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本文以桑植白族为研究对象,从其族源、历史记忆入手,探讨了在历史时空变幻中,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之间的关联。解剖在一系列的宗族活动所包含的历史记忆以及对大理白族这一主体民族的深刻认同感,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桑植白族。  相似文献   

2.
"屯堡人"是政府、学者、媒体和地方精英共同建构的族群共同体,是以普同性的"屯堡文化"为标准做出的人群的类型性划分。而在"屯堡"族群内部,由其人员构成成分多元性带来了族群认同的多元性。现有的屯堡研究范式无疑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上把握该族群活动的时空大背景,但对屯堡族群群体性差异的研究则更生动地反映了族群活动的历史,为了解人群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旅游与族群认同已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国内旅游与族群认同研究论文从期刊发文数、载文期刊类别、时间分布、研究内容、案例地、基金资助、作者单位、作者职称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了国内旅游与族群认同研究的状况和发展动态,以期为国内旅游与族群认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族群主要属于文化范畴,而国族则属于社会政治范畴,在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之间既存在着一致的一面,又存在着冲突的一面。对于一致的一面,我们要善加利用,以利于国族的统一和稳定;对于冲突的一面,则要通过构建包容性的价值取向、平等的酬赏制度和各族群间的交流与沟通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国家、区域之内,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族群、族性概念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贺州是典型的多族群、多语言地区,被知情的学者称为"岭南族群博物馆"。贺州的族群认同呈多样化态势,其中语言认同最为凸显。通过贺州不同族群成员语言掌握情况的计量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及相互认同度均相对较高,是贺州各族群族群意识及族群向心力强、族群边界相对明晰及族群关系良好的具体体现;贺州不同族群在对他族群语言的认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贺州各族群及族群语言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强势弱势之别。  相似文献   

7.
流传于许多瑶族地区的《评皇券牒》作为一种社会记忆 ,其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凝聚瑶族族群认同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券牒中反映的族群认同表现出某种复杂性 ,瑶人在与盘瓠进行认同之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族进行着认同。这就提示我们 ,或许既可以在政策的、制度的层面上通过共同利益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联系在一起 ,也可以在象征层面上通过加强大家有共同来源的历史记忆 ,以达成超越各具体民族之上的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9.
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族群互动与认同是族群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文章通过对贺州多族群语言互动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贺州族群语言互动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的相互学习是族群交流的必要条件,语言使用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族群交往与族群融合的发展潮流;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贺州各族群语言的自我认同度和相互认同度均较高;贺州各族群在族群语言互动中,对不同族群语言的认同程度有一定区别,不同族群间的语言认同过程和认同程度也有差别;语言忠诚度是衡量族群自我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它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空间结构再生产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向四周逐渐延伸,市民的居住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围寺聚居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便迁至城市的各个街区角落。通过对散居回族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知其以清真寺为集体记忆的符号,借助集体欢腾、个体情感迸发、宗教仪式来建构民族亲和力,以实现其群体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少数民族居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少数民族居民的国家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民族认同的得分,不同民族的居民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创立、逐步走向成熟、丰富发展三个时期,创造性地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渐形成了具召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毛泽东民族理论。它在指导我们党不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4.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由大小互不统辖的若干黑彝家支分割统治着的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中央批准,刘伯承司令与彝族果基(沽鸡)家支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彝海结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运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典范。如今,它与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风景一起,成为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1983年至今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博士论文作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领域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并对1999年以来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了简要的述评,探讨了汉语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相继出版的袁国兴的《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和黄爱华的《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是两部各有特色的文明戏研究专著,有体系的专门研究论著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中国国内的文明戏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对文明戏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可知今后的文明戏研究方向应该是:一、加强戏剧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只有依靠正确的资料,才能期望文明戏研究有新的成果产生;二、加强中日学术交流,以解决中国学者对日本戏剧知识不足的问题;三、加强文明戏与中国传统戏曲以及早期电影的关系的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文明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跨界民族因现代国家边界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其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研究西南边疆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发现,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其民族认同也超越了国家认同,这将会对我们的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始,在西方殖民主义冲击之下,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从历史的眼光看,儒家文明圈的许多东亚国家都和中国一样以儒家文化作为自身"民族性"的文化根基。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在东亚的扩散和滥觞,根基深厚的儒家文化也在自己的传统里发生变形与转轨,从而生成了儒家民族主义,并可能深刻影响到未来东方社会的认同重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原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三种模式下族群性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建构与文化认同,认为群体认同实践整合过程突显行动者的能动行为抉择,指涉理性选择基础之上认同行为的动态、流变特征,从一般的情况来看,文化认同与族群建构之间呈现多样性的因果互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