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朗费罗代表不同时代的诗歌浪潮。朗费罗诗歌的繁荣是因为满足当时人们的文化需要,有利于大众对诗歌的理解。朗费罗诗歌的衰落是由于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和人民的趣味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朗费罗在19世纪的美国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诗歌体裁、题材、句法上,朗费罗都受到英国诗歌的影响。朗费罗的诗歌总特征是对英国诗歌传统的模拟。他的诗歌善使用传统的英语诗歌形式创作,使用的都是严格正统的英语句法,而且语言简洁朴实,诗歌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学发展的各历史时期,众多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样式吟唱着相同的一个主题,向往自由与和平、追求民主与幸福的传统精神。而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恰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平劳动生活和印第安民族兄弟友谊的诗歌,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它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卓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和狄金森是美国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相同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两位诗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大相径庭。他们犹如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学所生的龙凤双胞胎,各占半边天,以自己独特魅力共同撑起美国文学的一片蔚蓝天空。本文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为依托,以诗歌题材和文学风格为主线,去窥探和比较两位美国杰出诗人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6.
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著名诗歌《A Psalm of Life》的中译文在中国流传甚广。不同译者在及物性和语气特征的处理、措词的选用及语气的强调再现上风格各异,最终的译文跟原文在语言形式上的距离感也因此各不相同,其中黄杲昕和黄新渠的译文在诗歌形式及语言表达上较为忠实于原诗;杨德豫的译文明显拘泥于原诗表面语言结构,表达力度不够;黄一宁的译文则显得过于随意,对原诗的改写幅度较大,有不忠之嫌。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51-52,60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由于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代已发展到了它的顶峰时期,产生了众多位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及其难以数计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洪刍在豫章诗社内部与徐俯同为众人服膺,他交游广阔,形骸放浪,诗歌有酷似其舅之称。但山谷诗法对于他而言是不合适的言说方式,他本身修养未到,强作奇峭超群之笔,难免空着皮相之弊,江西流弊在其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云南客居知府宋湘既是个清官,又是个奇才。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不仅因为政绩突出,且在诗、书、联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他的诗源自生活,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独具风格,大气恢弘;他的对联触景生情,震撼心灵。诗、书、联三者合璧,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的经历使他的诗凸现出境界的宏阔与现实的惨淡,而其诗中的地理名词更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杜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这在杜甫的七言律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的地理名词在杜甫七律中的存在形式、类型特征、结构效果都有不同,这些差异正凸现了杜甫在地理名词运用上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于探究杜诗的艺术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16.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相似文献   

17.
过去谈贺铸词,基本上是从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来论述,而很少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进行考量。然而贺铸词之所以能够闻名当时,流传后世,恰恰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依靠了传播的力量。文章以贺铸词的传播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贺铸词兴盛的原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通过历代词学评论家对贺铸词的评价来探寻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诗人和瑛的诗歌创作中,表现有关西藏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将近一半,足以证明西藏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章以和瑛创作的有关西藏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其出入西藏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西藏历史风云的追述、西藏具体风物的描绘,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西藏这一特殊地域与和瑛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