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2,(10):60-61
制衡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天下的工具,也经常成为弱小国家谋生的手段。不知从何时开始,"制衡"成了时政新闻的流行词汇。"美国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制衡中国"、"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联合其他域内外国家制衡崛起的中国"、"中俄联合演习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处岭南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并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晚清时期的广州发生了很大改变。另一方面。晚清时期思想观念的变革和现代印刷、传媒技术的发展,小说一改以往受轻视的地位而成为可以兴民救国的重要工具,小说创作繁荣起来。相当数量的小说记录了晚清时期城市的变化和发展。从这些描写广州的小说中,我们可以考察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文化观念和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广州的城市和社会的风貌及其在近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荒政系"仁政"之一,是政府和精英执政时的主要措施.晚清恰逢中国封建王朝权力中心下移之时,作为地方官和封疆大吏之政治精荚在地方所行之"荒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主要内容.李鸿章作为当时的政治精英和封疆大吏,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善政.使民安居乐业,其褒奖捐赈的劝善措施,形成政府与社会共行善举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领域之善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最具代表人物.本文即是以李鸿章为个案,来考察晚清公共领域中地方政治精英之善政的实施概况,并由此得出在晚清王权衰败之时,地方政治精英仍能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历史过程,在外来冲击和内部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晚清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开始呈现出复杂交错、或深或浅的变化,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制度,并且这种影响始终伴随于近代中国各项重大中外关系事件之中,因此研究晚清中国外交制度的嬗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学术界有所重视,出版和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著和文章,但有些领域还很薄弱,研究工作仍有可深入之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资源意识是开发课程成功的前提。善于发现是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资源是迈向成功的重要手段。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了资源意识,就不会对教学感到茫然。当我们的教师将教师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职业,并且成为事业追求的有心人时,你就会发现"处处留心皆资源"。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进行"学术传教",通过翻译、编著中文期刊和书籍等介绍西学,同时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及儒家思想经典;最后通过推行"以学辅教"策略兴办教会学校,意图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基督教在华传播。传教士的活动造就了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性,既融入了殖民主义的宗教文化,又渗透了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移植是法律近代化的有效途径,晚清旧法体制的困境与严重的滞后性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晚清法律移植作为中国近代法律移植的开端,初步建立了中国法律近代体系与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晚清法律移植也遭遇了法的"本土资源"——中国法律传统的有力抵制,从而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推动作用的有限性。近代法制的核心精神——法治,在近代中国并未能真正地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陆春艳 《科技信息》2009,(20):109-109
别琴英语是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衍生的一个特殊产物,是一种非中非西的混杂性英语。虽然别琴英语不是标准化、规范化语言,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当时主要开放商埠的通用商务用语。研究、分析别琴英语的起源与发展及其特点,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钓鱼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获取食物的手段 ,到今天其已发展为三种形态 ,即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形态之外 ,又发展出既为得鱼又为娱乐的形态 ,以及只在乎钓不在乎鱼的形态。与此同时其功能亦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即由单一的谋生功能发展到谋生、娱乐、休闲及增加人类各方面的丰富性等等这样复杂多元的功能上。钓鱼活动的这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 ,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尤其钓鱼活动还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层面上的文化意义 ,并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因而其在人类学的文化变迁研究和现代人类生活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晚清的乌托邦小说在时间构形上通常表现为"将来过去时"、"将来完成时"和"将来进行时"等三种不同面相。小说文本对每种时间流程的具体安排和叙事操作往往取决于作家内心深层的时间想像和民族国家关怀。而晚清作家的乌托邦叙事因为无法祛除对过去和现在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超常要求,所以往往表现为一种"向后看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晚清美国新教传教士似乎已经淡出中国译史学者的视线,他们在澳粤传教萌芽期的翻译活动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晚清美国传教士在澳粤的西学翻译是他们在华百年西学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翻译具有相当的异域特色,并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时代意义,值得我们后人探究。  相似文献   

12.
清末女子教育的兴盛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末女子教育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清末的社会性情感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种,但因它对“情”描写的缺乏和说教意味的浓厚,所以它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言情小说。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社会性情感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型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言情小说在清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作为大清王朝坚贞不二的儒臣,曾国藩能抛弃“天朝上国”盲目虚骄之情,从理学家藩篱中冲出来,放眼世界,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纳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徐图自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明中华文学经四千年的演变潮流,形成中国文脉。上古文存、春秋笔墨、两汉散赋、魏晋骈咏、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文人佳作汇集,构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繁星满天,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诗律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只重在近体诗也即格律诗的领域而忽视包括古体诗在内的汉语诗律整体研究。本文对十九世纪清末董文焕的诗律研究集大成之作《声调四谱图说》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其四大特点和贡献,从理论上对其价值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诗律、文学史、汉语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报业公司制诞生于晚清,民国之后,经历报业企业化的积累,报业经济基础得到提升,内部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民营大报纷纷改组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报业公司制发展成熟.在此基础上,40年代报业进入集团化发展.公司化对民国报业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但也存在着开放性不足、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尽管在20世纪的中国学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真正使其转化发展的却应是传统学,特别是晚清的学改良运动;新学先驱们回避传统有其潜在心理因素。但是应该认识到,西方学的输入和传统学的崛起两对峙造成的张力,是20世纪中国学波澜起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向敏瑜 《科技信息》2008,(35):251-252
本文介绍了在晚清末期,翻译不仅作为一种文化上交流的方式,更影响颠覆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翻译在中国一悠3000年的历史,是记载中国文化发展的媒介。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为文化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提供了机会,而她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发挥了其显著的作用,甚至改变了中国社会对妇女地位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1906年,清政府应意大利驻华使馆之邀,赴米兰参加米兰国际博览会。这次出洋赴赛活动,是首次由中国人自主完成的参加世界博览会事务。此次赴赛的成功,不但告别了由洋人把持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更开创了博览会在晚清中国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对1906年清政府参加米兰国际博览会事宜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就笔者所掌握有关史料,对该会做一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