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一株源自山羊,疑似烟曲霉(命名为YQM6)的菌株,并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PCR扩增其毒力基因,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探究该分离株特性.试验结果显示,YQM6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烟曲霉(MZ150 487)同源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烟曲霉(NR121 481.1)聚为一支.扩增得到601 bp ITS基因片段,检测出小G蛋白(RHO1)、蛋白激酶A调节亚基(PkaR)、过氧化氢酶1(Cat1)、碱性蛋白酶(Alp2)、核糖核酸酶(AspF1)等5个毒力基因.试验小鼠见肝、肾肿大,肺及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心肌血管充血,肝细胞体积增大、水肿,脾小体淋巴细胞减少,肺毛细血管扩张.该菌株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对卡泊芬净耐药.综上,YQM6菌株被鉴定为烟曲霉,且该菌株具有一定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一种重要的嗜冷肠道致病菌,研究表明Y.enterocolitica血清型有60多种,我国致病性菌株生物/血清型以3/O∶3和2/O∶9型为主;另外Y.enterocolitica具有1A、1B、2、3、4、5共6个生物型,除了1A型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外,其他5个已确定具有致病性,且1B为高致病性菌株;主要毒力因子有ail、ystA、ystB、yadA和virF,常用来判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性;Y.enterocolitica对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并且许多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有脉冲场凝胶电泳、扩增基因重复序列、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其中具有操作简便和多态性高的ERIC-PCR在Y.enterocolitica分型中也将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9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中的气溶素基因(AERA)、溶血素基因(HLY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6/9的A.HYDROPHILA中存在AERA基因,8/9的A.HYDROPHILA中存在HLYA基因,而在7/9的A.HYDROPHILA中检测到AHPA基因。通过比较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病性,发现AHPA阴性菌株是无毒株,强毒株都呈AERA HLYA AHPA 基因型。AERA HLYA AHPA 基因型是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发现AHPA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皆为毒力菌株,并且发现AERA和AHPA基因存在相关性,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对从成都等地分离的64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8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5个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携带率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分别为40.6%(26/64)和39.1%(25/64),在健康鸭泄殖腔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别25.0%(7/28)和21.4%(6/28).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携带fyuA和i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P<0.05),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罗非鱼的体内分离和鉴定出40株维氏气单胞菌,并对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8种毒力基因检测及ERIC-PCR分型分析.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表明:在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中,主要携带6种毒力基因,即act,alt,ast,fla,lip和hlyA基因,其携带率分别为35.0%,22.5%,27.5%,37.5%,5.0%和15%,未能检测到TapA和aerA基因;根据不同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不同,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又可分为13种毒力基因型,携带2种以上毒的菌株有15株,占总数的37.5%,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有9株,占总数的22.5%,其中HNWC23携带5种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型为act~+alt~+ast~+hly A~+fla~+.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该40株维氏气单胞菌可分为四个大簇,以遗传相似度(96%)为界可将其分为18种ERIC型,每个簇中的ERIC型都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管理Comamonas kerstersii(C.kerstersii)感染,通过分析C.kerstersii菌株121606基因组中的毒力因子基因(VFGs)来了解其毒力和致病性。对已经完成测序的C.kerstersii 121606基因组,通过BLAST搜索VFDB数据库来预测其VFGs。结果表明:C.kerstersii含有大量VFGs,其中一些与其在人体内的生存和生长,以及在胃肠道和肺部的致病性有关。基因组分析表明:C.kerstersii可能是一种细胞内病原体。C.kerstersii所携带的VFGs有助于解释其在文献中所报道的胃肠道感染和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肺部感染中的毒力和致病性,这些数据也为新型抗生素和疫苗开发提供了理想的靶点,以用于治疗C.kerstersii感染。  相似文献   

7.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R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菌株pirABVP基因携带情况;选取代表性菌株,以浸泡感染方法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菌鉴定结果显示:从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坎贝氏弧菌及欧文斯氏弧菌为主;其中10株菌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本实验选取4株pirABVP基因阳性菌和1株pirABVP基因阴性菌进行了感染试验;致病性试验显示,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的4株菌可使健康对虾发病,出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典型症状,且持续暴露于病原菌的实验对虾的最高死亡率可达95%,比短时间暴露组死亡率高40%左右;发病虾肝胰腺及肠道组织出现了肝胰腺小管崩塌及肠绒毛脱落等严重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携带pVA1质粒的副溶血弧菌、欧文斯氏弧菌和坎贝氏弧菌等多种弧菌诱发了舟山地区对虾AHPND,养殖环境中的AHPND致病菌持续存在会导致对虾死亡率处于高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副溶血弧菌毒力评价的动物模型,研究通过混合正交试验,用不同浓度和致病性的副溶血弧菌采取腹腔注射和灌胃的方式感染4周龄的小鼠,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并计算一段时间内小鼠的死亡率,分析不同因素对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鼠死亡率的因素顺序为:感染途径菌液浓度菌株毒力;采用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浓度为7.5×107cfu/m L的菌液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精神状态最差,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疑似细菌感染鸽的病原菌,以病死鸽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血清型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分离的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H-1,是短杆状、中等大小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且其形态特征和生化鉴定特性与大肠杆菌相符;经16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菌株QH-1为大肠杆菌;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H-1为O26血清型分离株;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H-1能引起鸽和小白鼠感染发病,且试验鸽发生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症状;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QH-1携带irp2,FyuA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QH-1对头孢曲松敏感;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耐药。疑似细菌感染的鸽病例为大肠杆菌的感染,可以选择头孢曲松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应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6×108的细菌数,经静脉注射家兔的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致病性血清型带毒力质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G151(血清型0:9)和LAB-8182(血清型0:3)引起家兔组织严重的病理学改变:血细胞渗出,微脓肿和菌落形成,组织变性坏死、溃疡.致病性血清型丢失毒力质粒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82-140(血清型0:8)注射的家兔组织病理学改变轻微.493-80V-(血清0:9)不引起家兔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荚膜检测、血清学实验、内毒素毒力测定及植物致病性检测等方法,研究Bacillus halodurans XJU-80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该实验菌株有荚膜、凝集反应效价为640,有内毒素,而且该菌株对植物也具有致病性。由此得出B.halodurans XJU-80具有致病性的实验性结论。B.halodurans XJU-80菌株是继B.halodurans C-125全基因组测序后在新疆分离的新变种,因此,本研究将为该菌株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必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秦皇岛地区狐源大肠杆菌(E.coli)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采用常规的鉴定方法,从不同养狐场送检的腹泻的狐狸体内分离鉴定出20株E.coli。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为致病性E.col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药率分别达到95%和90%。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tet A和tet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本研究为秦皇岛地区防治狐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应用致病性血清型丢失毒力质粒Y.e菌株439-80V-及82-140进行家兔体内感染,通过大体病变、组织病变和细胞病变的观察.研究其致病性及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这两株Y.e.菌感染性与致病性明显弱于对照组──致病性血清型带毒力质粒Y.e菌株,其中.用439-80V-菌株接种的家兔不发生感染与致病.用LAB-B182菌株接种的家兔有排菌,肠粘膜上皮溃疡,急性脾炎病变.但无微脓肿及菌落形成.无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InlA/InlB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LM△InlA菌株的基础上构建LMInlA/InlB基因双缺失株。通过小白鼠肝脾脑细菌计数、LD50和溶血实验,研究LM在InlA/InlB基因缺失后毒力上的差异。结果显示:LM△InlA/△InlB基因双缺失株与LM菌株相比,双缺失株的LD50升高2个数量级;与LM△InlA、LM△InlB菌株相比,双缺失株的LD50均升高1个数量级;双缺失菌株在小白鼠肝脏、脾脏和脑组织内的载菌量均显著减少(P0.05);但没有改变其溶血特性。结果提示,InlA/InlB基因双缺失后,LM菌株的毒力能够明显减弱,但不改变其溶血特性。  相似文献   

16.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鉴定与序列同源比对,所分离菌株为Psa,该菌株在‘红阳’猕猴桃的接种检测中显示不同致病性,其中ScYbH2、ScDjyH2、ScYbH1接种植株出现溃疡病症状,而ScMbJ1、ScDjyH3、ScYaH2未表现显著致病性。烟草叶片超敏反应也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能力。该研究获得了猕猴桃溃疡病分离菌株,其表型差异为后续的致病基因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选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P131小种的REMI(Restriction Enzyme MediatedIntegration)转化体库获得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命名为PX1.与野生型菌株P131相比,该突变体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丧失,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差异不显著.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突变表型和潮霉素抗性标记共分离,说明突变是由于外源质粒插入引起的,因此,可以此为标记克隆控制该表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引起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的潜在病原。明确该疾病致病机理及其宿主与病原的互作将加强对该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从影响细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和病原与宿主互作两个方面阐述类鼻疽伯克霍德尔菌的致病机理,为该菌的有效控制提供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在四川省玉米弯孢菌种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27个弯孢菌菌株,在感病品种川单13和抗病品种Mo17进行致病性测定.把病斑大小和产孢量作为弯孢菌致病性鉴定与评价的标准,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弯孢菌或同一种类不同来源的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而且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的分化,可初步划分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用各菌株5个浓度梯度的菌液拌匀人工饲料喂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及用感染液浸泡过菌液的稻杆饲喂水稻二化螟.结果显示菌株227、235对这三种害虫的毒力效果较好,其中菌株235对水稻二化螟的LC50为17.09×10-6 g/mL,菌株227对斜纹夜蛾的LC50为18.02×10-6 g/mL.此外还发现即使这些菌液不能使这些害虫致死,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化蛹及成虫羽化.不同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同一害虫的毒力和敏感性不同,相同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对不同害虫的毒力和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