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5N1型病毒已引发人禽流感病例,目前尚未变异至“人传人”的程度。医学界担心,H5N1型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致使禽流感在人类中出现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
科技界声音     
正埃博拉在西非的肆虐有特殊原因,即使埃博拉万一传入中国,凭借SARS后中国建立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完全可防可控。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就是来源于动物的病原感染人类事件,新发突发传染病病毒都是经过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因此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相信您不会忘记那个不平凡的2003年,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席卷了大半个中国。“SARS”成为当时恐惧的代名词。这种传染病气势汹汹地向我们扑来,冲击着人类平静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震撼。从此,这场疾病的幕后操作者、我们的实质性敌人——病毒以其特有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深刻地记住了它。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它,才能将这隐而不见的敌人制服,避免人类世界更大的浩劫。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传染病传播问题研究的深入,研究中常用的传染病传播模型也越来越接近于现实世界.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传播模型,考虑了复杂动态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好的刻画传染病传播问题.依据传染病的生物学特征和人类社会关系网络的一般属性,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在适应性网络中加入了潜伏期和"随机重连"机制,提出动态社会网络中的传染病传播模型,并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病毒——HIV病毒为例,阐述了该模型在动态社会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浙生 《今日科技》2003,(11):45-46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对人类进行的突然袭击,使人们进一步的提高了对传染病的警惕。任何对传染病认识上的淡化和行动上的迟疑,都会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灾难。如果我们认真地回顾一下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少数几种传染病,可又出现了许多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在中国广东,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非典型肺炎迅速蔓延开来。截止到今年5月20日,中国大陆就有5248人感染发病。一时间,人们不知所措,惊恐不安。事实上,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由于病毒的作祟。传染病这一阴影始终跟随着人类,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6,(2):63-63
“阻击禽流感科普展”于2005年12月29日在中国科技馆开幕。数百幅图文并茂的展板详细介绍了禽流感病毒的“前世今因”。同时首次展出的放大了1亿倍后,直径达1米的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向观众直观展示了这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通过基因沉默的方式逃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etroviral Therapy, HAART),而高效特异性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有望成功切除HIV-1前病毒基因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系统,为了获得能够高效感染T细胞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系统,本研究通过比较过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血清型2、血清型6、血清型DJ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血清型为6型。通过比较CMV启动子、SFFV启动子,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启动子为SFFV启动子。最后,我们通过制备过表达靶向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gion, LTR)的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的AAV6递送载体系统,感染模拟HIV-1阳性表达的细胞系Ya, T7E1检测证实HIV-1前病毒基因组被特异性切除,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切除效率约为17.1%,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靶向HIV-...  相似文献   

9.
百年禽流感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爆发 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爆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爆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首宗人类感染病例 1997年,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扩散,大批感染了该病毒的家鸡死亡。经专家认定,导致香港特区家禽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正是 H5N1型禽流感病毒。然而,令专家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原来只威胁家禽生命的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并能够传染给哺  相似文献   

10.
付忠英 《科技资讯》2014,(30):225-225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很多人类尚未注意到的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所致感染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些新病种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校园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将不同地方的传染源带入校园,要在校园防控传染,在大学校园内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稳固系统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形成大学校园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简称,在分类上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包括甲、乙、丙(也称A、B、C)3个型别。流感病毒可引发人类、禽类和动物类的“流行性感冒”,其中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亚型(如H2N1、H9N2、H7N7等)。它们以鸡、鸭等禽类病毒贮存,宿主可以感染人类,早年已有若干先例。而此次出现的禽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  相似文献   

12.
致命的H5N1禽流感病毒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这段比较寒冷的时间肆虐,正好与普通的人类流感病毒的高峰季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后果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经血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曲靖市血站1995年开展抗—HIV检测 ,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酶联免疫抗体诊断试剂盒对9812份标本进行筛选 ,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筛查对象1995年10月—2002年6月曲靖市血站有偿献血者 ,部份受血者 ,门诊病人 ,1996年—1997年征兵体检者共计9812人次。1 2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分别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1 3仪器澳大利…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禽流感(Avian I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从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形态结构、核酸特点、抵抗力、毒力及其变异等角度对其进行综述,以便为防治禽流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金融、商业和教育等领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和实惠,同时其安全性也日益突出,随着病毒的出现,对病毒攻防的研究成为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06,(5):45
最近,科学家从马身上获得了抵御禽流感病毒H5N1的抗体,救活了感染H5N1病毒的老鼠。 在《呼吸器官研究》杂志上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份100μg剂量的马的抗血清能有效地保护受感染的老鼠。这些结果意味着,从马身上提取的反H5NI禽流感病毒抗体或许能用来防止因感染H5NI禽流感病毒的死亡,或许,能被用来更早地预防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H5N1是可以直接感染人类的甲型流感病毒,发展植物源口服疫苗是疫苗研究的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禽流感病毒H5N1的HA基因转化烟草.共获得38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Western-d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得到表达,具有免疫原性,获得了能够表达HA基因的植物口服疫苗候选植株.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病毒起源终被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首例艾滋病例出现的25年里,科学家们不断的追寻着艾滋病病毒的祸源,希望能够从这里找到攻克艾滋病病毒的办法。如今,艾滋病病毒的起源终于被发现。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科研小组证实,人类感染的艾滋病病毒中的H IV-1是起源于喀麦隆的黑猩猩。据报道,由医学教授比阿特丽斯·哈恩领导的科研小组已经将她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科学家收集野生黑猩猩的新鲜粪便样本1300多个哈恩对H IV-1病毒来源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在喀麦隆政府积极配合下终于迈向了成功。解开H IV-1病毒起源谜团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是禽的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文对国内外禽流感近年来的流行情况、禽流感病毒的特征及危害、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禽流感的诊断技术和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埃博拉病毒     
正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该病致死率高达50%~90%。埃博拉出血热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