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上半叶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化石能源开始耗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日趋严重,自21世纪开始,全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的进程已经启步,我国也应把过渡到可持续能源系统作为能源发展的目标,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15,(2):1
<正>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从历史发展看,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能源利用技术的革命。农业经济时代,薪柴等生物质能是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煤炭逐渐取代薪柴等生物质能,能源开始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9世纪到20世纪初,内燃机、电力两项革命性技术的诞生促使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开始飞速上升。到21世纪初,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类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传统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正日趋枯竭,而且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加速了气候变化,因此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早在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的小说中,预想家们就预言,有朝一日社会将通过以氢为基础的能源而被彻底改造。这种重量很轻的气体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能作为最洁净、高效的新能源,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加快了对“氢能”的研究,一种以氢能源为基础的“氢经济”开始展露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浅谈太阳能光电幕墙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进而推进我国乃至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清洁能源,成为目前有关行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建筑领域中的光电幕墙行业,应用尤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张军 《科学世界》2014,(1):112-112
<正>100多年来,由煤炭、石油为主要代表的化石能源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交通运输等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的资源量是有限的,而且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气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我国,遍布各地、终日不散的雾霾给人们上了一堂最生动、最形象的环保教育课,开发可持续能源已成为全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其相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减小化石能源用量、增大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份额成为构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介绍了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当前重点关注的有关基础科学问题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可再生能源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公平分配能源、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产业化的进程、建立科研和服务体系、开展国际合作等将是21世纪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卢海 《广东科技》2003,(6):29-29
包括煤炭、石油在内的化石能源是否会被耗尽的问题,人类已争论了相当漫长的时间。早在20世纪30年代,有科学家就言语谆谆地呼喊,化石能源只够使用30年;到了60年代,又一批科学家奋起疾呼,称再过30年化石能源必然耗尽。可是一个又一个30年过去了,化石能源“耗尽”的年限非但没有变短,反而在加长。是科学家们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吗?是化石能源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又“猛长”出来了吗?都不是,主要原因是,我  相似文献   

9.
顾问君 《广东科技》2010,19(5):64-66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常规的化石能源日益走向枯竭,人类开始积极寻求后石油时代的能源替代物。从目前看,新能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低碳能源的"可燃冰"。  相似文献   

10.
正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10月2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收效明显,"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刘琦介绍,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中国提出将从三个方面加快推动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一是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是制定了单位GDP能耗年度降低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变,提出到2020年,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