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麦42是采用人工合成小麦首次培育成功的普通小麦推广品种,苗期表现强势生长.为弄清其遗传基础,评价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利用川麦42×川农16构建的12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苗期叶长、叶宽、生长率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小区产量、千粒重呈显著性相关,可作为品种早期初步选择的参考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合成小麦Syn CD780及其衍生品种川麦42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构建的2个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多环境(年份×地点)田间试验和产量性状QTL分析,探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结果表明:① 所考察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和双向超亲分离。S12群体(Syn CD780×川育12)高产株系平均单产670 t/hm2,比川育12提高64%,增产缘于千粒质量的显著提高(100%);S16群体(川麦42×川农16)高产株系平均单产79 t/hm2,比川农16增产181%,增产缘于粒数/m2和千粒质量的共同提高。② 基于S16群体实验数据,共检测到LOD>30的产量性状QTLs 55个。其中,产量QTLs 7个,贡献率75%~273%,均来自CM42;产量构成因素QTLs 48个,贡献率78%~328%。利用人工合成小麦或其衍生品种突破四川盆地小麦产量瓶颈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创建的小麦异交群体在长期选择下,不同选择方法所产生的选择效果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对遗传力较低的性状进行改良时,适当运用相关选择在早代是可行的;指数选择在改良小麦异交群体时比单性状选择更有效,经验指数选择稍优于理论指数选择,在指数选择时,提高选择强度是可行的,可在保持群体一定遗传变异的基础上提高群体改良的速度.群体遗传结构在每项选择过程中要发生变化.加性方差和遗传力作衰减变化;当选性状与非当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单性状选择下趋于0,而在指数选择情况下,各遗传相关变化的结果不利于指数选择进展.  相似文献   

4.
 以收集及引进的5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筛选耐旱小麦种质,结合旱胁迫相关指标测定,揭示耐旱生理指标与耐旱性能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经干旱处理复水后品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川麦42、西农2000和洲元936的成活率均高于65%,其他品种低于42%。进一步分析3个耐旱品种和随机选择的3个干旱敏感型品种在干旱胁迫下4种生理指标的差异表明,耐旱性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及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旱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降低,表明小麦苗期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Pro及MDA含量与小麦耐旱性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遗传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遗传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遗传相关系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品种川育12, 川麦42, 川麦47和小观542为材料, 生长15 d后用200 μmol/L CdCl2水培小麦幼苗, 研究镉(Cd)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Cd胁迫4 d的情况下, 四个小麦品种的抗氧化酶类活性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品种间也无明显区别. 但在Cd胁迫8 d时, 川育12受镉胁迫最为严重, 生长最差, 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 电导率也大幅度上升, 抗氧化酶类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超氧化物歧化物(SOD), 过氧化物酶(POD), 抗坏血  相似文献   

7.
川幅3号小科是六盘水市农科所小麦室1991年从四川农科院引进的高抗三锈及白粉病的优质高产良种。经连续四年的品比,多点、区域试验后,决定于1996年在我市大向面积推广种植。为探索此品种在我市部分低温寡照地区的适宜栽培措施,笔者采用两处不同的霆栽培方法,提高和改善了小麦群体对光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白粒小麦川麦107为对照,将蓝、紫粒小麦籽粒蛋白营养与黄酮粗提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蓝、紫粒小麦籽粒的蛋白含量、蛋白质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白粒对照小麦川麦107;蓝、紫粒小麦籽粒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蓝、紫粒小麦籽粒黄酮粗提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蓝、紫粒小麦籽粒黄酮粗提物的抗猪油氧化能力都较60%乙醇强.参试材料中,除031-1的酸败时间较川麦107稍早之外,其余4个蓝、紫粒小麦品种发生酸败的时间均比川麦107要晚.  相似文献   

9.
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q交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在F1的表现及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F1多倾低亲或近中亲遗传,呈负向优势,产量性状则表现较大的正向优势.各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加性为主.#409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小偃6号和冀麦23则在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产量等性状上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0.
5种G型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G型不育细胞质在普通小麦10个品种核背景下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东方山不育细胞质引起部分供试小麦雄性高不育,T型恢复系不易恢复其育性,该胞质在杂种小麦利用中价值可能不大;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4种G型不育细胞质引起供试小麦雄性全不育且稳定,对供试小麦品种诸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大多数供试T恢复系都能恢复其育性且恢复度较高,在杂种小麦应用中有较大  相似文献   

11.
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效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由信谷核不育基因构成的异效群体内4个性状进行连续两轮歧化选择,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群体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表现和变异程度未发明显变化;但群体分布状况有一定改变,尤其是每穗粒数的分布数化较为明显;株高和千粒重的有效因子数估计基本符合小麦遗传实际表现,每穗粒数的有效有效因子数估计略低,说明此性状遗传背景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2.
种子活力研究一直是种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1〕。多数研究结果是有关发芽、贮藏、检验、陈种子利用及活力测定方法,而种子活力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报道尚少。牟致远等〔2,3〕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是一个可遗传的特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种子活力,通过基因重组可以提高种子活力,种子活力的遗传力较高。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演变,种子活力具有递增的趋势,现在推广良种均有较强的种子活力,且活力指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而种子活力是小麦高产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及表示指标很多…  相似文献   

13.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选择早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单株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含未选对照系统的二向选择方案,针对由不同亲本构建的“矮败”小麦群体DNS3,就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四个主要性状各自进行了三轮选择.结果表明,小穗密度选密、株高选矮的效果最佳,三轮平均进展分别是672%、602%,且其选择响应第1轮最大;穗粒数、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理想.利用矮败小麦连续选择可克服株高升高的趋势,选择使群体的平均数向量位置迁移、群体内植株的分布频率改变.四个选择性状向下选择的变异系数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麦品种问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德恩 《科技资讯》2006,(17):153-153
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6个小麦品种组配成所有可能的单交、三交、双交组合。并且利用不同的模型分别估算了不同杂交类型当中各种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探讨了基因效应与配合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最后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种杂交类型中,同一性状不同杂交方式起主要作用的基因效应是相同的;同一种杂交方式不同性状起主要作用的基因效应有所不同。三交、双交分析结果表明,上位效应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是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加性×加性上位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显性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17.
节节麦DNA指纹关系所揭示的古代中国与西方农业技术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伊朗和新疆的野生类型节节麦以及中国黄河流域(陕西、河南)杂革类型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伊朗节节麦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次为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和新疆的节节麦;遗传相似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与来自伊朗不同地区的野生型节节麦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因此,我国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可能根源于节节麦的多样性中心伊朗,而后作为伴生杂草随着栽培普通小麦的东传而进入中国古代的腹地中原地区.这一结论从DNA分子水平上为普通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个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证据,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对东西方农业及其技术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衍生自“川35050×山农483”组合包括131个系的RIL群体,对21个与蛋白质和淀粉相关的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了19个性状的35个加性QTL,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99%—40.52%,这些QTL分布在1D,2A,2D,3B,3D,5A,6A,6B,6D和7B等10条染色体.30个QTL的加性效应值为正值,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川35050;其余5个QTL为负值,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山农483.获得了蛋白质性状的15个QTL,主要分布在1D,3B和6D染色体;检测到淀粉性状的20个QTL,主要分布在3D,6B和7B染色体;只有7个(20%)交叠QTL(co—location QTL)涉及蛋白质和淀粉性状两方面性状.蛋白质和淀粉性状的QTL有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不同区域的趋势.22个QTL簇集于5条染色体的6个区域.蛋白质性状的2个QTL簇(QTL cluster)位于1D和3B染色体,淀粉性状的3个QTL簇位于3D,6B和7B染色体,而涉及蛋白质和淀粉性状的1个QTL簇位于1D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1胁迫对4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NaC1胁迫浓度的增大,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中,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受盐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其中“神龙4号”为耐盐品种,“神龙3号”次之,“川麦32号”耐盐性中等,“绵农7号”不耐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麦赤霉病抗源苏麦3号构建的两个小麦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苏麦3号/Alondra和苏麦3号/安农8455,采用单花接种、表土接种及自然发病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并根据苏麦3号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的连锁分子标记Xgwm 493和Xgwm 533.1分别对群体进行抗性连锁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温室单花接种所获得的鉴定数据中,标记的赤霉病抗性连锁效应最高,P值分别小于0.0001,抗性鉴定结果最为准确.研究表明,对小麦赤霉病这种由数量性状控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真菌病害进行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应采用控温控湿条件下的单花滴注接种鉴定方法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