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茶之道——四季有别。祖国中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在人  相似文献   

2.
据我所知,维瓦尔弟、海顿、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诺夫都以《四季》为题写过音乐。四个人的《四季》,体裁不同,少林武当,各有千秋。维瓦尔弟的《四季》是小提琴协奏曲,他以春、夏、秋、冬分别写了四部小协,是12首为独奏小提琴、弦乐和数字低音所作的协奏曲《和谐的灵感》这棵音乐树木结出的孪生奇葩。  相似文献   

3.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便是火星。它距地球约1,05亿公里,直径68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2,其质量是地球的1/9。它自转一周的时间跟地球差不多——24小时37分24秒,火星上的一年为687个地球日。火星跟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不过,它较之地球大气层稀薄而干燥得多,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占98,5%,其次是氩,占1,2%,还有碳酸气,占0,5%。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不过,  相似文献   

4.
据《云门广录》载,云门禅师曾问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如何,我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僧徒:"不知道."云门:"日日是好日."宋朝的慧开禅师特别为云门的"日日是好日",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似文献   

5.
春为四季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上升,大地回暖,是一年中养生的黄金季节。“春不养,夏易病”,做好春季养生保健,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春闲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秋季,“秋乏”如同点了你的睡穴,不可不解。  相似文献   

7.
诗外之诗     
诗外还有诗吗?有的。艾青在《诗论》中写道:“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更深更远的东西”,就是诗外之诗。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诗不长——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  相似文献   

8.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国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全世界春夏秋冬最鲜明的国家之一.从远古时期,祖国医学就认识到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并提出:"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相似文献   

9.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10.
谷风即焚风     
《诗经》中的“谷风”,解释很多。有的解作“暴风”(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1981年版),有的释为“山谷吹来的风”(高亨《诗经今注》1980年版作“山谷中的风”)。传统的说法,谷风是东风。《尔雅·释天》明确写道:“东风谓之谷风。”《气象学辞典》也袭此说。还有说谷风是“生长之风”的(见《诗三家义集疏》)。这些说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有一处写到丫头香菱学诗,“细心揣摩透熟了”大家诗作,领悟了其中的意趣、境界、韵味、风神,写出了品位高、有寄托的咏月诗。写诗要悟,读书也要悟。悟,就是要找到一切事、一切理、一切众生的根源或原态(佛家观点)。参禅、学禅,就是要悟。读书中的悟就是对事物或道理的感受和理解。悟却因人而异,鲁迅先生曾说:“对《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文艺学上也有个相同的观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悟性的高低,是和其阅历、学识、修养、知识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的比蛇     
“比蛇”的“比”字,倒颇有“斗鸡”的“斗”的味道,令人害怕。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在其笔下就介绍了这一怪蛇。在《郑板桥集》中的《比蛇》诗云:“好向人间较短长,截罔要路出林塘;纵然身死犹遗直,不是偷从背后量。”其诗有序,进一步勾勒出比蛇的形象:粤中有蛇,好与人比较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诗中明言比蛇产广东,但事情也怪,我因从事蛇的科研工作,于1980年调来广州暨南大学至今,留心访查和查阅有关资料仍无所获。莫非郑说有误,静思之,终于找出了原…  相似文献   

13.
<正>延龄与四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龟龄集药剂的服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四季节令的影响。冬病夏治龟龄集以人参、鹿茸等温阳益精,而春夏季节,阳气渐盛,万物生长,此时服用龟龄集可顺时养阳,其点睛之笔为冬病夏治,始于夏至,至于处暑,可顺势温阳,驱散体内  相似文献   

14.
正春季万物生发,天气乍暖还寒,既是容易生病的换季时段,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机。别辜负藏了一个冬天的春光,学会用健康开启新的四季。权威养生专家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总结出一套"春季养生密码",跟着做就能为整年健康打好基础。衣:8157一年四季中,气温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这个时段,经常是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阳光普照,气温飙升。早春乍暖还寒,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为了一整年的健康,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  相似文献   

15.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风情     
《知识就是力量》2000,(10):48-49
最怡人的国度 提到加拿大,一定会想到那个枫叶飘飘的国度。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半部,它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西北部邻近美国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南部与美国本土接壤。全国地貌西高东低,西部的落基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最高峰为洛根峰,海拔6046米,中部为大平原。加拿大的主要河流有育空河和圣劳伦斯河等,著名湖泊有大熊湖、大奴湖和五大湖等。 加拿大地处北温带,常年凉爽舒适,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景色宜人。更兼公共建设发达、社会机制先进,在世界上173个国家中,曾连续两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其中讲英语的约占全国人口的1/3,讲法语的约占1/4,来自各国  相似文献   

17.
古雅之楸     
记得有一年,携女儿至开封拜谒包公祠,发现院落里有两棵高大的楸树,俊秀、挺拔,有北方的伟岸与大气。我被其凛然如剑的形态所吸引。拜谒包公之后,我们又回到广场,伫立树下,想留个影,却没带相机,只好久久地凝视,在瞳仁里定格。回江南,我写了一组古体诗,其中有《谒开封包公祠》:"兴旺尚须龙虎狗,报之华夏门前春。楸楸双剑把君示,凛凛威威儆后人。"诗中"龙虎  相似文献   

18.
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身心,《礼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在古埃及,也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说法。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植物神经,使大脑得到休息,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以保养心性,正如大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一诗中所写:“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除此之外,音乐还被用于战争,利用音乐动摇敌军军心从而取胜。最有名的首推“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3000多士兵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韩信吩咐汉军士兵,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就在四周大声唱楚地的歌曲,…  相似文献   

19.
王梅 《科学之友》2003,(4):25-26
但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神曲》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他对但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 000多行。  相似文献   

20.
我很欣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此人诗、书、画“三绝”,他画的墨竹更是独具匠心,节节傲然挺立、尽显风骨。“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诗《题墨竹图》)正如板桥先生的为人,刚正不阿、正直一生。我心想:若画竹定学板桥先生,以竹为骨,确是英雄本色。有一次在画展上,看到一位大学艺术系的画家老师在当场作画,题为《墨竹》。提笔挥洒自如,很有板桥神韵,令在场的观众都啧啧称赞。那位画家老师见大家喜欢,兴致便更浓,做完这幅画后,接着又当场挥毫画一幅《秀竹》。这《秀竹》与《墨竹》果然不同,翠绿的竹叶片片伸展,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