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场退火对08Al深冲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ODF分析)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过程中电场对冷轧08Al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退火提高了08Al深冲钢板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加工硬化系数(n值),同时降低了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Δr值),即提高了08Al钢板的深冲性能·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场提高了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γ纤维织构的强度和降低了再结晶α纤维织构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剪切速度对材料性能、变形和断裂的影响,采用微型剪切配合SEM(扫描电镜照片)及硬度分析.试验表明,当微型剪切相对变形速度δ大于5.5×10~2~1.1×10~1l/s时,材料性能明显变化,该数值接近于材料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的常规机械性能的相对变形速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材料的板簧垫片,簧片间摩擦系数亦有所不同,因此设计钢板弹簧时仅考虑钢与钢的接触摩擦将造成其性能分析结果的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ANSYS软件的接触非线性功能,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等效应力及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摩擦系数下的VonMises应力分布和载荷-变形曲线,重点讨论了摩擦系数对钢板弹簧应力及刚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钢板弹簧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应力计算值和测试值误差较小,刚度仿真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有限元分析能精确地模拟各簧片间的接触和摩擦问题,真实反映钢板弹簧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可用于研究簧片间不同摩擦系数对钢板弹簧应力及刚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湍流模型在90°弯管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湍流模型对弯管内部流动模拟的影响因素,在90°弯管PIV(粒子成像测速仪)试验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6种湍流模式模拟了方形截面90°弯管内的三维湍流流动,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试验与数值计算的比较结果,选择较优的湍流模型模拟了半径r=164mm的速度分布曲线以及各个截面内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LES(大涡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流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其他湍流模型模拟弯管直线段时,计算误差较小,而一旦流体进入弯曲段后,计算值与试验值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RNG(重正化群)k-ε(湍动能-耗散率)湍流模型,LES模型计算半径r=164mm上速度分布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此外,LE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弯管各个断面上的二次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锅炉管弯制工序中,压紧轮(又称反变形轮)的反变形参数是影响管子弯曲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整反变形参数,提高反变形槽的加工精度,对管子弯制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弯管工作原理及管子在弯制中受力情况弯管设备无论液压的、还是机械传动的,对于小于φ89管都采用无芯冷弯。通过  相似文献   

6.
针对唐钢冷轧厂生产的低碳钢板所存在的断裂、皱折等深冲性能问题,本文讨论了Δr值对深冲性能的影响,论述了Δr值作为钢板深冲性能指标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得出Δr值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减小的结论,并从变形不均匀角度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唐钢冷轧厂生产的低碳钢板所存在的断裂、皱折等深冲性能问题,本文讨论了Δr值对深冲性能的影响,论述了Δr值作为钢板深冲性能指标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得出Δr值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减小的结论,并从变形不均匀角度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弯管进气的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弯管几何参数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弯管进气下压气机性能均有所下降。叶轮与上游弯管的气流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弯道出口与离心压气机叶轮前缘截面距离越小弯管角度越大,叶轮进口截面的周向畸变越严重;周向畸变程度与压气机性能下降程度之间无必然联系,畸变进口与叶轮端区的二次流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叶轮进口激波形貌及端区的损失特性,进而影响离心压气机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钢板剪力墙抗火性能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不同轴压比和高跨比的钢板剪力墙模型,分析其在标准升温曲线作用下结构变形规律和钢板应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柱横向变形和钢板应力曲线变化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柱轴向位移会随之减小,说明改变轴压比对柱轴向位移有一定影响,位移在极限变形允许范围内;随着高跨比的增大,梁挠度、柱横向变形逐渐增大,钢板应力变化不大,说明改变高跨比对钢框架变形影响较大、受力影响较小,钢框架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可继续承载。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钢板-混凝土板中钢板对贯穿过程的影响.根据钢板-混凝土板多阶段变形与破坏状态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差异,提出了钢板-混凝土板的变形与破坏模型,确定了钢板膜力参数,从而给出了弹体和贯穿块的运动方程.得出了钢板的加入使弹体的侵彻深度明显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轴心构件的变形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形状记忆合金(SMA)轴心埋置于混凝土构件中,着重研究SMA使轴心构件产生预应力和变形的性能及影响驱动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试验基础上,对SMA在周围混凝土约束下的本构模型进行了理论探索。研究表明:SMA在加热逆相变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混凝土轴心构件施加预应力,可以控制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初始预应变值及通电激励模式对变形性能或预应力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太阳能增压喷射制冷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和方法,建立了系统的能量模型与(火用)模型,对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R245fa为工质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机械性能系数随着压缩机压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压比为1.45时达到最优值,热性能系数与(火用)效率随着压比增大而增大;系统的机械性能系数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发生温度为79℃时,达到最优值9.13,热性能系数与(火用)效率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冷凝温度升高时,机械性能系数、热性能系数与(火用)效率均减小;蒸发温度升高时,机械性能系数和热性能增大,而(火用)效率减小。系统中(火用)损失最大的部件是集热器和喷射器。因此,采用合理的运行参数、提高集热效率和喷射器性能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数值方法在预测曲面板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变形时耗时长或无法考虑加热顺序的问题,利用钢板电磁-热-结构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得到单加热线的残余应变,并将其等效为温度载荷施加在固有应变区;然后,通过弹塑性固有应变有限元计算得到钢板整体变形。采用弹塑性固有应变有限元法对帆形板和鞍形板的多加热线变形进行模拟,钢板挠度变形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符合工程计算要求,且弹塑性固有应变法可以分析不同加热顺序下的钢板变形,结果表明,加热顺序对钢板变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及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锻造工艺对易切削非调质钢35MnVS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加热至1 200℃时组织仍无明显粗化。终锻温度与锻后冷却速度是控制该钢性能的主要因素。适当控制终锻温度(950—1 000℃)和锻后冷却速度(不大于2℃/s)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形变量15%—45%范围内,随形变量的增大,钢在空冷后亦可获得满意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个钢板局部屈曲受压试件进行轴压及偏压试验,观测了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梁侧锚固钢板在不均匀压应力场下的局部屈曲模态,研究了钢板屈曲应力场分布、屈曲承载力、竖向变形能力及屈曲起拱高度随不同螺栓间距、钢板厚度及纵横向加劲肋配置方式的改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锚固钢板的屈曲承载力随螺栓间距的减小及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减小螺栓间距为更经济有效的方法;配置纵向加劲肋能更有效地改善钢板的屈曲承载力,改善效果随加劲肋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提高;在纵向加劲肋的基础上再配置横向加劲肋对改善抗屈曲性能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H型钢因其断面异型,轧制变形时金属流动性大,断面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其断面组织均匀性很难得到控制。在建筑工程中H型钢的广泛应用,使得对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要求日益严格。在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对金属的机械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组织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对产品的机械性能进行的拉伸实验并对组织性能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组织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轧制规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剪切速度对材料性能、变形和断裂的影响,采用微型剪切配合SEM(扫描电镜照片)及硬度分析。试验表明,当微型剪切相对变形速度δ大于5.5×10^2~~.1×10^-1/s,材料性能明显变化,该数值接近于材料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的常规机械性能的相对变形速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钢管连接的NSTS(new steel tube slab)管幕结构,在纵向大钢管之间横向布置连接小钢管,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纵横向复合钢管混凝土整体结构,以解决现有管幕结构施工难度大、横向刚度及承载力低等缺点.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钢管连接方式对NSTS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螺栓+T型钢板连接及采用螺栓连接的试件与仅采用T型钢板连接的试件相比,承载力分别提高58.4%,51.2%,刚度分别提高123.3%,97.5%,螺栓+T型钢板的连接方法对NSTS构件的受力性能最为有利;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试件的刚度和变形影响较大,对承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脲弹性体涂覆钢板、涂覆纤维复合材料板抗破片侵彻性能以及涂层与底材层间作用机制.通过弹道试验加载3.3 g立方体破片撞击聚脲涂覆钢板、FRC板结构,获得无涂覆、迎弹面涂覆和背弹面涂覆3种涂覆类型结构的弹道极限,得到了不同涂覆方式下结构抗侵彻性能差异以及变形与失效特征.结果表明,聚脲弹性体涂层对涂覆结构抗破片侵彻性能的影响作用与涂覆底材自身的吸能机制相关;钢板吸能形式为局部变形与剪切冲塞,涂层对钢板耗能作用影响小,且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侵性能,迎弹面涂覆效果优于背弹面;FRC板吸能形式主要为背部纤维的拉伸断裂与层间分离,背弹面涂层抑制纤维板吸能作用,大幅降低涂覆结构抗侵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出一种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其在压弯状态下的破坏模式、破坏机理、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模拟剪力墙受力情况,并用试验的方法对比验证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有效性。研究构件的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板厚度等参数的变化对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压弯性能的影响。试验和模拟发现,新型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不同参数对剪力墙压弯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钢板厚度对剪力墙压弯性能的影响最大,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试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