择性和阻带特性,且滤波器的2个通带都具有良好的阻带深度和隔离度,通带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独立可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紧凑的零度馈电的具有分支线加载的具有3个传输零点的微带双带通滤波器。首先完成了中心频率2.4 GHz的微带单带通滤波器设计,再次完成了加载分支线的优化仿真设计,最终实现了2.4/3.5 GHz微带双通带滤波器,实测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实测得到了的第一、二通带相对带宽大于5%,第一通带内插损小于1.5dB,第二通带内插损小于3 dB。提出的分支加载的微带双带通滤波器具有设计简单、结构紧凑、很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可以满足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和固定无线接入(FWA)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实时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阐明了表面波滤波器设计中应用数字付氏变换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得出了任意频响特性之表面波滤波器时域波形的求解方法.并利用数字付氏变换技术设计了我国目前制式的表面波电视中频滤波器(即SAWTVIF).实验上获得了预计结果,理论和实践十分一致.最后,本文报导了实验结果和研制SAWTVIF的频响波形照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积分常数受电压控制的电流模式积分器.用它实现的滤波电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克服积分器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并适合于自适应调节方法.在2个设计实例中,对10MHz三阶椭圆低通滤波器和15MHz二阶带通滤波器的仿真显示,独立调节各积分器的控制电压,能获得比较好的通带特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螺旋谐振带阻滤波器的设计.通过HFSS仿真软件,结果显示这种带阻滤波器具有较宽的阻带;同时也对这种矩形螺旋谐振带阻滤波器进行了改进,使其制作简单且具有更加紧凑尺寸,很方便在集成电路中使用.仿真结果也显示了它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2个新型三阶阶梯阻抗谐振器构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UWB)带通滤波器。为了增加耦合强度,4个λ/4的耦合线被平行放置于输入输出端,前2个谐振频率被调整在UWB带宽(3.1~10.6GHz)内。通过优化后,该滤波器具有4个传输极点,频带宽度在3.6~10.5GHz,基本满足超宽带的传输要求。实例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滤波器具有低插入损耗和较好的带外特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双阻带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新型双阻带FSS结构。新结构采用圆环贴片与叠加Y环贴片作为基本单元,利用2种贴片单元之间的耦合实现双阻带特性,应用谱域法对新型FSS单元进行分析设计,仿真验证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方式的电磁波入射时新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该型FSS结构分别在13.4~16.3GHz(Ku波段)和19.3~28.4GHz(K波段)内形成2个-5dB的传输禁带,并且具有较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新型的阶梯结构周期性紧凑型微带谐振器单元(CMRC)低通滤波器.该结构通过在周期性CMRC单元结构两端引入阶梯结构,解决了传统的CMRC低通滤波器不能同时实现通带匹配和阻带抑制的弊病.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新型结构实现的低通滤波器,不仅能够同时实现通带匹配和阻带抑制,且具有结构紧凑、选择性好和宽阻带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