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为了人而且必须依赖于人。从阐述中国以人为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入手,简要论述了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出发点 ,企业也常常从自己的人性假设出发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别提出了对社会治理和企业治理的看法。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一种“混沌人”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移植于西方高等教育,对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也多有借鉴。以“教授治校”和“大学自治”思想为例,中国高等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国家政治管理体制,古代高等教育管理传统,地区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差异以及现代大学发展的时代逻辑影响下,这两种传自西方的经典高等教育管理思想逐渐实现了中国化,发展为“教授治学”和“大学自主”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而西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旨归也必将是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孙景华 《科技智囊》2005,(11):68-70
企业竞争凭组织“效率”还是“凝聚力”“效率”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永恒的主题。百年西方企业管理认为是理性竞争催生出了效率管理,分工成为了实现效率的基本方法;但是,在百年中国传统商业管理的沿承中,却一直没有出现“效率”的概念,甚至于不知道“效率”为何物!而是将积极奉献、动员会战、人海战术等方法产生的结果,想当然地看作了所谓的“效率”实现后带来的成果。因此,当现代企业组织不断挖掘组织功能,并以标准化、流程化、职业化的组织复制方式追求“效率”时,中国传统商业管理却在进行着价值观统一的教育,并期待着以强大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部分运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在借鉴西方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管理文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企业管理文化概念以及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形成及其差异,通过中西方管理文化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按照西方管理来运作”的认识的不合理性,得出“中国管理文化并不会被西方管理文化所取代”的结论,并借助海尔企业文化案例,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张玮  张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8,(14):166-166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彻于人本管理的思想体系以及具体方法之中,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它激活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创建企业长久不衰的品牌,树立文明健康的企业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只有在理论上认识人本管理的伦理内涵,才能使实践中的企业管理革新秉持人本管理这种先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5日上午,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裁周伟火昆到访科技智囊杂志社,他饶有兴趣地观看墙壁上的“西方管理百年”展板,如数家珍地指点着其中的管理大师和他们的贡献,他有些不太满足地说:“要谈管理,应该把中国的孙子加进去。”周先生的一席话引出的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大话题。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管理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企业家并不知所谓的现代管理为何物,他们自然地倾向于本土文化中挖掘管理智慧。儒、佛、法、道,孙子兵法,乃至毛泽东思想,一律来者不拒地为我所用。应该说,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既有其封闭落后的一面,又有其精华所在,是一种能够有效动员社会力量的雄厚资源;开掘这笔社会财富的价值在于企业能否将小生产社会所遵循的和谐升华到社会大生产的新伦理之中。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源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工厂管理实践,是建立在“经济人”到“社会人”假设基础上的治身术,反对工厂管理实践中以物为中心、把人当“物”的物本位;而中国人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来源于建国兴邦的革命实践,是承认人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的治国术,反对统治阶级、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的官本位。不管是西方所言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还是中方倡导的人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认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只有坚持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的原则才能使组织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西方现代管理出现向传统管理挑战的倾向,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本文从企业人才管理的内涵、本质和层面上分析.探索企业人才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龙新勇 《科技智囊》2004,(12):54-56,58,60
2004年3月5日上午,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裁同伟(火昆)到访科技智囊杂志社,他饶有兴趣地观看墙壁上的“西方管理百年”展板,如数家珍地指点着其中的管理大师和他们的贡献,他有些不太满足地说:“要谈管理,应该把中国的孙子加进去。”周先生的一席话引出的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大话题。  相似文献   

13.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指导原则。挖掘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提高和增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标管理是一种被西方企业广泛采用且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它的精髓在于内含于其中的人本思想。而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本身的制定与分解,却忽视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思想的运用,最终使目标管理事倍功半。因此,要成功实施目标管理,关键是如何正确贯彻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成为新时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树立“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重视人的需求,一切制度安排都要从“人”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体现“人性”,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理论和价值观,实现人和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我国企业仍然存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其主要因素在于“协调”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其效用。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的协调功能对现代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引 言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其向现代化企业转制的工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就是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企业管理以财务或会计管理为中心、财务或会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也就是要正视现行企业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摩擦与冲突,树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地位日趋上升,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美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13-113,123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人,这一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总裁华生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嚣,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它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而,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首先应以先进的硬性管理规定为基础,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加强柔性管理的同要求,因此必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循环渐进,“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中注重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性的方法管理企业,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特点。所谓企业管理人性化,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系统论的观点,从社会、心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人的行为、情感和动机,尊重人的自尊心,激发其向上心,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增进企业生产效率之目的。西方一些学者把企业管理厶性化趋势归纳为当今企业十大变迁之一,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不能再把员工单纯地看成是“经济人”、“工具人”,必须树立人力资源的观念,开发员工的脑力,尊重员工的多元动机,提高员工的人性尊严。这些观点无疑是值得现时代我国企业界思考和借鉴的,它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