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特点及性能;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传力途径,加固原有基础,并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支座,保证连接牢固;不仅能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为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相当部分的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文章分析了既有建筑防震减灾加固思路,研究了增强自身整体性加固法、外包加强构件加固法、增设构件加固法、替换构件加固法等传统抗震加固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的原理和隔震层设置的原则,最后对不同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措施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技术,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对原建筑影响小、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凌郁 《科技信息》2011,(13):341-342
近几年来,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建筑物的抗震减灾性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基础隔震结构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的差异,重点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的技术关键—基础隔震层和隔震装置。结合近20多年来隔震结构建筑成功运用的实例,凸显出了隔震结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基础隔震技术的经济性,对未来隔震结构建筑的发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隔震技术是被动控制技术一个分支,是一项新兴的抗震技术.本文主要提出隔震支座的不同的布置方案对建筑物造价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隔震结构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出了选择隔震结构的准则,为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隔震技术将建筑物和强烈地面运动隔开,使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地震力降低,从而提高了结构安全性或降低建筑物造价的原理.并主要对美国,新西兰和日本这三个走在抗震研究前沿的国家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隔震材料和隔震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业主的认识误区、生产工艺和工程师的设计观念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使用隔震技术的原因,并对怎样推广隔震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结构抗震加固已成为我国建筑物加固的一项主要工作。本文从结构抗震与减震加固原理出发,总结和介绍了各种抗震减震加固方法和技术,论述了各种加固技术的特点,并重点消能减震与隔震减震加固方法,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首都体育馆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改扩建项目之一,存在着较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须进行抗震减震加固改造。以此为背景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以减震加固为主,抗震加固为辅的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被动控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并说明了隔震结构区别于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提出隔震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邱雪莲 《广东科技》2012,21(19):22-23
通过电力设施受到地震灾害的破坏事件的类型和原因,讲述了国内外电力设施方面采取的两种抗震措施:①通过提高建筑物和设备本身结构强度的传统方法对地震进行"抗硬",虽然这种方法对过去抗地震灾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建筑物内部设施、仪器却遭到破坏;②隔震减震措施已经得到国内外建筑物采用和考验,它减少传递到隔震结构上部的地震能量,明显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减震技术的成熟运用对变电站抗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是结构减震控制的一种,它概念简单,减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造价不高,适用于新建建筑物和旧有建筑物的加固等。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太原市的应用情况及其施工方法与检验评定。  相似文献   

10.
叠层橡胶支座抗震是结构抗震技术中的新兴技术,是通过采用隔震技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隔离”,来延长隔震结构的系统周期,消化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以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文章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论述了隔震支座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咏梅 《甘肃科技》2001,17(4):42-42
叠层橡胶震技术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器(夹层橡胶垫),使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分开(一般设在建筑物一层底部和基础之间)。这样就改变了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使上部结构处弹性工作状态。当地震发生时,上部结构的水平基本周期延长,结构体系因“柔化”而隔离了地面的强烈震动,从而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与相应的非隔震结构相对比,其水平地震加速度可减至1/2~1/12。各层的水平地震可以减少5.7-9.8倍。由于设置了隔震器结构,使结构水平变形将集中于隔震层,结构从剧烈的摆动变为缓慢的“平动”,上部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且强度较高.因此以往只具有单纯抗震设计的建筑物越来越让人担忧,而隔震结构的增加会大幅度减少地震带来的风险.在实际施工中,隔震层的施工,尤其是隔震支座的安装往往会遇到瓶颈,对于一些刚接触隔震层施工不久的施工队伍来说,施工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将直接导致项目质量目标难以实现、工期目标被延误、成本目标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础隔震位移反应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通常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来计算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主要通过与结构自振周期相关的地震影响系数体现,基础隔震结构不同于传统结构,结构自振周期长,隔震层变形大,阻尼大,在隔震结构抗震设计中,仅仅利用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抗震是不充分的,需要验算结构的最大位移反应,为此,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位移反应谱及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利用减、隔震装置将结构与基准面解耦来降低主体结构地震作用的控制技术,近几十年来在诸多重要工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结合我国相关规范新引入极罕遇地震作用的研究背景,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支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复杂环境条件下隔震支座的性能演变规律与相应的性能提升方法,进而分析了被动自适应隔震系统与组合隔震系统的研究动态,并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基础隔震体系性能评估与提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高层框架结构为对象,提出一种结合分段隔震和相邻建筑物连接阻尼器耗能的新型混合被动控制体系,能有效应对宽频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冗余度.通过对同一高层建筑结构分别采用无隔震形式、分段隔震形式和混合被动控制形式进行数值模拟,考察短周期波、含滑冲效应脉冲波和长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体系和混合被动控制体系的减隔震效果.研究表明,短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体系控制效果较好,但在含滑冲效应脉冲波和长周期波作用下分段隔震效果不佳,基础隔震层和中间隔震层的位移较大,存在超出支座位移限值的可能,而采用混合被动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隔震层的位移,显著提高结构减隔震效果,且当中间隔震层设置在结构中部时混合被动控制体系的减隔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多层建筑基础隔震中的一些建筑构造技术问题,包括地下架空层、隔震层散水、入口踏步、踏步挡板、花坛和悬挂楼梯等不同于传统设计的特殊构造,既遮盖了明沟,不使架空层积水,又保证了地震时建筑物的上部位移无阻挡,有效地提高了隔震效果,同时还能方便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  相似文献   

17.
基于SIMULINK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仿真计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在SIMULINK环境下对建筑结构基础滑移隔震体系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的新方法,给出滑移隔震结构隔震动力方程,分析了含滑移隔震层的剪切型多自由度串联体系模型,并给出模型的状态方程,根据模型状态方程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多质点滑移隔震结构的仿真程序,并将其应用到经平移后采用滑移隔震减震加固的江南大酒店工程中,计算结果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论一致,证明了该方法对滑移隔震体系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SIMULINK的仿真分析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土木工程其他主动与被动控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能量设计方法原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5层3跨框架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基础固定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粘滞耗能组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显著小于基础固定结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集中于隔震层。在隔震层加设粘滞阻尼装置后,上部结构减震效果与未加设阻尼器隔震结构相近,而隔震层位移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9.
毛志童  苏海明 《甘肃科技》2004,20(11):139-140
隔震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掌握好它的施工技术,以便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设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高层组合隔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对高层隔震体系上部结构设计和隔震层设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高阶振型和高阻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竖向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隔震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类隔震装置的配置方法.根据以上基本理论,将基于性能的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目前国内最高的高层隔震设计中,充分考虑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的性能特征,将其按照相关组合原则配置于隔震层中.通过分析表明各类隔震装置充分发挥了设计性能,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最后对高层隔震结构的相关构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