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苯尼考与4种中药联用对鳗鲡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鳗鲡体外采用琼脂培养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大黄、黄连、黄芩、黄柏5种药物单用与联用对24株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单用时,24株致病菌对氟苯尼考敏感(MIC≤8 μg/mL)的有16株;对大黄、黄连、黄芩和黄柏敏感(MIC≤50 mg/mL)的分别有18株、21株、20株和2株.氟苯尼考分别与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联用时,共筛选出34种联用复方对15株致病菌有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迷迭香酸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以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检测迷迭香酸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的MIC和MBC分别为:1.0和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的MIC和MBC都是1.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和MBC分别为:1.5和2.0mg/mL;托拉斯假单胞杆菌MIC和MBC均为:2.0mg/mL;单增李斯特菌MIC和MBC为:1.0和1.5mg/mL.  相似文献   

3.
喙尾琵琶甲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初步判断其抑菌效果.结果: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MRSA的MIC值为0.98~1.95 mg/mL,MBC值为3.9~7.8 mg/mL.结论: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浙江常见海水养殖渔用抗生素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MPLC-ESI-MS/MS)对8种常见的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及5种氟苯尼考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13种渔药的实际有效成分含量与标示含量不符的现象较为突出:8种喹诺酮类药物中只有4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与标示含量基本一致,其它均低于标示含量,其中含量最低的只有标示值的59.2%;5种氟苯尼考类药物中3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与标示含量基本一致,其余2种有效含量仅为标示值的25%。同时,本研究运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上述抗菌药物开展了针对常见海水致病菌——溶藻弧菌MIC和MBC的测定,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和M:BC值介于2.28~18.94 mg/L之间;氟苯尼考渔药的MIC和MBC值介于0.022~4.48 mg/L之间,其中溶液型氟苯尼考的MIC和MBC值较低,均为0.022 mg/L,表明所测的几种喹诺酮类和氟苯尼考药物均对受试菌敏感。  相似文献   

5.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琼脂渗透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MFC)的测定发现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p-甲氧基肉桂酸和p-羟基肉桂酸)对常见几种代表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羟基肉桂酸对细菌类抑菌效果最好,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5 mg/mL,MBC为0.75 mg/mL.对真菌类,肉桂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0.125 mg/mL,MFC为0.5 mg/mL.本文通过研究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常见几种菌的抑菌活性,阐明了它们之间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浮游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本研究以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临床分离株作为受试菌,采用Alarmar-Blue液体药敏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了RT-qPCR探究黄芩提取物对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8株临床分离株的MIC90为50~100 mg/mL,MBC为50~200 mg/mL;黄芩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P<0.05),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并且显著降低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P<0.01).本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能够抑制脓肿分枝杆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HPLC法测定槐米中含芦丁的量,并对4种供试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槐米中芦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3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含槐米中芦丁的量为19. 11 mg/g;芦丁对4个菌种抑菌作用由高到低分别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芦丁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 125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 25 g/mL,大肠杆菌的MIC为0. 5 g/mL,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 125 g/mL;芦丁对枯草杆菌的MBC为0. 5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1 g/mL;大肠杆菌的MBC为1 g/mL;白色念珠菌的MBC为0. 25 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阴道内主要优势乳杆菌以及阴道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苦参总碱干预实验,观察其对细菌体外生长影响,明确苦参膜对阴道微生态恢复作用。方法: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苦参膜主要有效成分苦参总碱对阴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白色念珠菌和阴道常见优势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牛津杯法测定对致病菌抑菌活性;直径法测定优势菌菌落生长直径变化。结果:苦参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2.5 mg/mL,对大肠杆菌MIC为25 mg/mL,对白色念珠菌MIC为50 mg/mL,对卷曲乳杆菌MIC为12.5 mg/mL,对鼠李糖乳杆菌及罗伊氏乳杆菌的MIC为100 mg/mL,对加式乳杆菌的MIC为6.25 mg/mL。当苦参总碱浓度低于MIC值时,对阴道常见致病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鼠李糖乳杆菌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对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及罗伊氏乳杆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临床给药剂量下,苦参膜能抑制阴道常见致病菌生长但不抑制阴道优势乳杆菌生长,可作为天然抗生素用于阴道炎治疗,并调节阴道微生态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CTAB为包被试剂合成了球形、棒状和三角形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颗粒,研究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杀菌性能的差异.通过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确定了它们对两种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棒状纳米金、三角形纳米金、球形纳米金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65μg/mL、3.71μg/mL、21.21μg/mL,MBC分别为1.30μg/mL、11.09μg/mL、21.21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6μg/mL、0.56μg/mL、2.65μg/mL,MBC分别为0.52μg/mL、1.11μg/mL、2.65μg/mL.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纳米金的杀菌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种形态,并且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均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优化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提取条件,初步研究其拮抗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牛津杯法测定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拮抗S.aureus活性;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拮抗S.aureus的MIC和MBC值;扫描电镜观察PPEAE处理S.aureus后形态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1/20g/mL、提取温度60℃、浸提时间5d为最优提取条件,优化后酯提物抑菌效率可提高25.7%.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浓缩至质量浓度分别为1和50mg/mL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和24mm,其MIC和MBC值分别为7.8和15.6mg/mL.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处理后,S.aureus表面出现部分凹陷、皱缩.正交优化可显著提高酯提物抑菌物质提取效率,Pyrrosia petiolosa酯提物具有较强的拮抗S.aureus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