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云南楚雄地震带1992~2002年期间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地震时间分布的容量维和信息维,得到了容量维和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楚雄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时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地震活动的时间分维数无论是容量维还是信息维均反映出较大地震发生前存在着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度变换法,对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关联维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云南西北部不同时段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关联维的等值线图.讨论了强震发生前后震中地区关联维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结果显示,M≥6.0强震发生前存在不同形式的降维过程.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和破坏性大的特征,为探讨云南及周边地区主要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b值,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的鲜水河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藏中地震带的b值进行了计算,同时统计了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最后对各地震带的震级频度关系和b值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区空间扫描研究云南地区b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云南各地震分区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分区的b值分布图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云南地区b值的总体空间分布呈现东低西高的特征,强震大都发生于相对的高b值与低b值区的分界部位,而且这些发震部位处的b值一般在0.65~0.75,低于平均值0.818.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复杂性,在时空影响域地震网络的基础上,考虑地震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地震加权网络的构造方法.使用1984~2014年加州地震数据构造了地震加权网络,研究其基本性质以及网络节点的连接性质来揭示地震活动的内在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加权网络的点权分布及边权分布均具有幂律分布特征;网络节点的点权与度关系表明,相对于大地震,中强地震对网络性质的影响也同样较强;研究地震网络的平均近邻度和聚集系数,发现强震地区之间可能更容易发生强连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空影响域的地震加权网络可以更好揭示无权网络无法发现的地震系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震活动与数字地震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扼要地分析了20世纪以来云南地震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这些特点对分析研究云南地震活动以及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地震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科学进展,离不开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特别是现代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也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和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运行,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地震事件,为现代地震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积累了如此大量的数字地震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是地球科学界的重要财富,也是地震学家和相关领域的地球科学家深入开展地震物理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土工程地震勘察资料存在的信噪比低的问题 ,对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研制了时间域预测滤波、时间域倾角扫描迭加去噪、K -L变换去噪和频域约束下最小熵反褶积去噪高分辨率特殊处理模块 ,对理论地震模型和实际地震记录进行去噪处理 ,通过处理前后地震记录的品质分析和信噪比估计 ,详细分析各模块的去噪处理效果 ,并总结出岩土工程地震资料进行去噪处理的最佳模块和最佳流程 .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区内疏网井区沉积相划分,分析沉积环境,本文采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区块进行处理分析.分频解释技术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观察砂岩横向不连续性,从而对河道砂体进行横向预测.基于分频解释技术原理,以苏乃诺尔研究区大二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为例,对河道砂体进行刻画.相较于传统的地震属性,分频属性对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特征、平面展布形态、横向不连续性等有良好的作用,对疏井区沉积相划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苏乃诺尔大二段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主要发育网状河三角洲,在疏网井区发育网状分流河道特征,特征明显,克服了无井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时间序列的一些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对昆明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了线性拟合,拟合结果显示其南向运动速度为21.2 mm/a,东向运动速度为33.4mm/a,下降速度为4.1 mm/a.之后,用FFT滤波器平滑时间序列非线性部分,发现南北向和东西向坐标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周期变化或规律性变化,高程方向坐标时间序列有幅度达40 mm左右的年周期变化,周年波峰出现在4月份左右,波谷出现在10月份左右.对极潮和大气压对昆明站坐标的影响做了一些探讨.最后,研究了昆明基准站在水平方向的加速运动现象与云南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地震之间的时间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周边地区发生大的地震以前,昆明基准站水平方向的运动会出现明显的加速运动现象.这种加速运动现象可能是预测地震的一个可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准确、及时掌握地震讯息,对云南地区2001至2014年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探明了该区域断裂带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地区有大约52.64%的地震发生在以20km为半径的断裂带缓冲区内,中强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10km缓冲区内;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甸大理地震带和小江地震带,且在两组断裂带交汇处地震发生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深度域地震资料的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这些地震资料来解决地下地质问题,提出了基于褶积理论的深度域地震资料反演。基于褶积理论的地震资料反演,子波与低频模型对反演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制作人工合成记录与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深度域子波与时间域子波的关系,为基于褶积理论的深度域反演奠定了基础。将深度域反演应用于南海西部某油田,通过与该区的时间域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发现两种反演方法子波与低频模型都有差异。当时间域地震资料的采样间隔约为深度域地震资料采样间隔与层速度之比的两倍时,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结果将优于时间域地震资料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然后引入支持向量机技术对地震剖面上的点进行分类处理,同时以地震振幅、瞬时相位、层位倾角、信息素浓度等信息作为蚁群层位追踪的评价函数,提出改进蚁群搜索的地震层位对比和自动追踪算法。在此基础上,将时深域沉积旋回韵律体对比追踪结果转换到Wheeler域,实现时间域和Wheeler域的同步解释,从而有效揭示沉积组合的空间关系,突出缺失和叠加模式,使在年代地层域中提取时间切片成为可能,对沉积、侵蚀和沉积时间有更深刻的理解。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小波变换在时域以及频域具有良好的局域化特征,可用来实现对地震信号瞬时振幅、相位、频率等瞬时参数的提取.由于小波变换具有去噪的功能和分频处理的特点,在小波域提取的瞬时特征具有很好的抗噪性和可靠性.对小波变换提取地震信号瞬时参数的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地震信号求导来增加其主频,对求导后的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变换,从而得到高分辨率地震信号的瞬时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三板溪水库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的清水江下游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内。本文总结了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对三板溪水库区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地壳表层卸荷型水库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三板溪库区蓄水以来地震活动频繁,蓄水前基本无震。三板溪水库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区两岸多组断裂及破碎带通过地带,地震活动具有震源浅,震级小,震中震感强烈,并与库水位升降有明显响应关系。综合分析认为三板溪水库诱发地震成因类型大多数为地壳表层卸荷型,少数为构造型。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抚顺考虎台矿矿山地震监测、开采、气象、地质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考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时间、频率等序列特征,对矿山地震频率震级分布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了logN=a-bM中的参数a和b的时序特征,并总结出了考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我国多震省份之一,从有记载的地震记录中云南地区多次发生震级5.0以上的地震,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内有许多大的断裂带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地震主要沿NE、NW和NS三组地震带分布。该地区的主应力轴方向为NNW,由西藏东部的岩壳向东南的推挤造成。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了区域自身的特点,同时更应注意的是与震区构造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文章讨论了70-80年云南发生的Ms﹥7.0级强震余震活动序列同震区构造的相关活动性特征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空影响域方法构造地震网络,结果显示地震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复杂网络的一般特征.选取1990年至2010年的四川地震数据进行研究,这些地震大多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对所构造的地震网络进行节点汇聚,得到以节点为单位的地震序列,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通过对地震序列的能量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能量的变化不具有周期性,而一定大小的时间窗口内的地震能量和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且能量中心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主中央带上.这些结果说明,基于节点汇聚的地震序列分析方法对于认识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位的动态演变过程对地震活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西影井水位时间序列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高度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根据混沌理论,采用相空间重构GP算法,分析了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的混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其最小嵌入维数为8,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随时间的变化与西安及邻区地震活动和中强地震孕育过程密切相关,在1998年1月5日泾阳5. 2级地震前后,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经历了明显的上升—下降—加速下降—回升的过程.这种分维变化特征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助于捕捉未来该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像分析在地震定位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震分布点状图不能有效地显示复杂震源区地震构造的几何形态问题,利用网格化插值和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地震定位数据,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地震构造走向、倾向和发震时间的平面分布特征.将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并且对研究区的图像进行了地震构造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发震构造时间和空间特征为明显的北西方向,另外还存在断续的北东向特征,与该区域地质构造和其他资料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