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two-part article (Aerts et al. in Found Sci. doi: 10.1007/s10699-017-9528-9, 2017b), we analyzed a cognitive psychology experiment wher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select pairs of directions that they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example of Two Different Wind Directions, and showed that the data violate the CHSH version of Bell’s inequality, with same magnitude as in typical Bell-test experiments in physics. In this second part, we complete our analysis by presenting a symmetrized version of the experiment, still violating the CHSH inequality but now also obeying the marginal law, for which we provide a full quantum modeling in Hilbert space, using a singlet state and suitably chosen product measurements. We also address some of the criticism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directed at experiments of this kind, according to which they would not highlight the presence of genuine forms of entanglement. We explain that these criticisms are based on a view of entanglement that is too restrictive, thus unable to capture all possible ways physical and conceptual entities can connect and form systems behaving as a whole. We also provide an example of a mechanical model showing that the violations of the marginal law and Bell inequalities are general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2.
自然认知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自然认知的反思与重塑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运动再到全球化时代,拉美地区的自然认知经历了三次转变,分别对应于与身份认同的疏离、重逢与融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既体现了当地居民如何透过自然认知去认识和构建自我,也体现了随认知变化的人与自然关系。了解拉美地区自然认知的转变为重塑自然认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探索自身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工程时代的到来和哲学发展的趋势,探讨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树立工程意识的哲学意义和工程哲学的重要内容。文章还提出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倡导科学思维和周易思维的结合,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周易思维的科学化以及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创新易学文化。 作者认为,当代自然辩证法界,研究工程哲学才能跟上时代需要,研究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张具身认知思潮的演变其实是认知观的嬗变历程。认知观本身是有关身心关系的一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这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表达了认知科学对身心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思路或尝试。遵循着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见心智加工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嬗变,即从分离到契合,这反映出认知科学在人类自身心智的信息处理研究的拓展,从文化层面,也折射出认知观背后文化意识的缺失、研究立场的不定、还原论风险及研究路向的变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正在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对近年来的国内科技传播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正在形成三大研究方向,同时也存在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坏血病是近代航海活动最为凶猛的敌人之一,曾夺去无数海员的生命。作为欧洲主要海洋国家之一,英国的海事力量也被坏血病大大折损,而不完善的军事体系和被削减的经费投入难辞其咎,使得坏血病可被部分理解为是一种"制度性"疾病。在技术上,尽管经历了一些歧路,以詹姆斯·林德为代表的18世纪英国医学界仍然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最终确定了以食用柑橘属水果及果汁为防治坏血病的主要手段。虽然未能进一步揭示维生素C这一对抗坏血病的关键因子及其性质,但林德等人的努力和成就依然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持两种极端的态度.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科学研究自然,而宗教则管辖着人类的精神与道德生活,两者毫无相关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如果自然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的范式,那么创世科学则是圣经基要主义者宗派的范式,两者之间尽管不可通约,但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据此导致了两者的激烈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双方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去谈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怀特海哲学表现了他试图在人类生活经验中用动态来综合静态,把价值输入事实,用潜能来组合现实,用宗教来调和科学,从事件走向实有再到机体的基本思想趋势,所有这一切,目的在于消除由自然的二岔性所导致的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环境向度考察,美丽中国的特质就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璧合,按照"外在形式—内在作用—基于外在形式和内在作用的精神文化"的逻辑主线,可以展开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形式协调、作用互利、意蕴相洽。形式协调主要在于两者在空间上既展现对称又富有变化、尺度上既大小相宜又比例适度、色彩上既对比得当又调和有致,作用互利涵括两者宜人结构的相容共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和整体过程的最小熵增,意蕴相洽则要求两者意义彼此相通、氛围相互烘托、意象圆满规整。这些向我们昭示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区域知识集聚效应及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在创新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建立起一个基于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知识集聚的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决定作用,并引申出关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政策蕴涵。  相似文献   

12.
引入讨论生命与认知的进化论框架,介绍生命哲学的有关要点,分析认知和生命的连续性,并以此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框架,讨论认知的主要特征,认知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的区别,分析生命和认知的各种进路:内在论进路和外在论进路,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外在论进路,以及从对称的外在论进路演变出来的协同演化论。最后,简略地叙述协同演化论对认识论中各大流派的含义:即它在以实在论/反映论为一方,实用主义/实践论为另一方的辩论中对哪一方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人:物质精神二象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物质与精神是两种很不相同的存在,却统一于人之中。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既有物质生命,又有精神生命。人类的创造与矛盾均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4.
对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分析是术语学认知维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术语学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一个基本知识单位可以表示为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组合,或者是概念、概念属性与属性值的组合,这种结构化的认知方法让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获取、表示与利用的形式化实体,也为高效知识传播途径构建、多语种术语知识库构建和专业领域知识化...  相似文献   

15.
徜徉于人文与自然之间的科学史家与科学哲学家——福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20世纪著名人文学者,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福柯实际上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有着独特而新颖的科学哲学问题和科学史思想,但是这些在福柯研究中未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福柯的这些思想对当下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阐述福柯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5):108-109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4日至16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前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国内外学者共56名,其中外国代表6人,香港和台湾代表5人,20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7.
敬意的自然观在把自然当作人类主体的认识和改造对象时,更强调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伦理价值关系以及敬畏关系,自然与人有着主体性的精神交流。本文认为"敬意的自然观"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人对自然的敬意关系。第二,人对自身的敬意关系。两种敬意关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人正是在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展开与自然的包括敬意在内的全面关系;同时,在展开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中,人自身得到了包括敬意在内的全面发展。这种进路叫做"非去人化的敬意的自然观"。在此,怀特海的创生的经验学说与孔子的创生的成人学说提供了巨大的智慧资源。他们的有关学说引导出了本文的主题:参天地,做全人:做全人;参天地。  相似文献   

18.
和谐发展与简单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从简,至道不繁,环流似圆,是和谐发展观蕴涵的基本原则。平实无华、寓繁于简的和谐发展之道,指出了和谐发展“圆理”全真、至善、达美的简单路径:和谐若环,圆道至简,周流不息;和谐至善,善道不繁,天道酬善;和谐达美,大美从简。和谐发展观中的简单性原则既是大自然简单性原理在发展观层面上的投影,又代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简单性方向。穿过时间隧道和空间黑洞可以发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还是恢弘宇宙,再没有比和谐发展之圆道更简单因而也更伟大、更美丽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19.
人的目的性与自然的随机耦合性形成一时矛盾.自然灾变消解异己的人工技术、取消人类目的性的倾向,这种骤然爆发的自然力用强大的耦合作用来重组人工自然,迫使其重归天然自然,从而导致技术风险.人工自然的特异性越强,技术文明越先进,蕴舍的技术风险就越大,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变的损毁也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类只有顺其自然、权衡利弊,通过改变人工自然创建模式来减少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确定"理论与实际关系"的困境:政治指向与发展指向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理论与实际关系”如何成为科技政策讨论的公共话语,将这一时期关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同文本置于中国独特政治结构与文化范畴,对其内在意义或指称做出理解与解释,我们发现,内化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双重功能预期,围绕“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讨论表现出的价值紧张,“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化引发的政治与发展间的冲突,使“理论联系实际”概念内涵在不断调试中变得模糊不清。最后,探讨了“理论联系实际”得以透过外在层面转化为科学家内在道德焦虑,进而转化为自我否定内在动力的独特文化与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