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史诗在人类学知识谱系的研究中通常与相应的“历史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证据法为理论观照苗族史诗《亚鲁王》的一些“史事”,由此说明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并以此论证和探讨《亚鲁王》在口述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孙辉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5(4):25-27
《金银歌》是《苗族史诗》的第一部分内容,它从早期人类幼稚的想法出发,直观、形象地叙述了天地日月的创生。体现出苗族先民对宇宙天体的观察与认识,其中一些内容还不时迸射出苗族先民哲学思想之光芒。 相似文献
4.
何健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89-94
《格萨尔王》开拓了史诗小说的表现空间,可以称之为一部"新史诗小说"。它将世俗性与神性,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将欲望的日常生活化与宗教的拯救意识糅合为一体,从独特的角度处理了格萨尔王这样的史诗题材,并试图找寻摆脱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小说中的人物执着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寻找战胜欲望之魔的力量,也让我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遥远的神性召唤。 相似文献
5.
6.
王蓓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5)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具有典型的口传文化特征,它以口头说唱为主要流传方式,文字文本的产生并未改变其口传性质,史诗的情节内容也遵循口传文化的思维模式。《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将文字视为区分文明与蒙昧之标志的想像和偏见,开启对人类文化多维发展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评王券牒》是瑶族各支自身保存已久的本族文献,对于研究瑶族的起源、迁徙、生产、生活及与当政者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隋唐以前,雏形形式的《评王券牒》已经可能在某些郡县出现了,隋代被中央政府正式承认,唐宋时又多次重申,特别是南宋理宗时及其以后已成为对瑶族怀柔羁縻政策的主要部分之一,敕下颁榜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藏族《格萨尔》史诗不仅在雪域高原广为传诵,而且还流传到了裕固等少数民族地区。文章论述了史诗对裕固族史学、民间文学、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乃至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民族间的交流对各自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语料库对格萨尔史诗中的人物、地点、宫殿城堡、武器铠甲、生活用具、氏族部落、诸神祇以及各种动物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一一剥离了史诗的构成要素,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格萨尔史诗的故事结构和生活场景。分析发现,《霍岭》分部的史诗人物超过了1000人,场景或故事地点达800多个,生活用具1000多种,武器铠甲等400多种,甚至战马名称也多达140多个,战神等神祇更是多达400多个,这样庞杂的故事却在史诗里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也从侧面体现了史诗的非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陆莲枝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0,(5):23-26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咸成海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8,20(2):112-116
作为柯尔克孜人重要的文化符号,《玛纳斯》反映了柯尔克孜人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史诗中的英雄自古便受到柯尔克孜族的敬仰和膜拜。史诗真正始于玛纳斯的横空出世,围绕英雄的横空出世——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整个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生活长卷徐徐展开和呈现出来, 英雄的出世和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实际上反映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尤其是社会生活习俗为中心的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就是民族认同的过程。社会习俗文化为民族认同提供文化基础和情感纽带,社会习俗文化与民族认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立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6)
斯宾塞<仙后>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重要的玄幻文学,但其中的玄幻叙事成分却未得到充分的讨论.事实上,<仙后>有效地吸收了西方史诗文学和浪漫传奇文学的玄幻叙事手法,创造了充满魔力和超自然力的玄幻文学第二世界特征,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构筑了线性追寻和圆形追寻的叙事模式,并展开了意义深广的善恶大战.这些特征奠定了<仙后>作为西方第一部史诗玄幻的地位,为西方现当代史诗玄幻开辟了一种持续有力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4.
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的神话大熔炉,大量早期的新旧神话在此交汇衍变,促成史诗的成型。尤其是关于新旧神谱和凡世英雄的来历、地位、联系和功过的传说题材丰富多彩、脉络分明,是作者、时人以及诗中所有“角色”熟知公认的事实,其他与荷马史诗几乎同时出现的短篇史诗可以为证。这充分说明《伊利亚特》蕴含的神话传说与今人理解有不同,它们是古代初民坚信不疑的精神食粮,是英雄史诗成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创业史》这样一部史诗意义的巨制,具有文学典型化的特点,并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本文将就这一点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6.
邵春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62-64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有别于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蝇王>研究套路,独辟蹊径,用存在主义为理论工具分析了<蝇王>的存在主义建构策略,展示了先前研究所忽略的这部作品的存在主义特质,为我们重新审视戈尔丁通过作品对文明与人性的思考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赵氏孤儿》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史诗结构。文章第一部分解释了亚氏所谓戏剧结构和史诗结构;第二部分从三一律、多重悲剧题材的叠加、演员叙述语言三方面进行了论证。由此出发,第三部分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悲剧之悲,更多的在于过程之悲,而不在结果之悲。 相似文献
19.
《蝇王》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姆·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运用文化诗学、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以及权力话语等理论分析小说立足整个政治历史全景下展示的小写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同济大学、井冈山大学联合创编的一台节目,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有益探索。采取音乐舞蹈史诗这种艺术形式讲述井冈山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自2006年3月以来,节目已演出99场,前后有10届数千名大学生参加演出。在节目演出第100场之际,我们邀请部分节目主创人员撰写创作体会,以激励这台节目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