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类氢原子轨道的平方作为密度基函数,用最小二乘方法拟合分子的电子密度函数,得到分子中各原子上的电子布居和净电荷。密度基函数的用拟合自洽场计算得到的基态原子的电子密度函数的方法优化,当氢的密度基函数的指数取1时,分子中的氢原子分布了太多的电荷,为此,H原子的指数指数用拟合比分子的电子密度函数的方法优化。  相似文献   

2.
分子电荷密度分布对了解分子结构及性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及理论计算的各种电荷密度图广泛用于化学键的研究,其中密度差图有重要价值。本文中引进了电荷密度心概念,并计算了一些第一周期双原子分子的电荷密度心,旨在对电荷密度分布作一些简洁、定量的解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多重散射x_α方法(MS—x_α)和原子极化半径的概念对CH_4、SiH_4和GH_4三个分子进行了键长优化,并计算了分子的部分电离能.优化得到的分子键长值及在最优键长和实验键长两处的电离能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且优于其他作者用x_α方法对CH_4、SiH 和GeH 分子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用来分析电子辐照电介质中电荷力学特性。根据实验测定的电子沉积曲线和剂量深度分布曲线,用有限差分法联立求解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可以得到电介质内累积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在开路和短路二种状态下,电子辐照聚乙烯的电荷密度分布随辐照时间的变化显示了电介质荷电的过程。计算了不同电子能量时的电荷分布,并对电荷“记忆”效应作了模拟。  相似文献   

5.
多电荷Cr离子注入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离子浓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MEVVA源引出的Cr离子对聚酯(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引出的Cr离子具有多种电荷态,多种能量的Cr离子同时注入,其射程分布与单能离子注入的射程分布有明显的差别,借助于TRIM计算程序,采用多次叠加法得出了合理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多电荷叠架注入,Cr原子浓度分布出现3导结构,用散射RBS方法分析了Cr离子在PET中的剖面分布,所测量的Cr原子浓度分布形态与计算结果相近,但是所的分布比计算结果分布范围窄,相应位置上的原子浓度低,说明溅射效应对Cr原子浓度分布和注入到基体中的注量有明显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样品横截面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符合,这种结构对PET薄膜改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用单质双原子分子气体作填充气时,气─固反应实验装置中填隙原子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程序的实现.实践证明:按本文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前文基础上,将改进的EHMO电荷迭代法及VOIP比较法推广应用到一般的络合物。用VOIP比较法计算了一系列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电荷分布,其结果与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的结果相近。中心金属离子(原子)的电荷都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团模型电荷自洽的EHT(Extended Hückle Thory)方法在理论上对双原子气体分子(N2,Cl2)在石墨表面的吸附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双原子气体分子的吸附位置、分子键的取向、公度和非公度问题,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用EGSnrc程序包对单能电子实验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蒙特卡罗程序EGSinpRZ和EGSnrcMP模拟了不同能量的单能电子入射过程中与AL吸收物质的作用,得到了该过程产生的并且进入了灵敏区的轫致辐射光子和散射电子平均能量以及他们在相应情况下的百分比,结合两种计算方法(全峰面积法TPA和半峰面积法SPA)讨论了轫致辐射和散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实验所用放射源与其包装材料产生的轫致辐射光子对测量的影响;同时用EGSnrcMP程序模拟了吸收曲线,并与实验吸收曲线相比较,讨论了环境本底对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光学势方法计算了能量在10-1000eV范围内电子被氢原子和氮原子散射的总截面,并利用可加性规则得到了电子被氨分子散射的总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在200—1000eV能量范围内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向列相液晶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引起的Fredericks转变,测量了交变电场和直流电场作用下5CB和MBBA的阈值电场。文中还论述了MBBA在交变电场(450Hz)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衍射束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设计基本风速及其置信限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入涵盖Gumbel,Frechet,W eibull三类极值渐近分布的广义极值分布(GED)模型,给出该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的计算公式,并由此导出设计基本风速及其置信上限的计算方法.采用南通气象观测站的年最大风速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分别用似然比法和Kolmogorv统计量检验分布的拟合优度,得出南通气象观测站年最大风速符合Frechet分布,而由样本值构造的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曲线基本相吻合.因此,由GED模型导出的计算方法明显优于采用单一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硝酸酯分子结构和水解机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硝酸酯的分子几何、电子结构以及水解机理之系列研究的第Ⅰ报。用MINDO/3、MNDO、AM1和PM34种分子轨道方法,全优化得到硝酸甲酯的平衡几何、净电荷和键级,结果彼此相符,以AM1法稍好。用AM1法求得硝酸甲酯的碱性水解位能曲线;研究了反应体系的几何构型和电荷分布随反应坐标的变化;求得活化能为51.33kJ/mol,比以前的计算值(5.70kJ/mol)更接近实验值(82.40kJ/mo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Newman中心孔裂纹闭合模型加以改进,引入经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的残余应力再分布曲线,建立了用于单边圆缺口短裂纹闭合力及扩展速率预测的改进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对40Cr调质态板状试样的缺口部位进行喷丸,测定裂纹扩展时的残余应力再分布,实测短裂纹的闭合力及扩展速率。结果表明,模型计算与实验测定符合较好。残余压应力提高了裂纹闭合力,减小了最大应力强度因子,从而降低了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值,使裂纹扩展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首先, 以世界海洋地图集2013(WOA13)海洋数据为实验数据, 提出将不等距微分法、 垂直梯度法应用于海洋数据预处理、 海洋区域划分和跃层分析中, 并通过对多种神经网络在基于WOA13海洋三维数据二分类实验的性能分析, 选取残差网络作为二分类实验的网络模型, 在三层残差网络模型基础上增加了Dropout保留层以防止过拟合. 其次, 将残差网络模型用于温跃层分析判定, 并针对改进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 残差单元改进、 保留率调整等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ResNet 26网络对WOA13海洋区域数据的温跃层数据分类有效, 分类准确率超过94%.  相似文献   

16.
首先, 以世界海洋地图集2013(WOA13)海洋数据为实验数据, 提出将不等距微分法、 垂直梯度法应用于海洋数据预处理、 海洋区域划分和跃层分析中, 并通过对多种神经网络在基于WOA13海洋三维数据二分类实验的性能分析, 选取残差网络作为二分类实验的网络模型, 在三层残差网络模型基础上增加了Dropout保留层以防止过拟合. 其次, 将残差网络模型用于温跃层分析判定, 并针对改进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 残差单元改进、 保留率调整等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ResNet 26网络对WOA13海洋区域数据的温跃层数据分类有效, 分类准确率超过94%.  相似文献   

17.
圆柱形炸药空爆后在近场空间会形成强度不均匀的超压场,在相同等效衰减距离、不同空间角度上的近场超压可相差数倍甚至一个量级以上.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估圆柱空爆近场超压强度及分布差异给近场不同区域毁伤效应和防护效果带来的影响,在圆柱空爆近场实验数据匮乏的情况下使用经过实验效验的模拟数据来补足样本空间,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给出了圆柱装药空爆在较小等效衰减距离下的超压估算公式. 首先,通过与球形装药下的经验公式和圆柱装药下的实验结果对比,分别验证了模拟结果在球形和圆柱装药情况下均具有一定置信度;之后,以二次多项式的形式拟合得到了圆柱空爆近场超压估算公式,并给出了6种不同长径比圆柱空爆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超压的实验结果与估算公式结果的对比. 结果表明,估算公式可在较小误差范围内给出炸药空爆在近场空间任意位置上的超压,其经实验校验具有一定置信度的适用范围是圆柱长径比为1/4~4、等效衰减距离为0.2~2.0 m/kg1/3.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子轨道(MO)和自然跃迁轨道(NTO)成分计算分子片段间的电荷转移. 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CAM-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隐式溶剂H2O下苏氨酸(Thr)分子的几何构型,  再在相同理论方法下进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电子激发计算, 给出隐式溶剂H2O下Thr分子体系电子激发过程中片段间电荷转移特征的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 在S1~S5激发态中, 仅S2中有一对MO32→MO33跃迁轨道占绝对优势, 可通过分析该轨道的成分讨论电荷转移; 其他激发态可通过NTO分析方法讨论电荷转移; S0向激发态S1,S3和S4电荷转移的主要贡献为NTO32→NTO33轨道, 与Hirshfeld和Becke方法的定性结果一致, 定量结果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岩石抗剪强度计算的稳健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岩石抗剪强度确定中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存在的问题:① 只适用于实验数据相关性较高的情况,不适用于数据离散并有异常值存在的情况;② 在处理由试验法获得的试验数据时,最小二乘法由于采用残差平方和,容易夸大试验数据中异常值的影响,提出了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的稳健回归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实验数据相关性差、数据离散并有异常值存在的情况下,具备削弱数据离散和对异常值进行定位的能力,提高了估计参数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该方法以残差的绝对值之和代替残差平方和,并通过复形法求得力学参数,避免了异常值的二次项,可有效地减少异常值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表明,在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好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当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差,存在异常值时,稳健回归方法的计算结果要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20.
不定导纳矩阵法可以用来分析线性时不变网络。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不定导纳矩阵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应用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析方法,给出了应用实例,并得出放大器的增益和输入阻抗表达式。所得到的结果与一般的等效电路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