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草莓灰霉菌(BotrytiscinereaPersoon)在25℃,pH4的Peberdy培养基中静置培养10天达到生长高峰。产毒高峰期为静置培养20天。该毒素经高温灭菌后,毒力基本不变,但其氯仿提取液的光吸收特征峰稍有变化。低温保存一年的斜面菌种,产毒能力明显下降。接种实验证明,所产毒素对草莓果实有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改进了白芷愈伤组织培养细胞的电镜制样技术,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相似文献   

3.
不同粳稻品种成熟胚诱导过程愈伤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粳稻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8+30 g/L蔗糖+10 g/L琼脂+5 g/L山梨醇+2 mg/L 2,4-D+0.3 mg/L 6-BA),记录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统计分析表明其出愈率有显著差异,并分别取接种15 d、22 d、29 d和36 d时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观察其不同诱导天数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水稻材料在相同的诱导时间下细胞的发育阶段不同:扬辐粳7号的愈伤组织的细胞发育较快,较早的进入了成熟阶段;而武育粳3号愈伤组织的细胞则发育较慢,较长时间仍然处于分生阶段;苏沪香粳则发育更慢.由此推测,不同粳稻出愈率和分化的高低主要与愈伤组织细胞发育速度的快慢、生理功能的强弱、以及其衰老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明星,明晶,春香3个草莓品种的幼叶和匍匐茎茎尖的切块愈伤组织诱导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和分析,发现确实存在无性变异,从而为利用草莓体细胞无性变异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草莓愈伤组织诱导苗染色体行为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明显、明晶、春香3个草莓品种的幼叶和匍匐茎茎尖的切块愈伤组织诱导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行为的检测和分析,发现确实存在无性变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的延长,水稻分化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25%~30%较好;愈伤组织浸泡12~24h可以得到分化出苗。在愈伤组织上直接加上毒素并长时间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每个愈伤组织滴加的毒素应小于2.0ml。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的延长,水稻分化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25%~30%较好;愈伤组织浸泡12~24h可以得到分化出苗。在愈伤组织上直接加上毒素并长时间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每个愈伤组织滴加的毒素应小于2.0ml。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幼胚进行处理,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对水稻幼胚的愈伤的诱导和分化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水稻胚性愈伤获得率和分化能力显著降低。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毒素对幼胚的筛选取效果较好,可以获得较多的胚性愈伤和较多的分化苗。培养基中毒素的浓度处理以30%效果好。水稻幼胚的抗性筛选过程中胚性愈伤获得和分化苗数较高,是很好的培养材料;而且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并可以同时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幼胚进行处理,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对水稻幼胚的愈伤的诱导和分化的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水稻胚性愈伤获得率和分化能力显著降低.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毒素对幼胚的筛选取效果较好,可以获得较多的胚性愈伤和较多的分化苗.培养基中毒素的浓度处理以30%效果好.水稻幼胚的抗性筛选过程中胚性愈伤获得和分化苗数较高,是很好的培养材料;而且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并可以同时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胚芽的生长和胚的诱导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性的延长,水稻诱导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30%较好;浸泡水稻成熟胚以处理72h愈伤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在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中,以用含毒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愈伤的处理的筛选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种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结合灰霉病病菌的模糊性,建立温室草莓灰霉病病菌的T-S模糊模型。根据Lyapunov稳定性定理,给出所建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设计控制器,使模型全局稳定,实现对温室草莓灰霉病的预防与控制。最后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进行调查和采样,根据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和寄主范围对葡萄灰霉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葡萄灰霉病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5~30℃,最适温度为15~25℃;生长的pH值范围是2~9,最适为3~6;光照条件对病菌的生长基本无影响;该菌的寄主范围广泛;木纳格和巨峰对葡萄灰霉病的抗性较强;甲基硫菌灵、亿嘉乐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仙客来叶圆片方法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lonostachys rosea和Trichoderma koningii抑制B. cinerea的效果达94%~100%,其效果优于所测试的从仙客来上分离的真菌和细菌的多数菌株。用整株仙客来测试生防菌效果表明,C.rosea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效果分别达96%、58%、53%、77%;而Trichoderma koningii的效果分别达100%、42%、100%、 90%。 以析因试验设计对B.cinerea和C.rosea或T.koningii施用浓度在生防效果上的交互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C.rosea的接种浓度是病原菌浓度的10倍或10倍以上时,其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的效果分别达73%~100%、52%~86%、100%、54%~68%;当T.koningii的接种浓度为106个/mL或以上时,其抑制B.cinerea在仙客来(接种浓度为103~106个/mL时)各部分发生的效果分别为:叶片100%、叶柄62%~100%、花瓣38%~96%、花梗 56%~100%。C.rosea在叶龄为2、3、5、6 周的叶片上的生防效果更好,而在叶龄为4 周的叶片上效果差些,在叶龄为1 周的叶片上无效果。T.koningii在叶龄为1~6 周的叶片上均可有效地抑制B.cinerea的发生,抑制效果达89%~100%。C.rosea和T.koningii均是在温室内防治仙客来灰霉菌B.cinerea的具潜力的有效生防菌,但T.koningii的防治效果显著地优于C.ros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通过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为聚集分布,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发病中心,应用种群聚集均数(A)检验了聚集的原因。根据1wao抽样公式,获得了在各种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为d-/1=n±2.1131√n。  相似文献   

15.
40%嘧霉胺SC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0%嘧霉胺SC 800倍液防治番茄灰霉病,对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0.06%和85.2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速克灵WO 1000倍液的防效.在稀释800~1200倍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可达85%~90%,并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3株抗灰霉病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云南永胜、中甸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3株放线菌菌株YIM31658,YIM31679,YIM31777.具有很强的抗灰霉病活性,防效均达到100%.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等多相分类研究,确定其分属链霉菌属和链孢囊菌属.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苔藓植物小立碗藓与病原真菌灰霉菌的互作关系,观察了灰霉菌在小立碗藓配子体中的感染行为和小立碗藓受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另外,还测定了接种灰霉菌后小立碗藓配子体的过氧化氢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1(PR1)基因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i)在灰霉菌接种早期小立碗藓出现类似维管束植物的过敏性反应;(ii)接种早期PR1基因表达上调和POD活性增高,说明PR1和POD可能与小立碗藓对灰霉菌的早期防御反应有关;(iii)病原菌侵染引起小立碗藓配子体内CAT、SOD活性下降和过氧化氢量升高,说明小立碗藓与灰霉菌互作中出现了氧化还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接骨木叶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粗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骨木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抑制和促进两种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顺序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各浓度都表现出抑制作用;2 000mg/L的乙醇顺序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为29.922 2%.本试验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喜树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喜树叶片置于培养基1 d以后即发生细胞分裂,叶片切口处叶肉细胞最早活化分裂,随后分裂逐渐遍及整个培养材料.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叶绿体中积累大量淀粉,产生原质体芽和原质体,是叶肉细胞脱分化过程的中间演变阶段.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线粒体、内质网分布于叶绿体及质膜周围,数量较多,内质网为粗面内质网.细胞质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逐渐减少,胞间隙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逐渐增大,为裂生型胞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