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针对我国新生牛血清的生产现状,从行业规范、原料采集点建设、生产规模、质量管理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生牛血清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应用原则,建立了新生牛血清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三个批号的鲎试剂与同一厂家生产的三个批号的新生牛血清分别进行干扰试验,在血清最大有效稀释倍数为40时,对鲎试剂无干扰;用其中一个批号的鲎试剂法对10批同一厂家生产的新生牛血清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测定,7批新生牛血清细菌内新生牛血清细菌内毒素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3批不符合 用鲎试剂检查新生牛血清的细菌内毒素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静置及微载体悬浮培养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的最适血清的快速筛选方法,在含10%不同批次国产新生牛血清的F12培养液中培养CHO细胞,分别用传代稳定性观察、克隆形成率、绘制微载体培养生长曲线及生长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批次国产新生牛血清对CHO细胞促生长...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膨化珍珠岩为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25℃下,当缓冲溶液PH值为5时,吸附能力最强;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测定研究,发现其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模型.研究表明,膨化珍珠岩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检测姜片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流行病和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超声粉碎制备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以评价ELISA法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按常规ELISA方法操作,目视与酶标仪判断结果.普查2189人中姜片吸虫卵阳性者168例;168例中165例ELISA阳性,ELISA与改良加藤法的阳性符合率98.21%;健康居民血清147份,阳性6份,阳性率4.08%;与血吸虫病交叉阳性为9.38%,肺吸虫病交叉阳性为5.36%.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1:3500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和交叉反应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用ELISA法对神经生长因子(NGF)毒理实验动物犬和大鼠血清作了抗-NGF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大鼠血清中没有发现抗-NGF抗体,但犬血清中有相应的抗体产生,并随注射剂量增加和注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另外,对ELISA间接法和竞争抑制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竞争抑制法明显优于间接法,而且是一种简便、特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毓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e3+、Cu2+离子对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两种金属离子分别存在时能增强邻氯酚红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及二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增大,且Fe3+的影响大于Cu2+.表明金属离子对小分子在生物体内与白蛋白结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辛伐他汀(Sir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Sire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6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Sim与BSA结合部位与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1.8nm.利用标记药物进行了结合位点的定位,确定了Sim结合位置是BSA的siteI.由圆二、红外及三维光谱可知,Sim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主要在肛折叠区,在与Sire结合反应过程中,BSA的微环境与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同步荧光表明,Sim与BSA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色氨酸(Trp)残基周围. 相似文献
11.
牛血清清蛋白(BSA)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透莲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9,12(1):25-30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盐体系:PEG/(NH4)2SO4研究成相条件、如加BSA总浓度、PH值及外加盐NaCl对BSA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试验将已知大肠杆菌噬菌体为阳性的同批新生牛血清,分别用剂量为4、8、12、18、24、28,32、40、44、48kGy的60Coγ射线辐照,检测其中的大肠杆菌噬菌体、总蛋白含量及对促Vero细胞生长效应的影响,以观察辐射对新生牛血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剂量大于等于8kGy时,噬菌体结果均为阴性;当辐射剂量为8、12、24、28、32、40、44、48kGy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当辐照剂量大于等于16kGy时Vero细胞最大增殖浓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倍增时间在8kGy、16kGy、24kGy时没有显著变化 从32kGy开始倍增时间增加 提示用60Coγ射线辐照可使阳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牛血清转阴,在小于16kGy时对促细胞生长试验无影响;在大于24kGy时对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影响,并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影响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4.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得出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反胶束时须加入助溶剂(正己醇)。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分配特性与有机相正己醇浓度、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等因素有关。初步探讨了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认为使蛋白质萃入 反胶束溶液的主要推动力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三苯甲烷类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RL)为荧光探针建立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近中性范围内,碱性品红与蛋白质有较强的结合,该产物的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量呈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0~5.0μg/mL,最低检出限可达19.6μg/L,用于实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研究了R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模型,发现结合反应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求得不同温度下RL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依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R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促细胞生长效应试验对牛血清采血年龄段判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提供的不同年龄段采取的牛血清,配成含不同血清浓度(2%、4%、6%、8%、10%)的MEM培养液,通过培养SP2/0细胞测定各试验组细胞的最大增殖浓度、倍增时间和克隆率,用以对牛血清采血年龄段的判定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促细胞生长效应试验存在差异性 在同一血清浓度下,随着牛采血年龄段的增长,其细胞的最大增殖浓度降低,倍增时间延长,克隆率下降 因此,用该试验方法推断牛血清采血年龄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强力霉素(DC)的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信号增强型荧光分析新方法以检测DC含量。由于增敏效应,BSA的存在显著增强了DC的荧光信号。这可能是由于DC分子进入BSA的疏水空腔结构中,DC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导致DC的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C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 nmol/L~40μmol/L,检出限为5 nmol/L(RSN=3)。此外,该方法已经被用于牛奶样品中D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延辉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4-57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药物小分子七叶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了七叶苷与BSA的结合模式信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七叶苷分子与蛋白活性空腔内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这些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七叶苷与BSA稳定结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PEG 4000/NaH_2PO_4和PEG4000/(NH_4)_2SO_4两种双水相体系,比较了两种双水相体系对牛血清白蛋白萃取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无机盐种类和浓度、PEG质量分数、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等因素对双水相形成以及对牛血清白蛋白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EG 4000/NaH_2PO_4双水相系统的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11.50%,NaH_2PO_4=20%,此时K值最小为0.45,达最大回收率.PEG4000/(NH_4)_2SO_4双水相系统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12%,(NH4)_2SO_4=17.50%,此时K值最小为0.42,达最大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反胶束液—液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研究:I.萃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黄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质传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