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待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猫论”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反映了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认识“猫论”与原则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和评价“猫论”的关键。本文从不以原则为出发点和应以原则为指导这两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奉行“猫论”与坚持原则在理论上是不矛盾的,在实践中应该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在学界普遍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论“失语症”讳莫如深的时候,国内一些睿智的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这项工作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仅靠中国古代文论的清理和转换是无法实现中国实现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的。还有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文章对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理论实质和深层动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期望通过倡导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来实现以我们民族文化与文论为主的文论话语重建。  相似文献   

5.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内涵最复杂、释义最繁乱的范畴,古今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古代学者主要从发生论、体用论、创作论、艺术效果论、艺术接受论方面进行了研究,今人在对古人研究进行清理的基础上,从发生论、体用论、本质论、存在论、创作论、功能论角度进行探讨,研究角度更宽。本论文对古今学者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等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7.
北宋《易传》中的“寂感”说更进一步确立了其心性论的色彩,从人心之本然状态,以及心与理的关系方面,把“寂感”作为联系儒、释、道三教中心性论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在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之下,“寂感”说成为心性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从心性论的角度确定了“寂感”说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发愤书”说与“自娱”说是古代作家创作最重要的两个动力论命题-在古代论史和学史上源远流长。二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对学创作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二既有共同点,又有相异处,都对古代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1.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突破了“文学反映历史”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文学重建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建立了文本与历史的整体联系。文章以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涉及的一段历史,即二战期间作家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考察这段历史对文本的建构以及文学文本对这段历史的重建,以阐述新历史主义关于文本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凯  赵冬冬  高劼 《科技信息》2012,(33):192-192
本文在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实质和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和途径以及五个目标,这对于新时期加强我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荀子的德性修养论中,"诚"的思想占据了重要位置。与其他儒家学者一样,荀子也从天道之诚来推证人道之诚,并且认为"诚"是养心的最好方法,通过具体的外在修养功夫以达"诚",使"诚"由个体扩充至群体,最终达致"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慎独"的体悟。  相似文献   

15.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内涵最复杂、释义最繁乱的范畴,古今学者对此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古代学者主要从发生论、体用论、创作论、艺术效果论、艺术接受论方面进行了研究,今人在对古人研究进行清理的基础上,从发生论、体用论、本质论、存在论、创作论、功能论角度进行探讨,研究角度更宽。本论文对古今学者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希望能给研究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角度对文学理论进行考察 ,是理论体系中最形象、最具体的一个部类。文学理论的结构成分有理论主体、理论客体、理论文本三种 ,结构的变量引起了形态的变化———理论客体的功能与作用不同 ,文论形态有“工具型”、“方法型”、“思想型”、“知识型” ;理论主体观照客体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 ,文论形态有“作品中心型”、“作家中心型”、“读者中心型”、“社会中心型” ;理论文本中的理论观念与主体采用的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不同 ,文论形态有“观念演绎型”、“经验总结型”、“横向移植型”。文学理论形态研究可以从结构论、动力论、异同论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借用美学中分享型审美态度和旁观型审美态度一组概念,融合成一种新的观照西方文论的视角——既入乎其内(分享),又出乎其外(旁观),认为西方文论面临着其中心地位受冲击以及文学批评泛文化化两大挑战,而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在立足中国古典文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论,就必须采取合理的视角正视这两大挑战,从而做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巫文化视角”为研讨楚辞屈马之最佳视角,指出东汉王逸,北宋朱熹等学者已从这一角度对屈骚进行审视,指出日本学者的“巫系文学论”有其合理的内核,从四个方面论析了南楚巫文化对屈骚思想和艺术的巨大影响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论主张,如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了这些文论主张在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了散文艺术的成熟;二是奠定了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基础;三是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契嵩是北宋倡导儒释融汇的著名僧人,在禅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论是北宋释子文论的代表。他对于“人文”、“言文”的论述,兼有古文家、道学家、政治家诸种之长,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