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体物质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前体物质添加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酸钠是比乙酸钠更佳的阿维菌素合成前体物质;发酵培养48h,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的丙酸钠,至发酵培养96h时阿维菌素发酵单位最高,可达5157.89μg/mL;与不添加前体物质相比,阿维菌素发酵单位提高了105.94%。  相似文献   

2.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布洛芬(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粒径在500~800nm之间.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及浓度、水相pH值、药/聚合物质量比、共聚物中羟基戊酸单体(HV)含量对载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pH值为4.0,药/聚合物质量比为10/50,聚合物中HV含量为6%~10%(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浓度为1%(体积分数).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以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Xanthobacterautotrophicus在发酵中聚-β-羟基烷酸的积累过程及超微结构.得到聚-β-羟基烷酸的最高含量为62.70%(W/DW).其中聚-β-羟基丁酸与聚-β-羟基戊酸的比例为1.0∶2.6  相似文献   

4.
对β-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的结晶性能、热降解性能、流变性能及可纺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BV的球晶径向生长速率非常慢,但球晶尺寸很大;当加工温度超过170℃时,PHBV开始发生热降解;PHBV熔体流动曲线受温度和停留时间影响较大;在对现有熔融纺丝成形设备适当改造后,通过严格控制纺丝成形工艺条件,可纺制出力学性能满足美国药典要求的PHBV长丝.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Xanthobacter autotrophicus在发酵中β-羟基烷酸的积累过程及超微结构,得到聚-β-羟基烷酸的最高含量为62.70%(W/DW),其中聚-β-羟基丁酸与聚-羟基戊酸的比例为1.0:2.6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壤悬浊培养降解实验法对溶液插层法制备的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有机化蒙脱土(PHBV/ OMMT)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降解性能的研究;采用膜基稀释频度法(film-MPN method)研究了土壤悬浊液 中PHBV降解菌变化以及对纳米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观察Bacillus Subtillus生 长规律研究了OMMT的抗菌性,影响降解性能变化的原因除了PHBV与OMMT间存在相互作用制约了 PHBV的链运动,降低了材料的透水性之外,还与材料的结晶度、OMMT的抗菌性,环境的降解菌数以及复合材 料的插层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临时储藏于活性污泥的微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碳源聚合物,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为了研究碳源对PHAs结构的影响,本采用乙酸钠、丙酸钠为碳源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活性污泥得到2种不同的PHAs样品,通过^1HNMR、^13C NMR和GC-MS谱图确定其组成和比例:以乙酸钠培养活性污泥得到PHAs样品的单体组成以3—羟基丁酸酯(3-hvdroxybutyrale,3HB)为主,x(3HB)/x(3HV)(3-hydroxyvalerate,3-羟基戊酸酯)为93.9l:6.09;以丙酸钠培养活性污泥得到PHAs样品的单体组成主要以3HV为主,除3HB、3HV外,另外还有2—甲基—3—羟基丁酸酯(2—methyl-3-hydroxybutyrate,2M3HB)和2—甲基—3—羟基戊酸酯(2-methyl—3-hydroxyvalerate,2M3HV),3HB/3HV/2M3HB/2M3HV的摩尔比为28.66:63.13:2.55:5.66。由此可见采用不同碳源培养活性污泥所得到的PHAs的单体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γ-PG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B-115为实验菌株,分别考察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前体物添加量、生长因子和发酵条件对γ-聚谷氨酸产率的影响.优化结果显示:碳源是6.5%的玉米糖化液,氮源是0.4%的普通蛋白胨,前体物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4%,生长因子种类及添加量分别为0.15%硫酸镁、0.006%硫酸锰、0.8%磷酸二氢钾、1.0%氯化钠、0.03%氯化钙;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1,50 r/min3,7℃培养84 h;γ-聚谷氨酸的产率可从57.85 g/L提高到68.30 g/L.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M85菌株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本文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关键发酵过程参数进行优化。Plackett - Burman试验结果表明,麸皮和MgSO4?7H2O的浓度对产酶结果影响显著。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得到麸皮浓度为17 g/L,MgSO4?7H2O浓度为8 g/L,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了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Y=-19.1057+0.4526X2+ 3.8260X5-0.02775X2X5- 6.3569×10-3X22-0.2085X52 。对方程求极值点得到优化的发酵过程参数:麸皮浓度为18.345 g/L,MgSO4?7H2O浓度为7.963 g/L。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培养4天,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0.264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61.97%。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β-葡萄糖苷酶发酵条件的优化。产酶进程结果表明:发酵5天后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最高值0.3334 U/mL,还原糖浓度仅为0.49g/L。  相似文献   

10.
培养方式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产核苷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蛹虫草CM3,08Y1菌株在通过光照振荡、光照静置、黑暗振荡、黑暗静置四种培养方式和添加前体物质(腺嘌呤1 g/L+甘氨酸16 g/L),发酵60 d后,发酵液内虫草素和腺嘌呤含量变化。结果表明:CM3菌株在静止培养及添加前体时虫草素的含量达2 541.06 mg/L,腺嘌呤利用率达99.79%;08Y1菌株在光照静止培养及添加前体时虫草素的含量达2 875.71 mg/L,腺嘌呤利用率达99.75%,这为蛹虫草高产虫草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说明不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其代谢产物的量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γ-聚谷氨酸(γ-PGA)的生产成本,实现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建立以芦苇水解液为碳源制备γ-PGA的新型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首先,研究纤维素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芦苇水解的影响;其次,采用分段式培养及溶氧反馈补料调控策略,对芦苇水解液发酵生产γ-PGA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芦苇经预处理后在10 FPU/g(底物)酶用量和10%底物添加量的条件下水解,总糖质量浓度可达(76.64±1.74)g/L;以分段式溶氧反馈-分批补料发酵培养方式,利用芦苇水解液生产γ-PGA,最终产量可达(46.72±1.18)g/L,生产效率较分批发酵提高了46.06%。因此,将芦苇水解液用于γ-PGA的分批补料发酵具有产业化可行性,有助于降低商业化生产的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12.
外环流气升式反应器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Z5 G菌株发酵生产聚β 羟基丁酸酯(PHB)产量。方法 采用改变营养配比、通气条件,研究了Z5 G菌在3L外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中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该菌株在C源N源配比为4∶1,发酵前期通气量为1L/L·min-1,后期为0 7L/L·min-1,发酵时间为36h,PHB发酵产率可提高10 7%。结论 Z5 G菌株在外环流反应器中发酵PHB比机械搅拌反应器产率高,发酵周期短,从而降低了能耗,对工业化发酵生产PHB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谷氨酸(γ-PGA)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HD-2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三因素的多组复合诱变,获得菌株Bacillus subtilisHD-F9,γ-PGA产率达到10.72 g/L,提高了56.3%,且传代稳定.对菌株Bacillus subtilisHD-F9的发酵培养基配比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并对其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50 g/L,酵母膏8 g/L,谷氨酸钠40 g/L,250 mL三角瓶装液40 mL,初始pH 7.5,37℃,200 r/min,振荡培养48 h,γ-PGA产量可达14.88 g/L,提高38.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前体氨基酸对发酵合成他克莫司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酵初期添加2.5 g/L的异亮氨酸(Ile),他克莫司产量提高约59%。有机酸分析和丙酰CoA合成酶与丙酰激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异亮氨酸的加入显著增加了丙酸(Pro)的浓度,在产物合成期丙酰CoA合成酶的最大酶活提高到600 U/g。由此表明该前体氨基酸促进他克莫司发酵合成的原因可能是其促进了丙酰CoA等前体物质的合成,从而增进了内酯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小分子引发剂、氯化亚铜和联二吡啶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得到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PS-X预聚体。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氯化亚铜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联二吡啶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引发聚合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狭窄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最后使该共聚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从而得到了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色谱仪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MS7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为:蔗糖10.0g/L、牛肉膏10.0g/L、K2HPO42.0g/L,初始发酵pH7.0,装液量25mL,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6h,优化后细菌总数可达1.2×10^8CFU/mL.  相似文献   

17.
褐黄孢链霉菌生产纳他霉素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纳他霉素产量低,为提高其产量,实现其工业化生产,主要对褐黄孢链霉菌ATCC 13326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培养条件及前体添加策略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种龄40~44 h,接种量10%,装液量10%,初始pH 7.3,发酵24 h时加入O.6%的前体丙酸钠.在此条件下摇瓶分批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产量可达到6.87g/L,比未添加前体的纳他霉素产量(3.72 g/L)提高了84.7%.利用10 L发酵罐进行纳他霉素的发酵研究,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发酵罐中的纳他霉素产量可达到8.34 g/L,比摇瓶分批发酵生产纳他霉素产量(6.87 g/L)提高了21.4%.  相似文献   

18.
苜蓿根瘤菌突变株JH66菌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5g,牛肉膏1g,蛋白胨1g,K2HPO40.0.5g,CaSO40.2g,Na2MoO40.01g,H2O1L,pH7.0.培养1d后,补加葡萄糖至聚β-羟基丁酸(PHB)积累最适碳氮比为15:1,继续培养1d,干菌体PHB含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分离自高原掌叶大黄的腐皮镰刀菌R13为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提高该菌生产大黄素产量及相关的合成途径, 研究采用了调节初始发酵pH及添加蒽醌合成途径前体物质的方法, 并通过HPLC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添加丙酸、丙二酸时对该菌生产大黄素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可以初步确定该菌生产大黄素的合成途径为聚酮合成途径; 经优化该菌生产大黄素的产量达到3908 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快速筛选产生物塑料聚β-羟基丁酸(PHB)芽孢杆菌的光学手段,以期筛选到以葡萄糖或蔗糖为发酵底物的高产PHB优良菌株。【方法】应用拉曼光镊技术快速收集分离株的单个细胞拉曼光谱,分析其光谱特征。【结果】基于拉曼光谱特征峰可快速辨别细胞类型和细胞PHB含量,菌落细胞的PHB拉曼信号强度与菌株的PHB发酵能力有相关性;从不同土壤样品中分离的菌株,45%以上具有产PHB的能力,其中S-C-2菌株在3%蔗糖下PHB最大产量为5.27g/L,PHB占细胞干重70%;拉曼光谱监测发酵过程显示,不同发酵阶段发酵液的PHB总含量与单个芽孢杆菌细胞1732cm~(-1)峰的平均信号强度线性相关。【结论】拉曼光谱可以简单快速分选产PHB的芽孢杆菌,实时监测PHB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