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CCS与ECCS树脂对Au(Ⅲ)吸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以环硫氯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交联壳聚糖树脂,测定其对Au(Ⅲ)的静态吸附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全面考察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CCCS)树脂和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ECCS)树脂吸附Au(Ⅲ)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所能适应的pH值、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条件范围更广,且在同样吸附条件下,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Au(Ⅲ)的吸附量可达296.67μg/mg,吸附率可达98.1%.  相似文献   

2.
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乙二胺胺解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以亲水性聚丙烯酰胺为骨架的胺基羧酸螯合树脂。通过胺解树脂和羧甲基化树脂的交换量测定,推测合成的胺基羧酸树脂是以具有半EDTA型结构的亚胺二乙酸为主要功能基的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对Cu~(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的吸附过程为熵变驱动的自发过程,吸附量可高达2 mmol/g以上,且可用稀硫酸完全脱附,树脂重复使用时对Cu~(2+)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测定了该树脂对葛根素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不仅对葛根素水溶液中Cu~(2+)吸附百分率高达95%,而且对葛根素基本不吸附,说明该树脂可用于某些植物提取物中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MMA-DVB大孔树脂对二氯苯酚等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作致孔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乙烯基苯(DVB)大孔吸附树脂.系统研究和比较了此种吸附树脂对苯酚、间甲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并初步探讨了酚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MMA-DVB大孔吸附树脂对2,4-二氯苯酚的动态吸附量达191.54 mg/g,明显高于其他3种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乙醇水溶液是适宜的洗脱剂.  相似文献   

4.
交联羧甲基壳聚糖制备及对Cu(Ⅱ)的螯合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将 N,O-羧甲基壳聚糖与 Cu2 + 螯合 ,然后用戊二醛交联 ,再洗脱 Cu2 + 的方法合成了交联 N,O-羧甲基壳聚糖树脂 ,研究了它对 Cu2 + 的螯合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螯合前后树脂表面形貌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树脂对 Cu2 + 有较大的螯合容量 ,在 Cu2 + 初始浓度为2 .4 133× 10 - 4mol/ L的稀溶液中 ,可达 14 0 mg/ g树脂 ,是一般壳聚糖饱和吸附量的 5倍左右 ,而且可以再生和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5.
以有机污染物甲基蓝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两种大孔树脂对其吸附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5 74 mg/g;X-5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大孔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9 04 mg/g.建议选用X-5型大孔树脂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甲基蓝.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根据模板法制备了具有Cu2+空穴的球形胺化交联壳聚糖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树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具有能够吸附金属离子的活性基团,表面颗粒均匀;当无水乙醇为3mL、环氧氯丙烷为5mL、四乙烯五胺为4.8 mL、胺化时间为3 min时,制得的壳聚糖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为326.55 mg/g.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壳聚糖/海藻酸钠吸附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吸附剂用量和交联度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研究了该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同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4.0~6.0、吸附时间为120min、在100mL 50mg/L的Cu2+溶液中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10g时,平衡吸附容量达46.4 mg/g;该等温吸附在低浓度时的吸附过程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高浓度时较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44 4).  相似文献   

8.
印迹与交联壳聚糖吸附水中微量Cr(VI)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 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微球树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甲壳素为原料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制备高脱乙酰度和高交联度的壳聚糖树脂的工艺条件 .当温度、碱浓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70℃ ,12 .5 0 mol· L-1和 4 h时 ,可得脱乙酰度 94 %、粘度80 0 m Pa· s的壳聚糖 .在交联剂浓度为 1.0 mol· L-1、壳聚糖用量为 2 g和交联时间为 2 h的条件下 ,可获交联度为 93%的微球树脂 .研究壳聚糖树脂对染料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条件 ,其对单一染料废水的吸附率可达 85 %以上 .高交联度树脂的吸附率优于低交联度树脂的吸附率 ,交联后的壳聚糖微球树脂 ,具有适用于较广 p H范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鸡血藤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通过对6种型号大孔树脂的静态实验,筛选出最佳树脂;考察最佳树脂对鸡血藤总黄酮的吸附及洗脱性能,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Z820为最佳树脂,其纯化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31mg/mL,吸附流速4BV/h(1BV为20mL),上样液体积500mL,树脂吸附量达79.31mg/g;以6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流速3BV/h,洗脱用量5BV,解吸率达92.72%,减压浓缩得鸡血藤总黄酮浸膏,纯度为79.49%.  相似文献   

12.
用大孔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分别与己内酰胺和尿素发生功能基化反应,合成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和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2种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测定了这2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茶多酚的吸附等温线,发现所有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结果表明: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茶多酚的吸附亲和性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更大.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等量吸附焓、Gibbs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表明2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茶多酚的吸附均为吸热、熵增的物理吸附过程;同时,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茶多酚的吸附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有更低的吸附自由能变,较高的吸附焓变和熵变.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镁为致孔剂,利用环氧氯丙烷交联β-环糊精,合成多孔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β-CDP).考察β-CDP对亚甲蓝(MB)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讨论吸附的作用机理,并考察pH值、MB的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的投入量、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β-CDP吸附M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水体的pH值为6.54,MB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1,吸附剂投入量为0.6 g·L-1,β-CDP的最大吸附量为62.6 mg·L-1;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以及吸附热力学数据ΔH为20.50 kJ·mol-1,ΔG为-6.1~-7.5 kJ·mol-1,可得该吸附为异质表面的多因素联合控制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4.
以芳香小分子苯为基本原料,氯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一步合成出超高交联吸附树脂BE-CME.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树脂BE-CME的比表面积高达812.43 m2/g,元素和红外表征结果证明,树脂BECME上还残留有部分未反应的氯甲基.对树脂BE-CME进行了二次交联反应,得到比表面积为974.37m2/g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P-BE-CME.以苯胺为吸附对象,考察了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后交联以后的吸附性能有所提高,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能力均优于相同条件下的XAD-4.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下降,说明吸附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钕离子为模板、戊二醛为交联剂,合成了钕模板交联壳聚糖;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Nd(Ⅲ)初始质量浓度对钕模板交联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钕模板交联壳聚糖吸附Nd(Ⅲ)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6~8,Nd(Ⅲ)的质量浓度为57.14 mg/L,吸附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模板交联壳聚糖对Nd(Ⅲ)的吸附容量为41.0...  相似文献   

16.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和α-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大孔吸附树脂,研究对芸香叶苷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7、温度303K下,对浓度1.0mg/mL芸香叶苷溶液的静态饱吸附量为10.6mg/g.马来松香丙烯酸甘油酯大孔吸附树脂对芸香叶苷的吸附速率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受液膜扩散影响,对芸香叶苷的吸附符合Lagmuir方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水处理材料,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以壳聚糖作为基质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均相条件下制备壳聚糖交联树脂,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吸附温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和壳聚糖树脂用量四个因素对壳聚糖树脂吸附去除罗丹明B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为,吸附温度60℃,p H为5,吸附时间60 min,壳聚糖树脂用量为0. 25 g.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北方低温低浊水中的超标氨氮和去除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吸附法,以硝酸改性竹炭与戊二醛交联壳聚糖铜为原料,用5%的海藻酸钠交联法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竹炭壳聚糖铜吸附剂.通过SEM,IR和BET对材料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化学组成等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其对水中氨氮(NH_3-N)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其对氨氮的吸附效果及吸附规律,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吸附过程,推断竹炭交联壳聚糖铜对氨氮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的用量为1 g/L,pH值为8,温度为5℃,吸附时间为80 min,搅拌速度为165 r/min,初始氨氮浓度为5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左右,基本达到了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对氨氮的浓度要求.其中竹炭交联壳聚糖铜的比表面积为157.78 m~2/g,主要以微孔吸附为主,且微孔占总孔比表面积的90%以上,改性效果较好.将酸改性竹炭作为基体可使戊二醛交联壳聚糖的六元环骨架变强,碳网平面更加坚固,同时铜离子对氨氮具有化学螯合作用,更有益于对氨氮的吸附.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密度泛函理论揭示了竹炭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对氨氮的吸附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吸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吡嘧磺隆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吡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比较了3种不同致孔剂和致孔剂体积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吸附量和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吡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均高于采用正己烷和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的,致孔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聚合物的粒径影响比较明显;以36 mL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聚合物的颗粒度最大,D50为5.36μm,吸附量为3321.29μg/g。对该聚合物进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征及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形成了明显的印迹位点,且对吡嘧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甲磺隆和烟嘧磺隆的吸附量分别为1146.19、1044.21、1087.27、1051.92和1023.89μg/g,其中对吡嘧磺隆的吸附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菊苣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察了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菊苣酸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3~4mg/mL,pH值为3的菊苣酸原料液以2mL/min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倍量树脂体积 (6BV)的30%乙醇以1mL/min的流速上柱进行解吸。AB-8树脂柱饱和吸附量可达18.0mg/mL,解吸率达90.2%。经AB-8树脂吸附分离,产品纯度达20.2%,纯度比紫锥菊初提物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