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粉虱座壳孢菌毒素杀虫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柑桔园内分离出的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经发酵培养,萃取得到内、外毒素的粗提物,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烟粉虱和桃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龄粉虱和蚜虫对外毒素敏感,处理2d后的粉虱死亡率在80%以上,处理后的蚜虫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内毒素对粉虱也具有杀虫活性,而对蚜虫未检测到活性。座壳孢菌外毒素对蚜虫具有杀虫活性未见报道,是新的毒素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粉拟青霉菌的sw03032菌株和玫烟色拟青霉菌的sw03085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代谢产物的杀蚜虫活性和对烟蚜乙酰胆碱脂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真菌发酵液含有能毒杀蚜虫的毒素物质.且毒素粗提物浓度越大,杀蚜活性越强.经玫烟色拟青霉菌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处理的蚜虫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CK2)降低了70.4%~29.8%.不同浓度玫烟色拟青霉菌毒素粗提液处理12h后,蚜虫羧酸酯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CK2)降低79.5%~44.4%.用不同浓度粉拟青霉菌毒素粗提液处理烟蚜12h后,乙酰胆碱酯酶和酸酸酯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18.6%和51.6%~59.5%.玫烟色拟青霉菌的sw03085菌株代谢产物对烟蚜的伤害活性明显较粉拟青霉菌sw03032菌株代谢产物高.  相似文献   

3.
以褐飞虱为研究对象,首次使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和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新型化合物RH-2485表面处理飞虱3龄或4龄若虫,来研究外源激素对飞虱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ZR-515可诱导短翅型分化,当用1μg/μL的ZR-515处理3龄若虫时,短翅率达到60.48%;而用1μg/μL及100 ng/μL的ZR-515对4龄期若虫进行处理时,短翅率则分别达到59.09%和77.78%;同时发现ZR-515对褐飞虱翅型分化的作用也表现出性别的差异,形成的雄虫个体中短翅型明显增多,如用1μg/μL和100 ng/μL的ZR-515分别处理3龄若虫,形成的雄虫中短翅型个体分别达到98.74%和83.33%,若处理4龄若虫,雄虫短翅型个体也分别高达86.67%和94.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RH-2485对翅型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及其时间-浓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粉虱座壳孢 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孢子悬浮液 1× 10 5、5× 10 5、1× 10 6、5× 10 6和 1×10 7孢子 /ml,对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2龄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 ,并应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研究了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拟合良好。结果表明 ,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致病力较强 ,接种后第 9d,5× 10 6和 1× 10 7孢子 /ml两个浓度处理累计死亡率达 90 %以上 ;第 10 d的 LC50 和 LC90 分别为 2 .5 8× 10 5和 4 .6 7× 10 6孢子 /ml;在 5× 10 5- 1× 10 7孢子 /ml的浓度范围内 ,L T50 为 2 .6 1- 4.82 d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北部湾广西海域采集的海绵、珊瑚、沉积物等样品中分离真菌,旨在挖掘北部湾的海洋真菌资源,筛选出具有潜在抗肿瘤或抗菌活性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ITS)的系统发育树法分析海洋真菌的多样性信息,并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比色法评价菌株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分离得到45株海洋真菌,隶属17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种类的26.7%和24.4%。此外,获得一株潜在的新种菌株Myrothecium gramineum GXIMD01018。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菌株Aspergillus japonicus GXIMD01014、Penicillium oxalicum GXIMD01021、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 GXIMD01024等6株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较显著的细胞毒活性,菌株T.purpureogenus GXIMD01024的代谢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二龄若虫的毒力。同时,测定了甲维盐LC50短时胁迫不同时间后,西花蓟马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脂肪三种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其致死后,计算了昆虫对各能源物质的利用率,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甲维盐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LC50分别为1.11和0.62 mg/L,在其LC_(50)短时胁迫过程中,西花蓟马成虫体内的能源物质含量均伴有显著的升高及降低,但若虫并无显著变化;其LC_(50)致死下,西花蓟马对三种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成虫为可溶性糖(74.12%)可溶性蛋白质(58.10%)脂肪(42.13%),若虫为可溶性糖(64.01%)可溶性蛋白质(48.12%)脂肪(36.48%),且无论何种能源物质,西花蓟马成虫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若虫。  相似文献   

7.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x103、2×104、2×105、2 x106和2 x107孢子- mL-1)孢子悬浮液到茶蚜Toxoptera aurc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在24℃和100% RH培养条件下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得到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发病指数,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了病情指数和作用时间及初始接种剂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表观侵染速率与初始接种浓度相关,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接种剂量为2×107孢子.mL-1时,菌株V07对烟粉虱的侵染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8.
为发现和验证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菌株对目标种类的害虫的毒性,本文用两株菌种(h3和Ly30)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和德国小蠊(鞘翅目)几种害虫进行了毒力检测.其中,菌株h3来源于连云港海水,具有高盐耐受的优点;菌株Ly30分离自连云港市云台山赤松林区自然死亡的膜翅目昆虫日本弓背蚁幼虫体内.杀虫活性实验显示,菌株h3和Ly30具有高效杀虫活力,对小菜蛾(鳞翅目)、淡色库蚊和家蝇(双翅目) 3 d~5 d致死率可达99%~100%,对德国小蠊(鞘翅目) 5 d致死率仅达30%. Bt菌株h3和Ly30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强力杀虫活性及对鞘翅目害虫的毒力,不仅为其在农业、林业领域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拓展了Bt菌株毒杀害虫种类的研究.此外,具有高盐耐受优势的菌株h3不仅扩大了Bt生物杀虫剂的应用领域,也有利于增加适用对象,提高杀虫功效.  相似文献   

9.
由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危害严重。为明确该病毒在新疆的发生与分布,本研究利用TYLCV特异引物对采集自新疆南、北和东疆温室及露地的229株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通过PCR检测其带毒率;为进一步明确TYLCV传毒介体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及带毒情况,利用烟粉虱和TYLCV特异引物对番茄上采集的543头烟粉虱进行了MED和MEAM1隐种及带毒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170个病株检测到TYLCV,病株带毒率为74. 2%;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在新疆均有分布,检出率分别为82. 7%和17. 3%,说明MED隐种是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均可携带TYLCV,带毒率分别为60. 8%和4. 3%,说明MED隐种带毒率远高于MEAM1隐种的带毒率。本研究明确了TYLCV可侵染新疆番茄,且在温室及露地番茄上均主要由烟粉虱优势种群MED隐种携带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氯氰菊酯和锐劲特及其混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胃毒作用。测定的结果为氯氰菊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是104.40mg/L,锐劲特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是7.78mg/L,证实了锐劲特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比氯氰菊酯高。氯氰菊酯:锐劲特分别按5:6、2:1、5:1的质量比制成的混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9.65mg/L、25.14mg/L、23.24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39.17、80.80、145.92,其增效倍数分别为0.40、—0.19、0.46,可见其中两种混配有增效作用,其中氯氰菊酯:锐劲特为5:1的混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蔗糖厂的废弃物中筛选到3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菌株MF1001、MF1002和MF1003,经rDNAITS序列同源比对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不同菌株。3个菌株均可以完全利用葡萄糖和蔗糖,部分利用棉子糖和半乳糖,均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MF1001发酵甘蔗糖蜜的残糖含量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略低于标准测定菌株CICC31149和CICC31279,MF1002和MF1003的残糖含量略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与生产菌株相比,3个菌株在甘蔗糖蜜的生长速率略低,但是维持高菌数的时间较长。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3个菌株30℃发酵72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4.26%(V/V)、14.48%(V/V)和13.50%(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9.5%~28.6%;37℃发酵40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2.03%(V/V)、12.06%(V/V)和12.14%(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0.0%~11.7%。这3个菌株具有提高甘蔗糖蜜发酵醪液酒精含量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黑带食蚜蝇若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其雌雄模型分别为Na=0.7616N/(1十0.0076N)和Na=0.6911N/(1+0.072N),食蚜蝇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6.76、43.45头和20.00、20.24头。黑带食蚜蝇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雄若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100.9567P~(-0.8450)和E=98.7846P~(P-0.80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26.9776P~(P-0.2198)、E=25.0311P~(-0.1773)和E=23.4271P~(-0.1505)。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发现B型烟粉虱危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称棉粉虱、木薯粉虱,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首先发现并被命名. 这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锦葵科等74科500余种植物, 是蔬菜、花卉、烟草、棉花等作物的重要害虫. 该虫可直接刺吸植株汁液,导致植株萎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烟粉虱还可在30多种作物上传播70多种病毒病. 据报道,目前中国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有该虫发生,并有迅速蔓延和暴发危害之势. 江苏境内迄今尚未见烟粉虱的报道. 2001年3月30日笔者在江苏仪征某花卉生产基地的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上首次发现烟粉虱,经鉴定,其烟粉虱属为害能力较强的B型烟粉虱(亦称银叶粉虱). 室内接虫试验表明:该虫对黄瓜、西葫芦、瓠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落葵等江苏主要蔬菜都可造成危害,并对转基因Bt抗虫棉也有较强的危害. 烟粉虱是一种暴发性的害虫,也是江苏的重点调查监控对象之一. 虽然烟粉虱的扩散途径较多,但花卉的调运是初传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要加强花卉调运过程中的检疫和花卉生产基地的监控,防止B型烟粉虱在江苏境内进一步扩散危害,对已发现烟粉虱的局部地区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扑灭. 同时要加强江苏地区B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为防治和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入侵植物胜红蓟内生真菌转化柠檬烯产物的抑菌活性,以柠檬烯二醇作为标品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筛选具有转化柠檬烯能力的胜红蓟内生真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菌株的转化产物进行分析,并对其生物转化柠檬烯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从22株胜红蓟内生真菌中共筛选得到14株具有转化柠檬烯能力的菌株,其中,有6个菌株的柠檬烯转化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含有柠檬烯-1,2-二醇;菌株Diaporthe phaseolorum(wl01)的柠檬烯转化产物中,柠檬烯-1,2-二醇的质量浓度最高(3.43 mg·mL-1);菌株Alternaria alternata(wp06)生物转化柠檬烯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柑橘意大利青霉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为(40.03±3.58)%.  相似文献   

15.
用索氏提取法对所选植物进行粗提物提取,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热带地区的32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假蒟(根)、假蒟(叶)、假蒟(茎)、白花丹(叶)、海杧果(果)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成虫表现出较高的触杀活性,椰心叶甲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6.67%、70%、70%;假蒟(根)、铁芒箕(叶)、山香(叶)、山苦楝(叶)和狮子尾(叶)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幼虫的触杀活性较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86.67%、68.97%、56.67%、50%.以上几种杀虫植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这些热带植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高活性的杀虫活性成分,为开发新的椰心叶甲植物源杀虫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采用稀释涂布法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排重,对所有菌株进行16S r RNA测序,通过构建发育树确定其菌属。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和白假丝酵母菌(Canidia Albicans)为靶标菌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拟菌活性。分离出菌株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14株菌株,其中10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株属于小单孢子菌属(Micromonospora)、1株属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鉴定所得14株放线菌代谢产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0株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占总数的71.43%。表明尾矿土壤所分得菌株丰富,可判断所分离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较大比例,且筛选出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丰富和挖掘放线菌资源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蛇尾共附生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隐板裸刺蛇尾(Gymnolophus obscura)可培养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通过Blast分析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真菌,并运用96孔板法评估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发现,从隐板裸刺蛇尾分离的共附生真菌有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真菌7株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真菌4株。两株真菌(GXIMD02021和GXIMD02022)与已报道菌株的ITS rDNA序列相似度小于97%,是潜在新菌种,占已鉴定菌株数量的18.2%。所有共附生真菌代谢产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除GXIMD02019、GXIMD02020、GXIMD02022和GXIMD02023外,其他菌株代谢产物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4株菌株(GXIMD02018、GXIMD02020、GXIMD02021和GXIMD02022)代谢产物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  相似文献   

18.
从福建平潭潮间带周边海域采集7种海鱼,选择了6种分离培养基,获得海洋共附生细菌191株,通过叶碟法进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增殖的菌株活性筛选,其中36株海洋细菌抑制率大于60%,其浓度为1 mg/mL的粗提物抗TMV增殖的活性都能达到38%以上,抑制率超过60%有8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烯丙基二硫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其混合物对烟蚜(Myzus persicae)的忌避、毒杀作用及其解毒酶影响。采用叶碟法测定了3种成分及其混配对烟蚜的忌避、触杀活性影响,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了其对烟蚜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烯丙基二硫单独使用,对烟蚜的忌避效果显著(P<0.05)。在12 h内,体积比为1∶10时,二烯丙基二硫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烟蚜的忌避活性较高,其对烟蚜最高忌避率分别达到97.98%和87.50%;在48 h内,体积比为1∶10时,3种试剂单独使用,对烟蚜的触杀效果也显著(P<0.05),其校正死率都在92.2%以上。当3种试剂同时混配时,比试剂单独使用对烟蚜有更显著的忌避活性(P<0.05)和触杀活性(P<0.05),忌避率81.96%~94.84%,校正死亡率95.14%~98.60%。3种试剂对烟蚜的解毒酶活性为: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结果可为研制含有该混合物试剂控制烟蚜及其对烟蚜控制作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日照海域野生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对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改良Ellman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日照海域野生牡蛎中共分离得到62株共生细菌,其中,4株属于孤菌属,6株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为鲁杰式菌属,3株为黄杆菌属,3株为交替单胞菌属,1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属,其余均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共生细菌中对AChE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有13株,尤其是菌株HYML-1-11和HYML-1-62,抑制AChE的IC_(50)值分别为5.01和4.53μg·mL~(-1);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有22株,其中HYML-1-6、HYML-1-11、HYML-1-18、HYML-1-24、HYML-1-39、HYML-1-47和HYML-1-62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5μg·mL~(-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