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耿天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Z1)
本文分析了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提出“经络是以孤波形式传递信息与能量的通道”的见解,其物理基础是生物膜的受激传导非线性动力学.借助非线性扩散方程可解出此“经络孤波”的具体形式.孤波的波形、波速不变可实现信息和能量的长距离传递.孤波速度与经络传导速度恰好吻合,为此解释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细胞环境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 将物理因子导入到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突变概念的提出者、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者之一的荷兰遗传学家德弗里斯(H·Derives).1904年, 他在美国纽约冷泉港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中, 预言“X射线和镭射线可以穿透活细胞的内部, 使生殖细胞中的遗传粒子发生突变”.在此观点指导下, 1925年, 苏联的G.A.Nadsons等人用X射线处理真菌, 并获得了新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3.
人体组织液定向流动与经络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关于人体经络本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在穴位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小分子可观察到物质沿和古人描述的经络差不多的经线迁移,人们不仅得到了这样迁移的图像,而且还测量到了迁移的速度.但对这种循经的物质迁移一直没能从理论上给予解释.通过对人体小腿段胆经和胃经"地”的位置巨微解剖观察发现,经络线位置的骨间膜腓侧和胫侧的血管自上而下呈不均匀分布,在穴位区毛细血管密集,且在穴位和经线上的毛细血管排列呈与经线平行状.根据这一解剖事实,建立了一种毛细血管血浆与组织液交换的血液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发现,在这样的解剖结构下,组织液能产生一种定向的流动并在毛细血管密集的穴位区获得加速,并不断接力构成一条与经络线相吻合的流线.在这种流线上物质可以定向输运,计算表明在生理状态下这种输运的速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每分,这和实验观察到的循经感传速度及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速度相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组织压力增高、动脉压改变以及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都会影响流速,这和人体经络的特征是相符合的.为解释经络的科学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络在中医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人、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和药物归经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等记载。经络的分布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无所不通。经络的基本作用是联络、调节和营养。但经络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很重要,而且为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新… 相似文献
5.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居所的创造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居住环境、城市与建筑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居住建筑空间的品质息息相关,这将使得建筑空间的健康属性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空间的物理要素分析指出,传统居住建筑和谐于地域自然环境。当代一些建筑则因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数量加剧等因素所致,背离了对健康环境要求的进化方向,成为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不利的"病态建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健康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在当今建筑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健康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使健康建筑空间成为绿色、低碳建筑固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9.
10.
郝天护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1)
研究各种物理和化学环境作用下的固体,研究它的变形和应力,并不一定把物体看成连续的不变化的,而是看成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环境作用下不断变化中的物体,甚至多孔的物体,考虑它的弹性、朔性、粘弹性、可溶性,甚至和周围环境发生各式各样的物理和化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