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牛:在缅甸的查乌镇有种水牛能当忠实的“邮差”。每逢周三和周五,邮局工作人员从牛棚里牵出一头牛,在牛背上装上信件和邮包,然后轻轻拍拍牛的臀部,牛就朝目的地进发。逢坡过坡、遇河涉水。走到一个村庄的邮局前停下来,发出一声低鸣。再由邮局职工卸下邮包,装上新邮件,让它吃饱喝足后,又登上返回的路途。水牛“信差”从不晚  相似文献   

2.
鸟类所以会赢得人们的喜爱,除了它们美丽的羽毛之外,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副天赋的美妙歌喉。“鸟语花香”和“燕语莺声”这两个成语表明了赞赏之意。当然,有的鸟的鸣声并不美,例如喜欢“呱呱叫”的乌鸦就是,甚至惹人生厌。鸟类中有一大批鸣声悦耳的小鸟,它们大多是体态轻盈,行动灵巧,特别善于鸣叫,因此叫做鸣禽类。中国传统的鸣禽,最为人所熟知的,有百灵鸟、画眉、黄鹂等。还有能学人说话的八哥、鹩哥。黄鹂就是古诗中所说的“黄莺儿”,杜甫还有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古人还称黄鹂为“黄栗留”,称八哥为“鸲鹆”,称鹩哥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报刊上常有所谓鲸“自杀”的消息。有时,一群海中庞然大物一齐冲上海滩,搁浅而死。有些学者推测这与海洋的污染有关。近读古籍,才知道鲸的“自杀”古时就有,并非是新时期的新鲜事儿。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祜四年)的秋天,北宋的大学者欧阳修(字永叔)差人给他的好友梅尧臣(字圣俞)送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是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反映出他有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他描写动物的诗很多,也很生动。最近我注意到他写的一首《咏蜘蛛》: 日结一尺网,知吐几尺丝? 百虫为尔食,九腹常苦饥。诗中“九腹”一词费解,经查《诗  相似文献   

5.
炎热而绮丽的夏天来了。热天,孩子们最喜欢追捕蜻蜓。雨前的低空中,常可见大群的蜻蜓在夕阳斜照下,洋洋得意地上下飞舞,正在捕食小虫。这时若想用纱网去兜捕它们,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因为蜻蜓视觉很灵,飞行极快。蜻蜓的复眼半球形,两个复眼占了头部的大部分面积。蜻蜓和天蛾(傍晚出来吸食花蜜的一种蛾子)是昆虫中的飞行健将,速度数一数二。蜻蜓和蝉(知了)是夏季孩子们追逐和嬉戏的两个对象。蝉的特点是会叫。蜻蜓的诱人之处在于它的神奇的飞行能力;色彩鲜丽,仅次于蝴蝶;数量极多而又对人无害。当然,它还捕食害虫,于人类有…  相似文献   

6.
bark:狗及狐狸的叫声bleat:(羊或小牛)叫声;咩咩声bray:(驴等的)叫声buzz:(蜜蜂、蚊子等)叫声cackle:(母鸡下蛋后)咯咯声chirp:(小鸟、昆虫等)唧唧声、嘤嘤声  相似文献   

7.
正乔乔木家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从河北老家来的。妈妈说乔乔木得管客人叫表舅。这位表舅说话很有意思。他在家里东看西看,然后问乔乔木:"你们家茅厕在哪里?"乔乔木愣住了,心里暗想:茅厕是个什么东西?他怎么知道我们家有这种东西?见乔乔木没有反应,表舅又一脸焦急地说:"我实在憋不住  相似文献   

8.
在低等动物当中,蚯蚓可说是独具特色的一个物种了。它是除昆虫幼虫之外,陆地上最常见的蠕虫,是专在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它没有明显的头部与躯干部之分,也无任何肢体,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比蛔虫、绦虫等寄生虫高级,但比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低级。蚯蚓前端有一个简单的口,后端是一个简单的肛门,除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中,如果有动物名称出现,可以分作三种情形。其一是,全诗以动物为主题,如苏轼的《二虫》和梅尧臣的《惊凫》(见本刊2001年第6期);其二是,主题虽不是写动物,但在某些方面与动物有关,如唐诗中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鹦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其三是,以动物的描写作先导,引出主题。动物可以与主题无关。这种手法叫做“起兴”。《诗经》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国风·邶·燕燕》有这样六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诗的主题是母亲送女儿出嫁,有些悲伤。…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30日那天,我打开电视,正好是鞠萍姐姐当主持人。这次她主持的不是小朋友的节目,因为走上台的都是一些大朋友。这时她说道:请嘉宾出场!只见一位中年人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幅画儿。他说:“我画了一只鹭鸶,给大伙儿看看!”他把画幅展开,我不禁大吃一惊,鹭鸶只有白的,怎么画儿上竟然是只黑色的大鸟?腿和脖子说长也不太长,嘴像鸭子,还有点尖。惊愕之馀,忽然明白了,原来他画的本来就不是鹭鸶,他画的是鸬鹚,就是帮助渔人捉鱼的,俗名叫“水老鸦”,又叫“鱼鹰”。鹭鸶(读音lùsī)和鸬鹚(读音lúcí)读音相近,就…  相似文献   

11.
《孤独者》中暗含着一种趋新与恋旧的情感纠葛,这突出表现在魏连殳对旧家庭的反叛与留恋,对新式家庭的向往与疑虑;这种纠葛得不到解决,造成他缺乏家庭温爱,形单影只地孤独寂寞;魏连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蕴涵着鲁迅本人当时复杂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的案头摆着一本小册子,微微发黄的封面,仅仅32页,售价只有8分钱。由于它的科学内容和文艺笔法,每次清理都舍不得丢弃,陪伴我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书名叫《鱼狗的故事》。今天就写一篇短文,关于翠鸟的,来纪念这本小书。关于翠鸟的第一首诗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见到的一首诗特别有韵味:衔鱼翠鸟[唐]钱起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由于这首小诗的吸引,唤醒了我对诗词的兴趣。于是便分类整理了所有的五言仄韵绝句,又扩展到动物诗,结果大有收获。以前只知道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这两首仄韵诗,这一…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人们不仅从动物的生物特点产生灵感发明了各种武器装备,而且还向动物学习,根据各种动物的行动特点创造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战术行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灵活地运用这些仿生战术,对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趣谈“豆”     
正豆字在中国源远流长,出现在很多词语中: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纪;煮豆燃萁出自曹植的诗,用豆萁做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互相残杀或内部互相迫害;驽马恋栈豆指劣马留恋马棚里的饲料,比喻庸人目光短浅,贪恋家室或禄位;还有大家熟悉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几个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数学中"直觉"与"结论"有时反差很大,并阐述直觉和证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弘扬地方文化 ,中文系特别进行了萍乡地方文化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古诗中的武功山》就是本课题中的第一篇 ,希望得到热爱家乡的人们的批评和指正。  武功山是江西境内名山 ,海拔一九一八点三米。自古以来 ,它以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萍乡人乃至全国人的目光 ,一大批历史人物在此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美丽的诗篇 ,从而又使武功山增添了深厚的人文文化的意蕴。现在 ,轻轻越过历史的烟尘 ,让我们将目光透注到其中。东汉末年 ,葛玄在武山上炼丹成功。他的兴奋 ,即使隔了一千八百年 ,我们在他的《丹成颂》中依然能够分享 :“…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曾听一位在老师讲:不知哪朝哪代的哪个人,居然糊里糊涂地把“射”字和“矮”字的读音给弄错了。他说,据字形来理解“射”字左为“身”,右为“寸”,一寸长的身子此人自然是很“矮”的了,所以“射”字该读成“ai”,而“矮”字,左为“矢”,  相似文献   

18.
上一次给大家介绍了古称“百舌鸟”的乌鸫。这个“鸫”字原来是个废弃的古字,在古文献中都是罕见的,现在却成了现代鸟类学中的常用字。老的字典里还有许多古鸟名,现在已不使用,但在阅读古文献时却常能遇到。“鹘”这种鸟,就是古人在古典诗歌里经常提到的一种猛禽。“鹘”字一字单用时,读为胡(hú);同别的名词组成双音节词时,读为古(ɡǔ)。古人形容某物飞得极快,常用“疾如鹰隼”这个成语。隼读音为损(sǔn)。鹰隼不是一种鸟,而是两类鸟的合称,一类是鹰类,另一类就是隼类。鹰属鹰科,隼属隼科,二科合为隼形目。鹰和隼最…  相似文献   

19.
鶺鴒是一种小鸟,它不但能飞,爱唱,还善于在平地上奔跑,处处表现出一股“机灵”劲儿。如果这“鶺鴒”的名字不是古人取的,真还以为它是从“机灵”二字引出来的呢!翻开《北京野鸟图鉴》,书上说此鸟“栖息于河、湖、溪、渠等水域附近的草丛、耕地上,也见于城镇居民区。”白鶺鴒是一种常见的鸟,它分布甚广,我国各地,包括沿海各岛屿,到处都有它的踪迹。除白鶺鴒外,我国还有山鶺鴒、黄鶺鴒、黄头鶺鴒、灰鶺鴒等几种,但它们不如白鶺鴒那么常见。因为鶺鴒常出现在河、湖、溪、渠等水域附近,所以有些人(包括某些古人)误以为它是水鸟。动物学家把水鸟…  相似文献   

20.
每当夜幕降临,人类的世界就渐渐恢复了宁静。可是就在这时,昆虫的世界一片繁忙:蟋蟀和螽斯在拼命地摩擦着翅膀,翩飞的灯蛾正在找寻远方的光线,萤火虫用一闪一闪的荧光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诡异的轨迹,笨拙的锹甲也在步履蹒跚地找寻着什么……然而在这些活泼的生命中间,却有一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