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中出现的各类力学问题受到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本文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特点入手,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中的合拢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合拢技术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前,钢结构建筑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厂房建设、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由于钢结构具有性能稳定、施工便利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钢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地震灾害是任何建筑物都要克服的困难。【方法】本研究通过介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以现有的多层钢结构为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多层钢结构减震设计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建立三种减震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根据规范要求选取三条地震波,并对其进行多遇、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三阶振型,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通过对比结构的层间位移、顶点加速度,发现增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的钢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结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桥梁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当前我国混凝土结构存在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与工程设计的耐久性标准低、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桥梁运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测和维护有关。为此,要优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内容,做好混凝土材料选择、上部结构的细部设计、下部结构的细部设计等各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5.
6.
7.
8.
交通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安全防护系统中最基础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保证行车的安全,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道路的真实情况,对高速公路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安全设施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钢结构建筑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厂房建设、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由于钢结构具有性能稳定、施工便利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钢结构建筑,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笔者阐述了钢结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及配套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对校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要求会更高。为了学校校区的环境整洁美观,设计中要求所有室外管线均地下敷设,这些因素给室外管线综合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下面就以河南大学新校区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跨网壳结构板式橡胶支座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际工程中,支座是假定固定或铰接,而实际结构则是介于二者之间,常常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大跨度网壳结构的板式橡胶支座计算与构造设计,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分析,重点探讨了在均匀施加支座竖向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水平推力的大小,得到三向最大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各水平推力对应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得到主要的变化规律,在实际工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靠性理论对分馏塔法兰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给出了分馏塔法兰进行可靠性分析所必备理论基础.作为算例,对分馏塔法兰的厚度,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与传统常规设计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设计理念上,分馏塔法兰的可靠性设计优于传统常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梁是连接墙肢的梁,具有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的作用,同时在地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应该加大对于连梁的重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在施工之前要对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强大的破坏力可以直接摧毁建筑物.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本文以已有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隔震设计分析,并研究了多遇地震作用下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不同隔震方案.对比分析发现,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都能起到很好的消能效果,但是基础隔... 相似文献
17.
110~220kV输电线路的出现满足了现在人们日益升高的用电负荷要求,因此110~220kV输电线路在现在电力输送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本文从安全原则,在线监测、硬件结构和防雷保护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再设计110~220kV输电线路时,相应的提出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
<正>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工程所有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以往,我们已经认识到诸如"长直线接小半径"等不利线形组合对车辆行驶不利,但是"长直线"长到什么地步、"小半径"小到什么程度一直无法定量化。 相似文献
20.
冯建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165-167,180
阐述了视觉符号元素、视觉语言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以及中国元素的内涵及其分类.提出了关于中国元素的视觉传达设计思想和风格,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上海世博会会微的设计作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